干血痨

干血痨
妇产科病名.指虚火久蒸而致干血内结、经闭不行等虚损病症。出《金匮要略》。多由...

就诊科室:妇产科 妇科 中医科 中医妇产科 

医生指导:干血痨常见问题 >>

介绍

妇产科病名.指虚火久蒸而致干血内结、经闭不行等虚损病症。出《金匮要略》。多由五劳所致,虚火久蒸,干血内结,瘀滞不通,至于新血难生,津血不得外荣所致。症见经闭不行,骨蒸潮热,身体蠃瘦,不思饮食,肌肤甲错,面目黯黑等。治宜活血行瘀,清其郁热。方用当归补血汤、四物汤等.

最新文章

干血痨是什么?

干血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干血痨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干血痨应该做哪些检查?

干血痨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干血痨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干血痨应该如何预防?

干血痨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干血痨是因五劳所伤(气、血、肉、骨、筋五种劳伤),劳热煎熬,干血内结,瘀滞不通,干血不去,新血难生,渗灌不周,难以外荣。症见经闭不行,骨蒸潮热,身体蠃瘦,不思饮食,肌肤甲错,面目黯黑等。中医指妇女闭经、身体瘦弱、倦怠乏力、皮肤干枯、面色暗黑无光泽等症状。

病因

干血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多由五劳所致,虚火久蒸,干血内结,瘀滞不通,至于新血难生,津血不得外荣所致。由于结核病变破坏子宫内膜,宫腔内可以发生短痕粘连,甚至使宫腔变形、缩小,整个子宫外形变小,月经量也会减少以致闭经,此时称为“干血痨”。

检查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辩证,多认为干血痨是由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或多产房劳,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大病、久病、产后失血,或脾虚生化不足,冲任血少;情态失调,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气血郁滞不行;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阻滞冲任等引起。
现在多结合辅助检查,如输卵管造影,妇科B超,卵巢功能检查,输卵管通畅检查。

鉴别

产后虚羸者,因产伤损脏腑,劳侵气血。轻者,将养满日即差;重者,日月虽满,气血犹不调和,故患虚羸也。夫产后气血虚竭,脏腑劳伤若人年齿少盛,能节慎将养,满月便得平复。如产后多因血气虚弱,虽逾日月,犹常疲乏,或因饮食不节,调适失宜,或风冷邪气所侵,搏于气血,留注于五脏六腑,则令肌肤不荣,颜容萎悴,故曰虚羸。治产后虚羸,脾胃乏弱,四肢无力,全不知饮食,心腹胀满,人参散。
中医将闭经称为经闭,多由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或多产房劳,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大病、久病、产后失血,或脾虚生化不足,冲任血少;情态失调,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气血郁滞不行;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阻滞冲任等引起。

并发症

常因身体虚弱,身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容易患感冒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等。另外由于闭经或者气血不足不能养胎而导致不孕。

如果患者感染了结核菌,有可能使输卵管腔黏膜受侵而发生粘连,导致输卵管阻塞引起不孕。这种情况即使经治疗后侥幸能怀孕,也常发生宫外孕或流产。

治疗

1、积极治疗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等疾病,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闭经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减少精神刺激。

3、调节饮食,注意蛋白质等营养物的摄人,避免过分节食或减肥,造成营养不良引发本病。

4、注意经期及产褥期保健,勿冒雨、涉水、过劳等。


预防

1、积极治疗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等疾病,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闭经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减少精神刺激。
3、调节饮食,注意蛋白质等营养物的摄人,避免过分节食或减肥,造成营养不良引发本病。
4、注意经期及产褥期保健,勿冒雨、涉水、过劳等。

相关疾病

闭经 营养不良 腹胀 骨蒸 潮热 产后虚羸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