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问题,其确切的病因、病理生...

别名:新生儿高黏滞度综合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症

就诊科室:内科 儿科 血液内科 儿科综合 

医生指导: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常见问题 >>

介绍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问题,其确切的病因、病理生理、治疗及预后仍不清楚。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和高黏滞度综合征不是同义名称,因常同时存在,而合称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由于血液黏度增加,影响各器官的血流速率,导致缺氧、酸中毒及营养供应减少,带来一系列症状。

最新文章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什么是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

怎样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

更多文章>>

症状

由于本病累及各个器官,因而临床表现无特性。大部分患儿虽然有血细胞比容增加但无症状。

1.外观外观皮肤正常,在活动后皮肤表现红色或发绀,呈多血质,35%患儿有高胆红素血症。

2.呼吸系统肺循环血的淤滞,引起气体交换障碍,肺循环压力增加,当肺循环压力大于体循环压力时,可发生动脉导管或卵圆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表现为气促、发绀、呼吸暂停。

3.循环系统由于冠状动脉灌注不足,氧及葡萄糖供应减少,可引起心肌损害,若同时有血容量增加及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心率加快、心脏扩大甚或心力衰竭。微循环系统:血黏滞度增加致微循环淤滞、微血栓形成并可消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引起出血,较大血栓可造成脑、冠状动脉、肺、肾、肠系膜、大网膜、肢端等的血栓栓塞,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症状。

4.消化系统可致拒食、呕吐、腹胀消化道出血或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5.神经系统脑血流速度减慢致脑组织缺氧缺血,引起烦躁、呕吐、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嗜睡甚或抽搐。

6.泌尿系统肾血流量减少而致尿少、蛋白尿、血尿甚或肾功能衰竭

7.血液系统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有核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等。

8.代谢方面因血流量减慢,致葡萄糖消耗增加而出现低血糖、酸中毒;缺氧尚可损害甲状旁腺致低血钙。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多能确诊。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生与一些因素有关,应注意询问相关病史。有关因素为:①围产因素;②环境因素;③生后脐带结扎时间。本病病因可分为主动型及被动型两大类。

1.主动型胎盘功能不全伴有宫内缺氧者可产生大量红细胞,在周围循环中网织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亦有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胎儿红细胞生成素的介导作用。这种情况包括小于胎龄儿、过期产儿,母亲有先兆子痫、严重心脏病、吸烟及产前用药(如普萘洛尔)等。其他导致红细胞生成素浓度或活力增加的情况亦可发病,如母亲有妊娠糖尿病,患儿为唐氏综合征、13或18-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毒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过长及Beckwith综合征等。

2.被动型发生于胎儿接受红细胞输注者,正常足月儿最常见的原因是脐带结扎延迟,有人比较早期及延迟结扎脐带对足月新生儿血黏滞度及其他血液流变学参数影响,发现早期结扎脐带儿(

检查

出生12h后静脉血血红蛋白(Hb)≥220g/L,红细胞(RBC)>7.0×1012/L,血细胞比容(HCT)>0.65或2次周围毛细血管血血细胞比容(HCT)>0.70(离心速度应3500转/min,并持续30min,可免假阳性发生)。上述3项指标不完全一致时,最主要的指标是血细胞比容(HCT),其次是血红蛋白(Hb),只要血细胞比容(HCT)与血红蛋白(Hb)符合,即可确诊,仅血红蛋白(Hb)符合者,应短期内复查。

双胎输血,首先娩出者多为受血者,常发生本症,而胎儿的血红蛋白差异大于50g/L时,可确诊。

1.X线胸片可了解患儿心、肺情况,可发现心胸比率增加,胸淤血改变等。

2.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功能下降。

3.脑CT扫描见多灶性梗死,脑出血及积水性脑异常。

4.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右房肥大,S-T段改变及左室肥大。

鉴别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多能确诊。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明确者,应与脑内出血症相鉴别;同血液黏滞度增加至微血栓形成,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引发出血者,应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还应与肺动脉高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鉴别外观多血质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可助鉴别。

并发症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并发症为:部分患儿可并发心、肺系统症状,如肺动脉高压、呼吸暂停等,并发低钙血症、低血糖症、脑梗死、脑出血、抽搐、痉挛性双瘫,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并发高胆红素血症,酸中毒等。

治疗

(一)治疗

无症状者是否治疗仍有争议,应个别对待。有症状者应进行治疗。

1.症状治疗低血糖症与红细胞增多症关系密切,应测血糖,高胆红素血症者应进行光疗。其他治疗包括保暖、吸氧、输液等处理。

2.部分换血疗法根据个体不同情况选择。

(1)应注意下面3个问题:

①静脉血血细胞比容值。

②确定患儿是否真的无症状。

③婴儿日龄。

对有症状的本病患儿给予部分换血治疗是无争议的,而无症状患儿当其静脉血细胞比容在0.65~0.70,应密切观察;如超过0.70,大部分临床医师即给治疗以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前已述及婴儿在出生后最初2~12h血细胞比容上升,故在决定部分换血治疗时要考虑患儿生后的日龄。

(2)方法:部分换血疗法稀释液体可用新鲜冻干血浆、20%人血白蛋白或生理盐水,使静脉血细胞比容降至安全值,约0.55。

①换血计算:换血量=总血容量×[实际血细胞比容(HCT)-预期血细胞比容(HCT)]/实际HCT

新生儿血容量计算为85ml/kg。

②方法:换血的很多,可用脐静脉插管或从周围动脉(如颞浅动脉、胫后动脉)抽血,置换的血浆从周围静脉输入。

3.放血法由于红细胞增多症患儿血容量可能正常,放血可以造成低血容量休克,应慎重采用。如证实血容量增多,可从静脉放血10%。

4.右旋糖酐治疗对换血有困难者,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注,疗程5~7天,可降低血黏滞度,改善微循环,减轻症状。

(二)预后

本病的预后报道各异。有报道有症状患儿部分换血后虽近期有疗效,但对远期预后影响不大。至于无症状患儿,预防性部分换血疗法对近远期预后均无效果。有报道本病患儿在7岁时,写、算及大运动技巧评分明显低下,说明本病可能留有轻微后遗症,但这种结果不能排除原发病的影响。

预防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预防: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定期去医院参加孕前检查,防止宫内缺氧、防止高危妊娠、防治母亲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先兆子痫,母亲妊娠期间不应吸烟、酗酒,多吃含有维生素铁之类食物,慎重用药。提高接生技术,防止脐带结扎延迟等。

相关疾病

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 脑出血 消化道出血 结肠炎 糖尿病 低血糖症 肾功能衰竭 中毒 休克 腹胀 血尿 出血性疾病 血栓形成 血小板减少症 肠结 子痫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