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腺瘤

毛发腺瘤
毛发腺瘤(trichoadenoma)1958年由Nikolowski首先报...

就诊科室:肿瘤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医生指导:毛发腺瘤常见问题 >>

介绍

毛发腺瘤(trichoadenoma)1958年由Nikolowski首先报告。好发于颜面,其次为臀部。成年多见。皮损为单个孤立性结节,呈增生性或状外观,直径3~15mm。组织病理呈多角囊肿。

最新文章

毛发腺瘤是什么?

毛发腺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毛发腺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毛发腺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更多文章>>

症状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成年多见。肿瘤单发,好发于面部,其次为颈部及躯干。皮损为单个孤立性结节,呈增生性或状外观,肿瘤直径3mm~15mm,生长缓慢,肿瘤边缘珍珠灰色(Pearly-greytranslucency),毛细血管扩张,囊肿质硬。临床上可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病理学检查呈很多角囊肿。囊肿由嗜酸性细胞包绕。有些病例在角囊肿和周围的嗜酸性细胞之间穿插着单侧扁平颗粒细胞。

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组织病理:呈很多角囊肿。囊肿由嗜酸性细胞包绕。有些病例在角囊肿和周围的嗜酸性细胞之间穿插着单侧扁平颗粒细胞。有些瘤岛仅由嗜酸性上皮细胞组成,中央无角化。曾见在嗜酸性细胞之间有少数细胞间桥。角囊肿破裂处可见异物肉芽肿


鉴别

因为本病的外观和皮肤的体相似,故临床上应主要和皮肤的寻常疣相鉴别,本病好发于青少年,多见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皮肤和黏膜的损伤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初期表现为硬固的小丘疹,呈灰黄或黄褐色等,表面粗糙角化。本病发展缓慢,可自然消退,亦可采用局部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并发症

本病主要是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可因凸起的腺瘤影响美观。本病通常没有恶性倾向,故临床上未见其他器官的严重并发症,肿瘤过大的可造成局部组织的受压以及破坏造成神经性的疼痛。由于本病生长缓慢,皮周的毛细血管是扩张的,故经常的皮肤摩擦可造成皮肤的出血,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可合并细菌感染。

治疗

(一)治疗

本病属于皮肤的良性肿瘤性疾病,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切除,电灼或冷冻治疗,冷冻治疗后可有皮肤的水泡样改变属于正常表现。对于已经合并有皮肤感染的患者,应给予局部或者全身使用抗生素。

(二)预后

本病属于良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饮食以清淡为主,宜多吃水果、蔬菜及优质高蛋白食物,禁辛辣、肥甘厚味以及霉制品、腌制食品,忌酒,应首先关注和改善那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任何人只要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识就能减少患病的机会。

相关疾病

 异物肉芽肿 脂溢性角化病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