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视养生,早在《内经》时代就提出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原则。而现代人的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如起居失常、运动减少、缺乏充足睡眠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导致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亦是头痛的常见诱因。
熬夜、失眠 时间与人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人的生理活动随时间节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睡眠-觉醒现象,正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一种自我调节的生理功能的表现。
睡眠是人体气血运行和人体适应自然界变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是机体阴阳平衡的一种表现,睡觉过晚,则违
反了阴阳消长的规律。晚11时至第二天凌晨1时,属于子时,阳气开始升发。《景岳全书》说:“人身之阳气,亦与一日四时气同,故子后则气生。”“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子时始睡,由于阳气升而不潜降,机体处于“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灵枢・大惑论》)这样一种阴阳不相顺接的状态,极易引起气机失常,扰乱清窍,而致头痛。
明・张景岳《质疑录》提到:“然肝藏血,人夜卧则血归于肝,是肝之所赖以养者血也。肝血虚,则肝火旺;肝火旺者,肝气逆也;……肝血不足,……为目眩、为头痛……。”肝为罢极之本,人卧则血归于肝。在失眠或熬夜状态下,血不能归藏于肝以养之,可破坏人体气血升盛降衰规律,使之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出现不同的生理、病理以及情绪方面的变化。魂以血为舍,血不归藏,一则魂无舍可居,影响神的正常功能,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再则,血归藏失常,肝之疏泄调节失常,脏腑、四肢百骸得不到濡养,疲劳不能解除,亦可导致头痛的发生。
运动减少 适度的劳作或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流通,适当的休息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劳逸结合,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但运动失常如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则又可成为致病因素。《内经》中有“劳则气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说,过劳对人体的害处不言而喻。而运动的减少,同样会使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神的功能失调而导致病理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日渐复杂,人们既要“劳神”,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而生活方式的改变、交通运输的发达,使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以车代步”。长期不劳动又不进行体育锻炼,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不通则痛”,头痛遂作。
饮酒 东晋张湛《养生要集》云:“酒者……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说明适量饮酒,可宣通百脉,有益健康;但偏嗜饮酒,失于节度,则可致病。
酒性砸悍,无所不至。《本草纲目》云:“酒能行诸经不止,……用为导行,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之分。”张光霁[4]认为:“由于酒性善行不留,又自内伤人,故易使气机混乱。”《证治准绳・伤酒》记载了因饮酒过量,气血逆乱所致的头痛:“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
过度饮酒,对肝脏损害更甚。《本草衍义补遗》曰:“酒性善升,气必随之。”肝气本易亢逆,酒助其性,则更易上扰清窍,导致头痛;《诸病源候论・恶酒候》说:“酒者,水谷之精也。其气砸悍而有大毒……上逆于胸内,熏于肝胆,故令肝浮胆横,而狂悖变怒,失于常性,故云恶酒也。”人们若长期大量地饮用酒类,致酒毒湿热痰浊之邪内蕴不解,阻滞气机,肝气因之不畅,而成肝郁之证;湿热之邪灼伤阴液,导致肝肾阴虚,肝气升发太过而引起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