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早搏_检查

  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心电图的特征明确诊断多无困难    
  辅助检查:    
  主要靠心电图诊断,心电图表现可有以下的表现:    
  1,典型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    
  (1)提前出现的异形P′波:P′波形状和窦性P波不同(图1)。P′波通常不是逆行性的,但若起源于心房下部其P′波可为逆行性。    
  (2)P′-R间期均大于0.12s    
  (3)QRS波群的形态时限和基本窦性心律相同    
  (4)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图1,2)    
  2,对房性期前收缩典型心电图特点的描述    
  (1)P′波: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提前出现,可重叠在前一窦性心搏的T波之后T波上,可使T波发生钝挫切迹或波幅增高、降低等各种变形如果提前更早,P′波可重叠在ST段上,或R波降支至S波这一区域内而ST段、T波、R波降支至S波区域均为心房易颤期,易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P′波可呈高尖扁平双向或倒置。在同一个导联上P′波形态可有2种或3种以上称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
  (2)P′-R间期: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均大于0.12s。其长度取决于房性期前收缩的提前程度和房室交接区的传导功能。发生在收缩晚期的房性期前收缩,波发生于T波高峰至T波末尾由于房室交接区和心室处于相对,不应期劢故易发生P′-R间期干扰性延长,常超过0.20s,并常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在舒张早期,P′波发生于T波末尾至u波末尾,此外,亦偶尔可出现P′-R间期延长和(或)室内差异性传导,通常在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舒张早期舒张中期的房性期前收缩,其P′-R间期为0.12~0.20s收缩中期的房性期前收缩即发生于J点至T波高峰间的房性期前收缩,由于房室交接区处于绝对,不应期故不能下传,但少数房性期前收缩如落,在第一超常期即ST段的中段中而意外地下传则称超常期传导;如不落在ST段的中段而位于收缩中期的其他部位时间内下传亦系超常期传导,即空隙现象。如果房性期前收缩发生更早由于房室交接区正处于绝对不应期,所以P′波后由于阻滞而劢不产生QRS波这即为未下传(或被阻滞)的房性期前收缩。    
  (3)QRS-T波:通常是正常的在下列情况下,房性期前收缩后可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①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②伴有预激综合征;③伴有束支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窦性停搏房性期前收缩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