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cutaneous leukocytoclastic...

别名:皮肤白细胞破裂性脉管炎,皮肤坏死性小静脉炎

就诊科室:其他科室 康复医学科 中西医结合科 

医生指导: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常见问题 >>

介绍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cutaneousleukocytoclasticvasculitis,CLV)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仅累及皮肤的血管炎症病变。病理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核碎裂。诊断时需排除系统性血管炎伴皮肤表现的情况。

最新文章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可以并发哪...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的病因有哪些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是什么?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有哪些表现...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应该做哪些...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容易与哪些...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应该如何预防?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治疗前的注...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是由什么原...

更多文章>>

症状

可有不规则发热、肌痛和关节痛等。皮肤损害多分布于下肢,以小腿、足背多见。有时大腿、臀部、躯干和上肢也可出现。皮损呈多样性,急性期可成批出现。紫癜性淤斑最常见,具特征性,常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可有风团样红斑,严重时有水疱、血疱。中性粒细胞渗出到周围组织时还可以出现脓疱。有时有大小不等的皮下结节。若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管腔狭窄可出现局部溃疡和坏死。偶见网状青斑。皮疹有时伴有瘙痒或疼痛,一般持续2~4周,吸收后可有色素沉着或遗留萎缩性瘢痕。本病有时可与系统性血管炎重叠,应注意分别做出诊断。

根据青壮年好发的特点,发现小腿及足背的多形皮损,尤其是可触及性紫癜样皮疹,应考虑本病的诊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诸多,除特发性外,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感染细菌(链球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毒(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Epstein-Barr病毒)、真菌(念珠菌)、原虫(疟原虫、锥虫)、蠕虫(血吸虫)等。

2.药物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等的应用可诱发本病的发生。萘普生及甲氨蝶呤也有引起本病的报道。此外,异种蛋白血清、杀虫剂也可为本病的病因。

3.免疫异常患者体内可有冷球蛋白、高丙种球蛋白血症,遗传性Q缺乏症等。

(二)发病机制

主要为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沉积在小血管壁、激活补体,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同时释放白细胞趋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在局部血管壁,引起血管炎。白细胞破坏、溶解释放出胶原酶和强力蛋白酶类也可破坏血管壁造成血管炎。患者常伴有低补体血症。早期病损处可见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后静脉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核碎裂,内皮细胞肿胀、管壁坏死、纤维蛋白沉积等。血管周围有红细胞外溢,有时有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壁上可见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沉积,此种改变一般出现在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血管壁破坏之前。晚期损害缺乏特征性,有时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检查

1.一般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达10%~20%,部分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急性期叫.球蛋白值增高,血沉快。对明确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还必须了解有无内脏器官的累及,也应进行大便潜血、尿液分析、抗核抗体、血清冷球蛋白、血清总补体、胸片等检查。此外为确定是否有关疾病导致血管炎的发生,还应作咽拭培养、ASO、类风湿因子等相关检查2.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早期皮损中血管壁显示有免疫反应性产物,特别是补体成分颗粒状沉积。

2.主要为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沉积在小血管壁、激活补体,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同时释放白细胞趋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在局部血管壁,引起血管炎。白细胞破坏、溶解释放出胶原酶和强力蛋白酶类也可破坏血管壁造成血管炎。患者常伴有低补体血症。早期病损处可见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后静脉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核碎裂,内皮细胞肿胀、管壁坏死、纤维蛋白沉积等。血管周围有红细胞外溢,有时有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壁上可见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沉积,此种改变一般出现在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血管壁破坏之前。晚期损害缺乏特征性,有时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鉴别

应注意排除有皮肤表现的系统性血管炎,如韦格纳肉芽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部分病例继后确出现系统性脏器损害时,应纠正诊断为系统性血管炎。本病病理有免疫复合物沉积时,患过敏性紫癜、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的危险性增加;当血清查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时,患韦格纳肉芽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的危险性增加。

并发症

本病伴有脏器损害时应注意是否为系统性血管炎的皮肤表现。有人发现部分本病患者为癌前期的表现。

1、常见的累及大、中血管的血管炎有两种:大动脉炎、颞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

2、常见的累及中、小血管的血管炎有三种:结节性动脉炎、川崎病、孤立性中枢性血管炎。

3、常见的累及小血管的血管炎有5种:韦格纳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治疗

(一)治疗

1.糖皮质激素急性期糖皮质激素能很好地控制症状。一般用量为泼尼松30~40mg/d。

2.其他秋水仙碱对部分病例有效,用量0.5mg,2次/d。氨苯砜、雷公藤制剂亦可试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缓解关节、肌肉症状。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可用于抗凝治疗。

(二)预后

慢性者可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数月或数年。

预防

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寻找病原,进行对症治疗。

一级预防:戒烟是预防和治疗脉管炎的一项重要措施,综合国内外资料,患者中吸烟者80%~95%以上,临床上观察发现戒烟能使患者疼痛缓解,病情稳定,再度吸烟症状又加重,因此应耐心劝告病人严禁吸烟。

相关疾病

肝炎 韦格纳肉芽肿 过敏性紫癜 麻风 疼痛 肿胀 网状青斑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系统性血管炎 冷球蛋白血症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