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扭转

盲肠扭转
盲肠扭转是指回盲部肠襻的扭转。正常盲肠附着于后腹壁,不会发生扭转。盲肠扭转仅...

就诊科室:外科 

医生指导:盲肠扭转常见问题 >>

介绍

肠扭转是指回盲部肠襻的扭转。正常盲肠附着于后腹壁,不会发生扭转。盲肠扭转仅继发于移动盲肠。随着盲肠扭转其附近的回肠和升结肠同时扭转,是肠梗阻的罕见原因,约占肠梗阻的1%。盲肠扭转属闭襻性肠梗阻,可致较早的发生肠管血循环障碍,故危险性较大,未经手术的急性扭转几乎100%死亡。

最新文章

盲肠扭转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盲肠扭转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盲肠扭转是什么?

盲肠扭转应该做哪些检查?

盲肠扭转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盲肠扭转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肠扭转多见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女性较多。平时,因移动盲肠可有慢性脐周围及右下腹疼痛、腹部胀气等症状。临床表现可有2种类型。

1.急性盲肠扭转右下腹或中腹部突然剧烈疼痛,为绞痛性质,阵发性加重,并可有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典型低位肠梗阻表现。病程晚期可出现休克和毒血症。

体检:腹胀明显,腹胀不对称。右下腹肌紧张,有压痛和反跳痛。右下腹部隐约可触及胀气包块。如腹腔内有渗液,压痛可遍及全腹。听诊肠鸣音亢进或有气过水声。

2.亚急性盲肠扭转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不全肠梗阻征象。发作时右下腹部疼痛不适,有程度不同的腹胀。右下腹可触到囊性肿块,有压痛。病情可持续数天,扭转自动复位后症状缓解。

根据病史及右下腹痛等低位肠梗阻表现,且临床肠梗阻发展快,右下中腹扪及胀大压痛的盲肠时,应首先考虑盲肠扭转存在的可能。X线平片显示见盲肠显著扩张,有气液平面及钡剂在升结肠显示梗阻等可明确诊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肠扭转是由于移动盲肠所致。正常盲肠附着在后腹壁,完全为腹膜所覆盖,不会发生扭转。如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盲肠的固定及其系膜消失不全,盲肠和升结肠的系膜过长而活动度过大,这是盲肠扭转的解剖因素。盲肠扭转的诱因有饮食过多、腹泻、过度用力及腹内有粘连等,尤其是腹部手术常为诱起盲肠扭转的直接原因。盆腔肿瘤、妊娠使盲肠位置改变,或盲肠远端梗阻造成盲肠膨胀,也使其容易扭转。

(二)发病机制

盲肠扭转常合并末段回肠和升结肠的一部分一起扭转(图1),以顺时针扭转为常见(85%),其扭转程度可达360°或更多,肠系膜也发生扭转,形成闭襻性肠梗阻。时间长可造成扭转肠襻坏死,坏死发生率约占1/4。扭转后回肠末端梗阻,因而造成小肠完全性梗阻。

盲肠部分扭转则表现为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右下腹可触及囊性肿块,自动复位后症状消失,但可反复发作。

另一种情况是游离盲肠向前向上翻折,使远端回肠及升结肠折叠而形成梗阻,此种盲肠折叠不影响系膜血管,因此不发生盲肠坏死。但有人认为盲肠折叠不属于盲肠扭转,因其不符合肠扭转的基本定义(图2)。

检查

1.腹部平片盲肠扭转的平片影像特点:

(1)盲肠显著扩张:扩张的盲肠可位于腹部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上腹或左上腹部。有液平面,胀气积液重时易误诊为急性胃扩张,可插鼻胃管抽吸进行鉴别,如为胃扩张经抽吸后,胃内积气和积液平面的影像消失,盲肠扭转则无改变。

(2)低位小肠梗阻的征象:多个液平面呈阶梯状排列。

(3)末端回肠胀体、移位:末端回肠可充满气体并可异常地位于盲肠右侧,横结肠和降结肠内气体相对减少。

2.钡剂灌肠常可见钡剂受阻于结肠肝曲部位。

鉴别

根据患者有右下腹疼痛等低位肠梗阻表现的病史,右下中腹扪及胀气的盲肠且有压痛的体征,应首先考虑盲肠扭转的可能;结合腹平片显示盲肠显著扩张且有液气平面,钡剂通过升结肠显示受阻征象可明确诊断。

1.肠梗阻:盲肠扭转的临床症状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不易区别,前者梗常见的阻发展快,右中腹可扪及压痛的盲肠。

2.胃扩张:X线平片上扭转盲肠内气液平面与胃内气液平面相似,用胃管吸出胃内气液体后再观察,可与胃扩张和胃内气液体潴留鉴别。

并发症

病情严重时可见腹部呈不对称样隆起及不规则性胀气的肠襻,如不能及时复位则该胀气肠襻可因肠绞窄而发生肠壁坏死、穿孔、腹膜炎乃至死亡。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源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

治疗

(一)治疗

肠扭转确立,则应按肠梗阻治疗原则进行胃肠减压、补液和应用抗生素。如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或低血容量,应及时纠正、补充。

盲肠扭转原则上应及时剖腹手术,解除肠梗阻、切除坏死肠段及防止复发。根据扭转肠管病变情况采取相应的术式。

1.盲肠扭转复位加盲肠固定术盲肠扭转复位后将盲肠与侧腹壁缝合固定,亦可切开后腹膜形成瓣状,缝合于盲肠和升结肠前,形成一腹膜后囊袋,复发率较高。适用于无肠坏死的病例。

2.扭转复位、盲肠内插管造口盲肠扭转复位后,在盲肠上切一小口,插入蕈状导尿管,从右下腹引出。盲肠内插管造口,不仅是为了术后肠管减压,主要是造口部位盲肠壁与腹膜形成粘连而达到使盲肠固定的目的,防止复发。术后2周左右拔除导尿管,造口处即自行愈合。但可合并伤口感染、腹腔脓肿和持续性盲肠瘘等术后并发症。适用于无肠坏死的病例,高龄和一般情况差的病人。

3.一期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吻合扭转肠襻无坏死时,病人情况较好,可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吻合。是根治性方法,很少复发。一期切除吻合术后护理比较简单,病人痛苦较少。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术中仔细操作,注意肠管血运,吻合口是可以一期愈合的。

4.坏死肠管切除、近端回肠造瘘、远端横结肠黏膜瘘适用于病情严重或有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3个月后再行肠吻合术。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1、肠扭转是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扭转的肠管可迅速发生坏死穿孔和腹膜炎,是肠梗阻中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的一类,如未能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故一经诊断,应及时处理,早期手术治疗。这样不仅能减少肠管切除甚至避免肠管坏死,对于抢救病人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2、应严格掌握非手术疗法的适应症,避免延误手术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3、盲肠扭转及时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如有肠绞窄,甚至破裂穿孔则预后较差。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其死亡率较高。如盲肠扭转非手术治疗好转后,应进一步检查发病原因,必要时,可行择期手术消除病因,以防复发。

相关疾病

腹泻 腹痛 肠梗阻 肠瘘 腹膜炎 腹腔脓肿 疼痛 休克 肠扭转 腹胀 急性胃扩张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