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滑动疝

腹股沟滑动疝
Scarpa(1821)首先提出滑动疝的概念。腹股沟滑动疝(sliding ...

别名:腹股沟滑动性疝,腹股沟滑疝

就诊科室:外科 

医生指导:腹股沟滑动疝常见问题 >>

介绍

Scarpa(1821)首先提出滑动疝的概念。腹股沟滑动疝(slidinginguinalhernia)系指腹腔的后位脏器连同被覆盖的部分腹膜自腹股沟管脱出,构成部分疝囊壁的疝。腹股沟滑动疝中最常见滑出的脏器依次为乙状结肠、盲肠、膀胱、子宫及附件等。此型疝临床常无特征性表现,术前往往难以确诊,多在术中才予以确诊。

最新文章

腹股沟滑动疝是什么?

腹股沟滑动疝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腹股沟滑动疝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腹股沟滑动疝应该做哪些检查?

腹股沟滑动疝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腹股沟滑动疝应该如何预防?

腹股沟滑动疝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腹股沟滑动疝几乎都是斜疝,偶有直疝从Hesselbach三角脱出,其症状与一般斜疝相似。某些病例可出现特殊临床表现,有助于滑疝的诊断。

1.疝复位后排便疝内容为降结肠或乙状结肠时,病人无排便,只有在疝复位后方能排便。

2.“二截尿”现象即排尿时感疝部疼痛,在第1次排尿后疝缩小,而不久又有尿意,形成1次尿分2次排出的现象。此现象多见膀胱疝出且较大者。

3.牵拉睾丸现象即疝复位老年人的滑动疝。

1.病史对于病程较长的中老年患者,尤其是体胖、巨大的完全性疝,且为难复性,但很少发生嵌顿者,应考虑到滑动疝可能性。

2.临床表现形似斜疝,还纳后直立时能迅速出现;有“二截尿”现象,牵拉睾丸疝即出现等,应考虑滑动疝的可能。

3.辅助检查。

4.术中探查术中不易找到疝囊,或周围脂肪组织较多,应疑为滑动疝;术中发现脱出的肿块还复时疝囊也随之回缩,也是滑动性疝的表现。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升结肠、降结肠、膀胱及输卵管等其一部分被腹膜所覆盖,而另一部分则无腹膜包被。该脏器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如年老韧带松弛,消瘦、内脏下垂等原因,使该脏器的移动度加大,再加前述各项疝形成的因素而致病。

(二)发病机制

腹股滑动疝的病理分类主要有2种方法:

1.按疝囊与脱出脏器的位置分类

(1)疝囊旁型(pulling型):此型多见,脱出之脏器为结肠并构成疝囊后壁,腹膜构成的疝囊位于肿物前方。

(2)疝囊内型:此型与一般疝无异,但手术时应注意腹膜外脏器。

(3)疝囊外型(pushing):此型少见,脱出的脏器构成疝的大部分,腹膜的一部分位置较高,手术寻找疝囊时如不注意容易损伤脱出的脏器。

2.按脱出的脏器内容分类

(1)膀胱滑疝。

(2)肠管滑疝。

(3)混合滑疝。

检查

临床有上述病状或体征,为防手术探查时损伤脏器,术前可行结肠造影,膀胱镜或膀胱造影检查。

1.消化道造影或钡灌肠:可发现腹股沟区肠襻影。

2.静脉肾造影或膀胱造影:观察疝是否累及泌尿生殖系统,判断滑疝和膀胱的关系。形似斜疝,还纳后直立时能迅速出现;有“二截尿”现象,牵拉睾丸疝即出现等,应考虑滑动疝的可能。

鉴别

1.疝复位后排便:疝内容为降结肠或乙状结肠时病人无排便,只有在疝复位后方能排便。
2.“二截尿”现象:即排尿时感疝部疼痛,在第1次排尿后疝缩小,而不久又有尿意,形成1次尿分2次排出的现象。此现象多见膀胱疝出且较大者。
3.牵拉睾丸现象:即疝复位后不需增加腹压,只要向下牵拉睾丸,疝块即可出现。此为滑脱的脏器与精索形成粘连之故,多见于老年人的滑动疝。

并发症

腹腔脏器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反复摩擦,极易发生脏器与疝囊的粘连,从而形成难复性疝。腹股沟滑动疝几乎都是斜疝,偶有直疝从Hesselbach三角脱出,其症状与一般斜疝相似。某些病例可出现特殊临床表现,有助于滑疝的诊断。

疝囊外型(pushing):此型少见,脱出的脏器构成疝的大部分,腹膜的一部分位置较高,手术寻找疝囊时如不注意容易损伤脱出的脏器。

治疗

(一)治疗

均应手术治疗。手术要点是先游离、回纳滑出的脏器,重新构成一个完整的疝囊后再作高位结扎和疝修补术。

1.疝囊成形和高位结扎

(1)Bevan法:常用的手术法,适用于较小的滑动疝,如盲肠滑出。

操作步骤:切开疝囊后沿盲肠边缘2cm处弧形切开腹膜,切缘两端必须到达疝囊颈处,以保证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疝囊后可行高位结扎。仔细游离盲肠到内环水平,避免误伤系膜血管和精索血管。至此,可回纳滑出的盲肠,把腹膜弧形切缘的两端对合靠拢作纵行缝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疝囊以作高位结扎(图1)。

(2)LaRoque法:适用较大的滑动性疝,如乙状结肠滑出。

操作步骤:切开疝囊前壁,游离肠管的后侧直达内环处,游离时须注意不可误伤其系膜血管。再在内环上方3cm处按肌纤维方向分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注意不可损伤髂腹下神经,切开腹膜,经内环回纳游离的滑出肠管。

(3)Ponka法:适用于较大的滑动疝。

操作步骤:先将疝囊连同滑出的肠管与精索分离到内环深面,注意勿损伤肠管系膜及精索血管,切开疝囊前壁并沿肠管两侧剪到内环的深面,再把两侧切缘在肠管游离面后方对缝构成一完整的内环,回纳肠管,行疝囊高位结扎(图3),这一手术无须将肠管后方的游离面腹膜化。

2.疝修补术滑疝的特点是疝环被撑大,腹壁各层腱膜及腹横筋膜强度严重受损,故修补内环后较常采用Bassini法修补,或采用网片修补。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1.早诊断,早治疗。

2.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1)戒烟:吸烟不仅可引起慢性咳嗽,导致腹内压升高,而且可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促进腹肌退行性变,是老年腹股沟疝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因此老年人最好不吸烟或减少吸烟量。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是导致腹压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故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老年人应多食蔬菜、水果,定量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等。

3.积极预防和治疗促使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前列腺肥大等。

相关疾病

便秘 肺气肿 腹股沟疝 疼痛 斜疝 慢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