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热

枯草热
枯草热是一种急性季节性发作的变应性鼻炎。一般由风媒花粉所致,春季型由树花粉(...

别名: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花粉症

就诊科室:其他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科 耳鼻喉科 

医生指导:枯草热常见问题 >>

介绍

枯草热是一种急性季节性发作的变应性鼻炎。一般由风媒花粉所致,春季型由树花粉(橡、榆、槭、桤、桦、三角叶杨、橄榄)所致;夏季型由园草花粉(狗乐草、猫尾草、香茅草、果园草、约翰逊草)和野草花粉(绵羊酸模草、英格兰车前草)所致;秋季型由野草花粉(豚草)所致。季节性枯草热偶可由空气传播的霉菌孢子引起,因此本病有显著的地理区域差异。

最新文章

枯草热的病理是什么呢?

枯草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诊断枯草热常见的方法是什么呢?

枯草热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枯草热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枯草热的病理有哪些

枯草热的原因都有哪些

枯草热的症状和诊断有哪些

治疗枯草热的办法有哪些

枯草热治疗的办法有哪些

更多文章>>

症状

根据病史,常可提示变应性疾病的性质和致病的花粉。根据体检所见以及鼻分泌物内嗜酸粒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皮肤试验可确定致病的花粉。

白三烯阻滞剂可拮抗白三烯受体或抑制白三烯的产生,可阻止支气管痉挛。它们有临床疗效,但还未明确地用于哮喘的治疗。

病因

一般由风媒花粉所致,春季型由树花粉(橡、榆、槭、桤、桦、三角叶杨、橄榄)所致;夏季型由园草花粉(狗乐草、猫尾草、香茅草、果园草、约翰逊草)和野草花粉(绵羊酸模草、英格兰车前草)所致;秋季型由野草花粉(豚草)所致。季节性枯草热偶可由空气传播的霉菌孢子引起,因此本病有显著的地理区域差异。

检查

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和/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必要时可行鼻激发试验。根据体检所见以及鼻分泌物内嗜酸粒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皮肤试验可确定致病的花粉。

鉴别

鉴别诊断
常年性鼻炎本病为非季节性鼻炎,可以是变应性的也可能不是变应性,有时并发鼻窦炎鼻息肉、或对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敏感。

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sinusitis),累及的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这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慢性鼻窦炎较急性者多见,常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

鼻息肉(nAsAlpolyp)为鼻部常见病,是由于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粘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而形成。多数认为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是致病的可能原因。近年发现与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内源性哮喘等全身性疾病有密切联系。

并发症

枯草热并发症随着季节的进展,可并发发生咳嗽和哮喘。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治疗

避开变应原即可减轻症状。多数病人口服抗组胺药可缓解。如因这类药物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可改用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见上文抗组胺药)。局部治疗也是一种方式(见下文)。常将拟交感药与抗组胺药联合使用。苯丙醇胺,苯肾上腺素或假麻黄碱是有效抗组胺减少充血的制剂。口服拟交感药可使血压升高,故有高血压倾向的病人若无定期监护,不得使用。

若口服抗组胺药效果不佳,可鼻内喷雾4%的色甘酸钠(用指压泵喷入)。剂量为一喷5。2mg,每日3~4次。色甘酸钠预防症状发生较之缓解急性症状更为有效。但色甘酸钠价昂且只能减轻鼻症状,通常不作为治疗枯草热的首选药物。

若抗组胺药治疗未能缓解症状,鼻内喷雾糖皮质激素常可奏效。始用二喷,每天2~4次(表148-2)。当症状出现缓解时,减少剂量至可耐受。当按所指的方法应用时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很少。严重顽固的症状可能需进行全身短程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每日口服强的松30mg,逐渐减慢,一周后停药或隔几日用10mg)。

若不能避免过敏原或病人难以耐受药物;或整个季节需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建议用过敏原免疫治疗(脱敏治疗见上文)。对于花粉变应性的病人,一俟花粉季节结束,应立即开始免疫治疗,以待下一季节来临。

预防

自身免疫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效应的自然现象。除外界影响(如药物半抗原、微生物感染)外,还与机体自身的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可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中的免疫应答基因和(或)免疫抑制基因的异常有关。故在预防方面最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源。

相关疾病

高血压 哮喘 鼻窦炎 鼻息肉 常年性鼻炎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