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可以发生在任何类型的踝关节损伤,极少单独发生。胫骨后唇如有较大的骨片,则损害关节负重面,影响踝关节稳定性。后唇骨折,常同时伴有踝关节的其他损伤,仅仅0.8%~2.5%是单纯的后唇骨折。如果诊断胫骨后唇骨折而未发现内踝或外踝损伤,应注意伴随的软组织损伤,例如胫腓下联合前韧带撕裂及三角韧带损伤,并检查腓骨近端是否有骨折。
最新文章
症状
伤后局部明显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触痛明显,踝关节不敢活动。
后唇骨折,常同时伴有踝关节的其他损伤,仅仅0.8%~2.5%是单纯的后唇骨折(图1)。如果诊断胫骨后唇骨折而未发现内踝或外踝损伤,应注意伴随的软组织损伤,例如胫腓下联合前韧带撕裂及三角韧带损伤,并检查腓骨近端是否有骨折。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常为垂直压缩骨折损伤时(高处坠落)足处于跖屈位而致。
(二)发病机制
当由于是高处坠落时,足处于跖屈位,而足跟着地,距骨冲击胫骨后部而致伤。
检查
X线片可显示骨折而确诊。后唇骨折,常同时伴有踝关节的其他损伤,仅仅0.8%~2.5%是单纯的后唇骨折。如果诊断胫骨后唇骨折而未发现内踝或外踝损伤,应注意伴随的软组织损伤,例如胫腓下联合前韧带撕裂及三角韧带损伤,并检查腓骨近端是否有骨折。可以通过核磁检查确诊。
鉴别
暂无相关资料。
并发症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1.筋膜间隙综合征小腿部骨折或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发生血肿、反应性水肿,使筋膜间隙内压力增高时,可以造成血循环障碍,形成筋膜间隙综合征。其中以胫前间隙综合征的发生率最高。
胫前间隙位于小腿前外侧,胫前肌、长伸肌、趾长伸肌、第3腓骨肌、腓总神经和胫前动、静脉位于其中,当发生胫前间隙综合征时,小腿前外侧发硬、压痛明显,被动伸、屈各趾时疼痛加剧。疼痛情况与腓神经受压程度有关,早期
可出现第1、2趾蹼间感觉减退,继而发生长伸肌、趾长伸肌、胫前肌麻痹。由于腓动脉有交通支与胫前动脉相通,因此早期足背动脉可以触及。
除胫前筋膜间隙外,胫后处3个间隙亦可发生本综合征。其中以胫后深间隙综合征的发生率较胫后浅间隙及外侧间隙高,特点为后侧间隙疼痛、跖底麻木、足趾屈曲力减弱,被动伸趾时疼痛加剧,小腿三头肌远端内侧筋膜张力增加,压痛明显。如症状持续发展未及时处理,可以发生间隙内肌群缺血挛缩,形成爪形足。行小腿内后侧切口,自比目鱼肌起始部,纵行切开深层筋膜,必要时同时将肌外膜切开,可以达到减压目的。
胫前间隙综合征是间隙内压力持续增加,血管痉挛,组织渗透压增加,组织缺血缺氧所形成的。尤其软组织有明显挫伤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病例,有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可能,故应尽早进行骨折复位,并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改善微循环,及减轻水肿,并严密观察。
除筋膜间隙综合征外,胫前间隙下口近踝关节部,胫前肌,长伸肌、趾长伸肌腱紧贴胫骨。该部骨折愈合,骨痂形成后可使肌腱遭受磨损,引起症状,必要时亦应手术切开筋膜进行减压。
治疗
(一)治疗
未涉及关节负重面、不影响关节稳定性时,一般在腓骨骨折复位时,胫骨后唇小骨片随之同时复位。因而对该种类型的后唇骨折的治疗,取决于其他组织的创伤。但累及关节面者,骨折片向上移位,骨片包括胫骨关节面25%~35%时,应做切开复位并内固定。
1.手术进路若腓骨无骨折时,可做后外侧纵形切口,长约10cm(图2)。
2.骨折复位及固定注意不可剥离骨片的韧带附着点,借用骨膜剥离器使骨片复位。先插入两枚克氏针做暂时固定,并透视或摄片确定骨片复位后,再用两枚螺钉固定(图3)。因胫骨后唇甚易碎裂,在旋螺钉时应用缓慢动作旋紧,或在螺钉固定部位放置垫圈,以增加固定作用。
3.伴腓骨干骨折时胫骨后唇的手术治疗
(1)如果伴有腓骨干骨折:经后路暴露腓骨,分离远端腓骨片后,先将后唇骨折片复位及固定,然后做腓骨复位,并用1/3管型钢板及皮质骨螺钉固定,必要时稳定胫腓下联合。
(2)有时腓骨严重粉碎性骨折:且位于胫腓下联合处,其后胫腓下联合会自行融合。为此,手术时去除胫骨的腓骨切迹的皮质,将腓骨置于其内,并用螺钉固定胫腓下联合。
(二)预后
预后良好。
预防
本病是当由于是高处坠落时,足处于跖屈位,而足跟着地,距骨冲击胫骨后部而致伤。如摔伤、坠落、乘车时紧急刹车直接引起。故注意生活习惯,高危工作者,如建筑工人、采矿工人、师机容易造成损伤,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自己。遇事注意冷静,避免情绪激动产生冲突导致本病。其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