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孢子菌病_症状

  1.浅表感染 又称为白毛结节,为白色、棕黑色或绿色颗粒状纺锤状小结节,包围毛干并呈不规则散在分布。有时结节可以融合成团块。在真菌生长处的毛干质脆易于折断。此种毛干上结节质地较柔软,并易用手将结节从毛干上擦去。

  2.过敏性肺炎 有报道本菌是过敏性肺炎的病因之一。某些具有遗传素质的患者可与毛孢子菌的抗原发生反应而导致肺炎。通过从患者居住的环境中清除此菌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率。目前在日本以外地区尚无相关报道。

  3.侵袭性毛孢子菌病 主要见于免疫缺陷患者。约90%的患者见中性粒白细胞减少,通常为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其他风险因素包括艾滋病、严重烧伤、静脉插管、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以及心瓣膜手术等。主要由灰毛孢子菌和黏毛孢子菌引起。

  侵袭性感染可分为播散性和局限性。播散性最常见。表现为急性发热,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治疗无效。感染常进行迅速,导致多器官衰竭和败血症。肺和肾最常累及。肺部累及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少痰。胸部X线示肺泡弥漫性浸润。肾部累及多于尸检时发现,临床表现为肾衰伴镜下血尿和蛋白尿。皮肤损害是第三位常见病变,可反映感染播散情况。表现为背部及四肢的红斑性丘疹,有时可伴水疱。丘疹逐渐发展为中央坏死。一些患者如血细胞减少状况改善且应用抗真菌治疗有效,可转化为慢性播散型有如慢性播散型念珠菌病,罕见肝、脾受损,表现为发热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感染可局限于单个器官,包括心瓣膜、中枢神经系统、腹膜和外科伤口。绝大多数心内膜炎由人工瓣膜引起。也有因注射毒品而引起。通常表现为大且厚的瓣膜赘生物,易发生栓塞,特别是下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和发热。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一例脊髓X线照相致脑膜炎的报道。有慢性腹膜透析致腹膜炎的报道。

  血、尿、痰、脑脊液和皮损组织培养。血培养对播散性感染的诊断非常有用。皮肤组织病理的培养也有提示作用。皮肤活检示真皮侵入菌丝和关节孢子,部分可见血栓性脉管炎。应注意从痰和尿中培养出毛孢子菌,可能为定植菌而非感染。但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从任何标本中培养出此菌均应认真对待,并做进一步评估。

  血清学检查:在培养结果出来前,可采用血清学方法评估。毛孢子菌与新生隐球菌多糖有交叉抗原。有报道毛孢子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新生隐球菌抗原为阳性。因此,对于可疑病例,隐球菌抗原检查是有益的。

心内膜炎头痛脑膜炎肝炎脉管炎咳嗽结节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艾滋病败血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