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指椎体骨折与椎节脱位同时发生者,这种典型的完全性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多伴有脊髓损伤,好发于颈4~5、颈5~6及颈6~7三个颈椎节段,为颈椎损伤中的严重型。
最新文章
症状
1.颈椎损伤的一般症状多较严重。
2.脊髓损伤除个别椎管矢状径较宽的“幸运性损伤”外,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瘫痪征,且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比例较高。
3.并发症多因伤情严重,常因呼吸肌麻痹等而引起呼吸困难,并继发坠积性肺炎;也易发生褥疮等,应注意检查。
1.外伤史多系强烈外伤所致。
2.临床表现如前所述,其症状多较复杂、危重,应全面检查。
3.影像学检查骨折及脱位的判定主要依据X线平片及CT扫描;但对软组织损伤情况及脊髓状态的判定,仍以MR图像为清晰,应设法及早进行检查。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屈曲、后伸、垂直压缩暴力均可致伤。
(二)发病机制
1.屈曲压缩暴力:即在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同时,后方小关节也出现脱位。当轴向屈曲与压缩相结合的载荷暴力作用于颈椎时,可导致颈椎多处结构损伤,主要表现为:
(1)椎体垂直劈裂(正位X线骨折):可能为轴向载荷作用于双侧Luschka关节所引起的骨折。
(2)椎体前下缘撕脱骨折:主要因屈曲暴力所致,此时椎体向后移位。
(3)椎体压缩及前移:即骨折的椎体在下位椎体之上向后移位。
(4)椎体压缩及向后移位:此时双侧椎弓根或椎板骨折;单侧骨折者不及3%~5%。
以上四种骨折是颈椎损伤中最不稳定的。其中,椎体向后移位者表明三柱损伤,有椎间盘、椎间韧带及前、后纵韧带的断裂。后部结构外观上似正常,但并不可靠。这种损伤可导致颈椎明显不稳,几乎无例外地发生完全性脊髓损伤。这种屈曲-压缩损伤多因跳水或潜泳所致。
2.后伸压缩暴力与前者相反,是后伸状态下的压缩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多节段双侧椎板骨折,而且常常为连续的多节椎板骨折,引起“创伤
性椎板切除”。由于其向后位移,因而极少出现脊髓损伤。此时,如有前柱断裂及椎间分离(多见于老年人,常见于坠落伤后的颈6~7损伤)。
3.垂直性暴力在引起椎体爆裂骨折的同时,由于椎体高度的迅速丢失,小关节出现半脱位或交锁征。
4.垂直+屈曲暴力随着椎体楔形变的加剧,后方小关节亦随之变位,并可由半脱位发展到全脱位。
本组病例的伤情多较严重,其病理解剖亦较为复杂,且每个病例均有差异,需逐例分析、观察。
检查
颈椎CT检查在颈椎退行性疾病及颈椎损伤等方面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高分辨的CT能清楚显示脊椎的形态、结构、椎间盘病变、韧带钙化及黄韧带肥厚,也能清楚显示颈神经根及脊髓的形态、结构。
颈部活动度检查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伸颈试验出现下肢麻痛及脊柱牵涉性疼痛不适为阳性,多属颈椎病骨关节退变及黄韧带退变所致,骨关节方面属小关节的上关节突增生、滑移不稳,伸颈时还伴有头晕、耳鸣、颈背疼痛。黄韧带退变,可致增厚,弹性减低,伸颈时向椎管突入,压迫、刺激脊髓,发生下肢等症状。
屈颈试验出现颈肩、手麻、一疼痛、头晕、耳鸣,为阳性。
力米特氏征(Lhermitte)屈颈低头,出现沿肩背向下放射至腰腿麻木或疼痛为阳性。
脊髓型颈椎病多见,头颈左、右旋转出现眩晕,多为上颈段病损,以寰枢异常或病损多见。
鉴别
颈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时期骨关节的生理性退行性变化,是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与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的骨关节及椎体承受的压力和解剖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颈椎骨质增生症,轻则可见颈项不适,酸楚疼痛;重则可合并脊髓、椎动脉、神经根等受累而成为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出现相应的以下临床表现。
并发症
因伤情严重,当瘫痪平面高,颈4平面的骨折脱位有可能由于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难,并继发坠积性肺炎;腹胀、褥疮及尿路感染亦相当常见。
治疗
(一)治疗
除一般非手术疗法及脱水疗法外,尚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的通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颈5椎节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更应注意,宜及早行气管切开。
2.恢复椎管形态及椎节稳定通过非手术或手术方法首先恢复椎管的列线,如此方可消除对脊髓的压迫。与此同时还应设法保证受损椎节的稳定,以防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除用牵引疗法使颈椎制动外,还可酌情采取前路或后路手术疗法。
3.切除椎管内致压物凡经CT或MRI等检查已明确位于椎管内有致压物时,均应设法及早切除,并同时行内固定术。一般多选择颈前路手术。对个别病情严重者,也需同时予以颈后路固定术。对全身情况不佳者则可暂缓施术。
4.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在减压的基础上,尽快地消除脊髓水肿及创伤反应,给予神经营养剂及改善血循环的药物。对脊髓完全性损伤者,应着眼于手部功能的恢复与重建,包括根性减压(伤者必须有腕部功能保存)及肌腱转移性手术等。
5.后期病例对不全性瘫痪者,主要是切除妨碍脊髓功能进一步恢复的致压物及功能重建;而对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则以椎节稳定、预防并发症及康复为主。
(二)预后
此型骨折脱位为下颈椎损伤中最严重者,因其脊髓损伤的发生率高,且较严重,因此预后差;但对不伴有脊髓损伤的“幸运性损伤”者例外。
预防
1.平卧硬板床,垫软褥或气垫,侧卧时双腿之间置软枕防止互相挤压,保持床铺整洁,干燥,臀部置气圈保护皮肤,骨突出及受压部位用乙醇按摩促进血循环;早期每2h,晚期每4h翻身一次,防止褥疮。
2.留置导尿,早期持续开放导尿管,5~7d后每4~6h开放一次,每周更换导尿管时宜间歇2~4h后再插入新导尿管,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经导尿管冲洗膀胱1~2/h,定期送尿常规检查或尿培养,如有尿路感染应给适当抗生素治疗,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尽早拔除导尿管。
3.便秘时可用开塞露,服缓泻剂或灌肠1/2d,大便硬结者如以上处理无效,应用器械或手指掏出粪块。
4.高位截瘫者应注意防止肺部并发症,对痰多咳不出,呼吸道不易保持通畅者,应行气管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因患者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夏季应防暑,冬季应保暖。
5.双下肢经常作被动运动及肌肉按摩,早期开展上肢及躯干功能锻炼,促使早日在床上坐起和离床活动。
6.离床时可使用轮椅,截瘫车或在拐杖及支架保护下练习行走。
7.对手术后患者,按手术方式,部位不同作相应处理,行牵引者,按有关牵引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