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起自髂内动脉第1分支——髂腰动脉的腰支,故又称为下部附加...

就诊科室:外科 心脏外科 

医生指导: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常见问题 >>

介绍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起自髂内动脉第1分支——髂腰动脉的腰支,故又称为下部附加根动脉,主要构成骶3节段以下脊髓的血供,亦可能参与腰段大根动脉的组成。

最新文章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是...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是...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有...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应...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可...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应...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治...

更多文章>>

症状

视血管的解剖特点及血栓或损伤部位不同,对脊髓血供范围的影响亦不一样,因此症状差别较大。如该血管参与腰段大根动脉的组成,则可显示胸12以下至骶5段脊髓缺血征,以双下肢瘫痪为主;否则,主要影响骶3以下,症状明显为轻。但其均引起马鞍区的感觉障碍及盆腔内脏功能失调,其中以大小便失控为多见。

主要依据明确的病因及临床症状。对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双下肢瘫痪及大小便失禁者,应考虑此种疾患,尤其是在下腹部施术之后发生者。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由手术误伤附附加根动脉或巨大肿瘤压迫附加根动脉可引发本病。

(二)发病机制

1.血管疾患因血管硬化,粥样硬化为病变引起血管栓塞所致。

2.手术误伤因下部附加根动脉大多发自髂内动脉的髂腰动脉腰支,因此,在对该处施术时易将其误扎(尤其术中遇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时)。

3.肿瘤压迫较为少见,主要是由于腹腔内较为空虚,除非巨大的肿瘤,一般不易对该血管形成压迫。

4.其他外伤多在骨盆损伤时伴发,应注意。

检查

1.电生理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鉴别;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可明显减低;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可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③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2.腰穿压颈试验通畅,少数病例脊髓水肿,严重可不完全梗阻。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
3.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平片正常。MRI典型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有的病例可始终无异常。

鉴别

应该与患处的动脉炎相鉴别,本病可见于儿童到老年的各年龄组中,但绝大多数在30岁以下,好发于青年女性。病因迄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可能由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所致。

并发症

可能并发供应区域的缺血症候群,如

1.运动障碍脊髓前中央动脉完全阻塞时由于其供应脊髓前2/3部分因此导致软化而出现病变以下部位瘫痪如发生于颈段一般是下肢重于上肢此乃由于分布于下肢的传导束较为表浅之故部分阻塞者则呈现肌力减弱;

2.感觉障碍主要为病变以下温觉与痛觉消失或减弱但深部感觉与识别觉大多正常;

3.反射改变病灶以下部位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反射;如出现髌阵挛或踝阵挛则表明受压程度较重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治疗

(一)治疗

对有明确原因的致压、手术误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阻塞,应设法及早施术解除压迫,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以求及早恢复脊髓血供。一旦引起脊髓变性,则大多难以获得满意恢复。


(二)预后

及早施术,解除压迫,早期恢复脊髓血供。定期检查等。

预防

本病的关键是预防,尤其在对该部位施术时(特别是肿瘤切除术者),术中切勿任意结扎血管,因本病对脊髓平面的影响少,故手术要求的紧迫感不如向胸腰段脊髓供血的大根动脉缺血症候群。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利于软化血管。仍应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

相关疾病

脊髓缺血 瘫痪 向胸腰段脊髓供血的大根动脉缺血症候群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