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

别名:淋巴肉芽肿X,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伴异常蛋白血症

就诊科室:内科 血液内科 

医生指导: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常见问题 >>

介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lymphadenopathy,AIL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T淋巴细胞调控失常,致B淋巴细胞经抗原启动后过度增殖的疾病。

最新文章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是什么?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应该做哪...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可以并发...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治疗前的...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是由什么...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有哪些表...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容易与哪...

更多文章>>

症状

1.发热、纳差、多汗、消瘦等症状65%的患者有发热,可为低热或持续性高热,50%的患者伴有盗汗,大约50%的患者可有体重减轻,起病常较急。

2.浅表和(或)深部淋巴结肿大常伴肝、脾轻至中度肿大,少数病例有间质性肺炎、多发性神经根炎、肌无力、耳鼻喉病变等。淋巴结肿大可以很显著,也非常普遍(98%),最大直径可达8cm或仅轻度肿大,可以自行缩小或间歇出现。

3.药物过敏史和(或)皮疹约1/3病例的起病和皮疹的发生与一时的药物接触有关。

本病的诊断相对较难,不论从临床表现还是从病理学角度都不易与其他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包括反应性淋巴结肿大、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相鉴别。但从临床角度而言还是有一点线索可循。凡出现以下现象就应考虑AILD。

1.老年患者,大多在40岁以上较短时间内出现发热,皮疹和全身乏力,关节肿痛。少数伴有间质性肺炎,多发性神经根炎,肌无力。

2.淋巴结轻度或显著肿大,文献报道直径最大可达8cm,有的还出现自身免疫病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coombs试验阳性,初诊时有白细胞增多,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减少。血清学检查提示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主要是:IgG、IgM增高,可有冷球蛋白血症;补体消耗、自身抗体形成,血沉增快。及早行肿大淋巴结病理活检,如有典型的“三联征”即可明确诊断,鉴别诊断亦主要依赖于病理检查结果。国内外作者均强调多次淋巴结活检的重要性。肝、脾、骨髓和皮肤虽亦常有类似改变,但均不如淋巴结改变典型。

上述临床表现的第1、2、3项伴实验室检查的1、2项中任何2项是诊断AILD的重要线索,而淋巴结病理的三联征则是确立诊断的必备条件。

病因

(一)发病原因

AILD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病毒感染和药物过敏等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

1.药物过敏约有1/3的病例有药物接触史,常见的药物有青霉素类、抗惊厥药、口眼降糖药、解热镇痛药、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癫痫药和疫苗接种等,提示抗原刺激有触发作用。

2.病毒感染有些患者体内EBV抗体滴度增加,有报道在AILD及相关疾病中EBV-DNA检出率高达84%~97%。另有报道在14例病人的淋巴结内有风疹病毒抗原,提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3.胶原性疾病本病有良性淋巴结增生和自身抗体产生,具有某些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所共有的特点,因此胶原性疾病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最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

(二)发病机制

实验研究显示,患者T细胞能强烈地刺激B细胞,促使B细胞增殖并产生免疫球蛋白。这些T细胞大多表达HLA-DR抗原。淋巴结浸润的细胞主要是T细胞,其免疫表现型与成熟T细胞相同,CD4细胞多于CD8细胞。这些T细胞也表达IL-2受体,可用CD25、HLA-DR等抗原加以识别。在外周血,T细胞百分数减低,且多为激活的HLA-DR()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的细胞显著增多,B细胞大多正常。

检查

1.多克隆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是IgG和IgM增高,偶有冷球蛋白血症,此外尚有补体水平降低、血沉增快等。

2.Coombs试验自身抗体阳性。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常减低,少数患者网织红细胞增高。个别患者外周血可见浆细胞、原始浆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多见于严重的AILD患者。

3.病理学特征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生发中心淋巴滤泡缺如,出现下列“三联征”。

(1)免疫母细胞大量增生,伴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

(2)树枝状小血管明显增生伴血管内皮肿胀

(3)间质中嗜酸性物质沉积,PAS及酸性黏多糖染色阳性。现普遍认为无定形酸性物质沉积并非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胸片、CT、B超等检查。

鉴别

1.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应与AILD鉴别。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AILD可靠的鉴别是通过淋巴结病理检查。NHL一般均有淋巴结结构破坏,有单一的淋巴瘤细胞浸润,而无AILD所特有的“三联征”,即血管免疫母细胞增生、树枝状血管增生和(或)间质中嗜酸性物质的沉积。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是NHL中最常见的T细胞淋巴瘤类型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实验发现AILD中有克隆性TCR基因的重排,因此认为AILD就是AITCL,但目前尚未达成一致认识,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AITCL的预后较好,所以还是应将两者区分。AITCL的临床表现与AILD极为相似,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见,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减轻、皮疹和多克隆性高γ球蛋白血症等,两者鉴别主要依赖于病理,如在AILD的背景上出现异型的透明T细胞浸润则应诊断为AITCL。若TCR基因有克隆性重排也应诊断为AITCL。

3.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病)为一种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非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年轻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压痛、常伴白细胞减少,部分患者也可有肝脾肿大、皮疹,为一自限性良性病变。由于与AILD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因此需将两者进行鉴别。

并发症

可并发呼吸系统症状、胸腔积液等。

胸腔积液胸膜脏层和壁层之间为一潜在的胸膜腔,在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润滑液体,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当有病理原因使其产生增加和(或)吸收减少时,就会出现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

治疗

(一)治疗

①泼尼松(强的松)1~2mg/(kg·d),29%~56%完全缓解;②联合化疗:MOPP方案,64%~85%完全缓解;③对症治疗。

疗效标准:

1.CR病灶完全消失,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全部消失,持续≥1个月。

2.PR病灶缩小≥50%,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明显好转,持续≥1个月。

(二)预后

18%可转为大细胞淋巴瘤。

预防

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值是20%--40%。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当绝对值高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低下,这个时期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引起淋巴细胞高的原因常见于病毒性的传染病如流感,需要注意的是要增强免疫力动能;至于用药方面不能盲目服用,如果在本身不知的情况下服用某些过敏性药物也会致使淋巴细胞增高,所以要遵医嘱,正确的认知才可以积极预防疾病。引起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原因很多,如总白细胞数目下降,或淋巴细胞数目增多。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伤寒等。还要考虑其他项目指标。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可能性不大,建议近期注意身体状况的变化,注意验血指标,及时门诊。

相关疾病

癫痫 干燥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关节炎 间质性肺炎 贫血 T细胞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惊厥 舍格伦综合征 性病 风疹 Castleman病 恶性淋巴瘤 肿胀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药物过敏 冷球蛋白血症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