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简称交界性期前收缩,是房室交界区提前发出的异位激动。属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发...

别名:交界性期前收缩

就诊科室:内科 心血管内科 

医生指导: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常见问题 >>

介绍

简称交界性期前收缩,是房室交界区提前发出的异位激动。属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发生率远少于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

最新文章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是什么?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是由什么原因...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有哪些表现?

更多文章>>

症状

症状:可完全无症状或主诉心悸、漏搏。

体征:可闻及提前心搏,后随一个略为长的间歇。

心电图表现: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亦可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

2.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可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

病因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发病原因:
1.器质性心脏病。任何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发生,多见于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等。
2.药物原因。洋地黄、奎尼丁等的应用均可出现。
3.神经异常状态正常成人在紧张、焦虑或饮酒等之后出现
4.心力衰竭、肺心病患者也可以发生

检查

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
1.交接性期前收缩典型心电图特点
(1)提前出现的QRS波:其形态与窦性搏动相同。
(2)QRS波前后可有逆行P′波,或无逆行P′波。若P′波在QRS波前,则P--R间期

鉴别


1.(1)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2)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伴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应与高位室间隔期前收缩鉴别。
2.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与起源于心房下部或左心房的房性期前收缩鉴别。
3.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与窦房传导阻滞的鉴别。

并发症

本病会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心性猝死。
1、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5个以上宽大畸形QRS波组成的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形式上心动过速相似,但症状比较严重。小儿烦躁不安、苍白、呼吸急促。年长儿可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等。发作短暂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较轻,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者则可发生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常在150次/min以上,节律整齐,心音可有强弱不等现象。
2、心室颤动(VF)
是由于许多相互交叉的折返电活动波引起,其心电图表现为混乱的记录曲线。VF常可以致死,除非用直流电去颤(用胸部重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去颤难以奏效).
3、心性猝死
猝死系一临床综合征。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大多数发生在急性发病后即刻至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者,主要由于原发性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功能者。

治疗

治疗主要针对基本病因。已用洋地黄者应立即停用,亦不应施行电复律。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可给予钾盐、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或普萘洛尔治疗。其他患者可选用IA、IC与Ⅲ类(胺碘酮)药物。本型心律失常能自行消失,假如患者耐受性良好,仅需密切观察和治疗原发疾病。

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期前收缩的原因,如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脏功能等;预防外感。
2.避免精神紧张,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起居有常,勿过劳;戒烟酒,减少本病的诱发因素;饮食有节少食肥甘厚腻的食品
3.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