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上端骨骺分离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
肱骨上端有三个骨骺,即肱骨头,大结节及小结节,顺序于1岁、3岁及5岁出现骨骺...

就诊科室:骨科 

医生指导: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常见问题 >>

介绍

肱骨上端有三个骨骺,即肱骨头,大结节及小结节,顺序于1岁、3岁及5岁出现骨骺,于5~8岁三个骨骺融合成为肱骨上端一个骨骺,至19~21岁骨骺与肱骨干融合。因此,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多见于7~18岁;以后成人可发生肱骨解剖颈骨折。由于肱骨上端在额状面上,肱骨干骺端形成15°左右的后倾角,骨骺中心位于骺板的内后侧,因此,沿肱骨干向上传导的暴力作用于骺板,产生剪切应力,造成骨折线呈斜形,前外侧部分经过骺板面骨骺分离,后内侧部分经过干骺端时,形成一个三角形骨片,骨折线倾斜程度随年龄而异,年龄越大则骨折线经过骺板之横行距离越短,干骺端骨折片越大,且使倾斜面距离越长,骨折端越不稳定。

最新文章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是什么?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有哪些表现及如何...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应该做哪些检查?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年龄多在18岁以下,个别病例可达20岁。

1.肿胀骨折位于关节外,局部肿胀明显,可有皮下淤血。

2.疼痛尤以活动上时为甚,同时伴环状压痛及传导叩痛。

3.活动受限。

主要根据外伤史、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及X线片所见等进行诊断。无移位者则依据于骨骺线处的环状压痛、传导叩痛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应注意,此型最易漏诊。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此骨骺分离多因跌倒时,上肢外展及前屈、外旋及内旋等关系,暴力沿肱骨向上传导作用于骺板或肱骨解剖颈所致。

(二)发病机制

肱骨上端骨骺在18岁前尚未闭合时,该处解剖学结构较为薄弱,可因作用于肩部的直接暴力,或通过肘、手部向上传导的间接暴力而使骨骺分离。外力较小时,仅使骨骺线损伤,断端并无移位。作用力大时,则骨骺呈分离状,且常有一个三角形骨片撕下。视骨骺端的错位情况可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前者指骨骺端无移位者;后者指向前成角大于30°,且前后移位超过横断面1/4者,多为年龄较大之青少年(图1)。

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X线片特点如下:
1.肱桡关节正常肘正位及侧位片均显示桡骨纵轴通过肱骨小头。
2.尺桡关系不变即上尺桡关节维持正常关系。
3.肱骨与尺桡骨排列失常
往往是尺桡骨带一内侧干骺端骨折片或肱骨小头骨化中心移向后内上方。如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尚未出现,有人提出用造影显示肱骨远端与尺桡骨的关系即可诊断。

鉴别

1.肘关节脱位:在未出现肱骨小头骨化中心时,两者不易区别,仔细的临床检查可发现肱骨远端骺分离时,肘后三点关系正常,而在脱位时则有改变。有时可在整复过程中手感到软骨间相碰的声响,这有助于骺分离的诊断。如已出现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则可根据其与桡骨的关系鉴别,如关系失常,则为脱位。
2.肱骨外髁骨折:真实的病理改变为肱骨外髁骨骺分离,此时肱骨干与桡骨干的对线关系正常,而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向外侧移位。体检时可在肘外侧触到活动的外髁。
3.肘关节脱位合并有内髁或外髁骨折:在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出现前,往往很难诊断,当外侧脱位合并有外髁骨折时,肘后三点关系改变,肘外侧可触到正常关系的外髁与桡骨头。向内侧脱位合并有内髁骨折时,与上述情况类似,即鹰嘴与内髁关系正常。
4.肱骨髁间骨折:多见于成人,儿童甚少。幼儿滑车骨骺尚未骨化,通过髁间的骨折线不能从X线片直接看到,诊断比较困难。其X线特点与外髁骨折相似。如与健侧对比,常可发现肱骨干与尺桡骨近端互相靠近。对于疑难病例,可行关节造影明确诊断。幸而儿童中此种损伤极少,临床需要鉴别机会不多。
5.肱骨髁上骨折:通常依靠X线片与全骺分离鉴别不难,仅当干骺端骨片范围大小显示不清时,两者才会混淆。此时,应结合复位后的X线片所见,然后作出诊断。这类误诊对治疗虽无影响,但具统计学意义。

并发症

可能并发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治疗

(一)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1)用1%~2%普鲁卡因血肿内麻醉
(2)伤员坐位或仰卧位,伤肢上臂外展前屈位。
(3)经伤侧腋窝、胸壁及背侧用布带向健侧做对抗牵引,一助手将伤肢屈肘90°,沿肱骨纵轴牵引。
(4)术者用手向后按压远侧骨折端,一般即可复位。复位后稍放松一点牵引,使骨折端互相抵紧。
(5)用外展架及石膏固定,以维持骨折端的对位。
2.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整复失败或肱骨头已脱位者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复位操作并不困难,用肩部前内侧切口,暴露骨折端,并容易得到满意的复位,用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缝合伤口,可以早期活动。一般仅用三角巾悬吊伤肢,不做特别的外固定。有可能发生肱骨头无菌性坏死。
3.人工肩关节置换年龄较大的患者,骨质疏松较严重,并有肱骨头骨折粉碎严重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固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也很难达到足够的稳定性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不愈合、畸形愈合以及肱骨头缺血坏死等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肱骨上端的血供主要来自前肱返动脉的升支,此支于结节间沟(肱二头肌肌间沟)部位进入肱骨头。因创伤骨折移位而损伤此支动脉,可导致骨折不愈合以及肱骨头缺血坏死。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对这类病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肩关节置换绝大多数为肱骨头置换,一般不需进行关节盂的置换。
只有在合并肩关节退行性变、关节盂磨损或骨折、发育不良等特殊情况下才考虑全肩置换。但是,对于年轻的患者,从长期随访结果来看应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活动度。但进行评估时,却接近一半的年轻患者的结果不满意。而一些未采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尽管存在肱骨头的坏死、塌陷,若复位良好且达到近似解剖愈合,患者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情况可与人工肩关节置换的结果相似。对年轻患者应用人工肩关节置换须十分谨慎,尽可能进行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但必须骨折达到良好复位,若术中无法达到满意的复位则改为人工肩关节置换。
(二)预后
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后,积极的功能锻炼,预后尚可。

预防

注意安全,防止跌倒。饮食注意营养搭配

相关疾病

骨质疏松 疼痛 麻醉 肿胀 骨折 磨损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