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血管瘤_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结直肠血管瘤的组织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起源于胚胎性血管错构芽,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引起肿瘤样增生而形成。

  (二)发病机制

  1.病理 病变常是多发,有的是单发,位于黏膜下层和肌层,可以侵及浆膜层。尤其是位于腹膜反折处的病变,甚至 可以侵及直肠周围脏器,如膀胱、子宫、阴道、子宫旁组织和盆壁。通常增生的血管丛可以侵及直肠系膜,并可向上累及乙状结肠系膜,伴有直肠上和直肠中动静脉血管的增生。在结直肠血管瘤的发展过程中,肠壁的全层以及系膜均可被侵及。病变常常累及直肠下端和肛管,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被误诊为内痔或外痔。

  结直肠血管瘤可以同时伴发其他脏器的血管瘤,例如食管、胃、小肠、口腔或咽喉部的血管瘤或皮肤乳头状瘤。

  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典型表现为扩张增生的血管团。许多病变,尤其是比较大的病变内可见广泛分布的新鲜或陈旧的血栓,伴有黏膜下纤维化,并可在长期血栓的部位见到钙化。

  2.分类 根据血管瘤内血管的形态可分为3类:

  (1)毛细血管状血管瘤:由黏膜下毛细血管丛发生,由增生的非扩张的小血管组成,血管的构成类似毛细血管,管壁薄弱,排列紧密,内皮层分化良好,有包膜,常有家族史。通常极少有单纯毛细血管状血管瘤,大多与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存在。

  (2)海绵状血管瘤:病变大多位于直肠和结肠远端,通常没有家族病史。血管瘤由扩张的血管团构成,血管壁薄,间质内结缔组织稀少。病变呈典型的血管错构瘤样表现,内有多而广泛的静脉湖。常伴有其他脏器的病变,例如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表现为皮肤血管瘤和斑痣,下肢浅静脉曲张,骨、软组织肥大)、皮肤血管瘤等。病变部位常伴有血栓形成和炎症,容易出血,开始出血年龄大多在20岁以内。X线检查常在病变部位见到钙化影。这类血管瘤又可分为3型:①静脉扩张型:由很多直径不超过1cm的小瘤组成;②息肉型:血管瘤呈息肉样突入肠腔,常有溃疡、出血和阻塞肠腔的症状;③弥散型:最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单发或多发,病变形状和累及的范围不等,常侵犯20~30cm一段结肠,幼年时期即可引起严重症状。

  (3)混合血管瘤:瘤内有与毛细管状血管瘤相似的小血管,也有与海绵状血管瘤相似的大血管,具有2种血管瘤的特征。

肠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管瘤性功能障碍直肠息肉直肠脱垂内痔外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