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
神经白塞综合征指兼有神经系统损害的白塞综合征,又称神经白塞病。其临床特点除口...

别名:小儿神经白塞病,小儿神经白塞综合症

就诊科室:内科 儿科 其他科室 神经内科 儿科综合 中西医结合科 急诊科 

医生指导: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常见问题 >>

介绍

神经白塞综合征指兼有神经系统损害的白塞综合征,又称神经白塞病。其临床特点除口腔黏膜阿弗他口腔炎、眼葡萄膜炎和外阴部痛性溃疡三大特征外,常间隔一定时间后(平均6.5年)出现瘫痪、脑膜刺激征、性格改变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为感染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最新文章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是什么?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容易与哪些疾病...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更多文章>>

症状

1.口腔溃疡即阿弗他口腔炎,表现在口唇、齿龈、舌等处有单个或多个痛性溃疡,常于3~7天自愈,但一年可有多次复发,甚至前者未愈后者已起,此起彼伏,经久不愈。

2.外阴溃疡于阴茎、阴囊、阴唇、阴道等外阴部黏膜先出现小脓疱或小水泡,1~2天后破溃呈圆形的痛性溃疡,一般在1~2周自愈。

3.眼葡萄膜炎眼部症状以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尤以虹膜睫状体炎最为多见,常可伴前房积脓、也可表现为结膜、角膜、视网膜炎,视盘及视神经萎缩等。

4.皮肤损害可表现为结节性红斑、皮下血栓性静脉炎及过敏性皮疹。

5.神经症

(1)脑干症状:常出现交叉性瘫痪延髓性麻痹眼球震颤、同向偏斜等。

(2)脑膜刺激症状: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

(3)精神症状:淡漠、抑郁或欣快、兴奋、嗜睡、昏迷或幻觉、妄想、智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痴呆

(4)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脑脊液压力增高等。

(5)脊髓症状:可出现截瘫或脊髓半侧损害症状,受损水平以下的感觉障碍,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6)其他:可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假性延髓性麻痹、四肢瘫痪、软腭肌阵挛、双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损害等。

6.其他表现可有滑膜炎结肠炎等关节和消化道症状。

Oduffy提出的诊断标准为: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或会阴),再加上以下3条中的2条即可确诊为白塞综合征:①脉络膜炎(前部或后部的);②滑膜炎;③皮肤血管炎。若有阿弗他口腔炎再加上以上三条中的任何一条诊断为不完全型白塞综合征。患白塞综合征的过程中若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或体征则诊断为神经白塞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对本病征的诊断有一定帮助,皮肤试验简单易行并具有特异性,诱发电位也是一种有用的检查方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神经白塞综合征是由于某种细菌或病毒为抗原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血管炎所致。

(二)发病机制

神经白塞综合征作为白塞病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与白塞病类似。文献报道有以下几种学说:1.感染学说Behcét等认为该病与病毒感染有关,许多学者发现NBD患者病前有发热史及腭扁桃体发炎史,并在患者的血清中找到病毒感染的证据。

2.免疫机制学说早期可在患者的血清中找到抗口腔黏膜细胞抗体,Kansu等发现患者CSF中淋巴细胞增多,补体C3、IgG升高,Hamza发现患者血清中T4/T8之比减少和NK细胞增多,同时NK的活力却下降,这可能与白细胞介素-2(IL-2)和细胞因子IFN-r的缺乏有关。

3.遗传因素学说该病具有地区性发病倾向,主要见于日本、中国、伊朗和地中海东部的一些国家,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具有某种HLA抗原(特别是HLA-B51和HLA-DRW52)的人种有关。在其高发病区的人群中,HLA-DR1和HLA-DQW1抗原明显减少。

4.其他少数学者提出BD的发病与性激素的分泌和锌元素的缺乏有关。

病理改变:NBD的基本病变是颅内小血管损害。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颅内弥漫性中、小血管炎性改变,早期以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为主,晚期则出现灶性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局部脱髓鞘及脑膜不同程度的增生和纤维化。脑实质(大脑脚、脑干、基底核、丘脑或小脑等)可有中、大、小不等的梗死性病灶。大体可见脑组织水肿和脑干萎缩等。

检查

1.血液检查血清抗口腔黏膜抗体及白细胞细胞质结合因子增多、以热凝集的人体α-球蛋白作抗原致敏的红细胞凝集反应阳性率增高、T淋巴细胞增高,B淋巴细胞降低、IgD增高、黏蛋白增加、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阳性等。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加,大多在60×106/L(即60/mm3)以下,高的可大于5000×106/L(即5000/mm3),白细胞种类以淋巴细胞为主,也有报道以中性白细胞为主者,蛋白轻至中度增加(50mg%~100mg%),糖和氧化物变化不明显。

3.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异常率约为70%,恶化期或缓解期均可出现泛化性α波型即广泛、持续的单节律性α波,该波形出现常提示脑干损害、基本节律慢化、持续性或发作性慢波等异常,脑电波变化常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基本平行。

4.脑CT扫描大多为大脑萎缩、脑室扩大、脑干萎缩和低密度区等异常。

5.诱发电位可有体感诱发电位及听觉诱发电位异常。

6.非特异性皮肤试验用一般针刺皮肤可见丘疹或脓疱形成,或用0.1ml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可在24~48h后出现直径为5~20mm的红斑和脓疱形成,这种具有特异性的皮肤反应,是组织出血并伴有以中性白细胞为主的急性浸润性炎症所致。

鉴别

神经白塞病容易误诊及漏诊,这是因为其临床表现与其他许多疾病很相似,神经系统的物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显示没有特异性表现,同时亦缺乏特异性实验室诊断实验。
在诊断过程中须与Mollaret脑膜炎、原田综合征、神经结节病等相鉴别。

并发症

常可伴前房积脓、视盘及视神经萎缩、智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痴呆颅内压增高截瘫,感觉障碍,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首先是皮肤并发症,几乎所有患者都有皮肤结节性红斑、毛囊炎、皮疹或脓疱疹,还可并发皮肤的非特异性变态反应:若用无菌针头刺入消毒皮肤,在
24~28小时内表现为结节、硬结、丘疹或小脓疱。其他的并发症虽出现率不高,但均是“致命伤”。例如心血管系统的过敏性小血管炎,上腔静脉综合症,动脉内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末梢动脉瘤等;神经系统的脑干综合症,复发性阵发性头痛等;肠胃系统的消化道粘膜溃疡、穿孔、增殖等;高热败血症样表现;四肢大小关节风湿样疼痛;呼吸系统的大咯血、肺部血管炎等。

治疗

(一)治疗

1.类固醇制剂一般主张用较大剂量并且用药越早对神经系统症状的控制效果越好,使用类固醇制剂达到临床缓解时间需1~3周。

2.免疫抑制药苯丁酸氮芥或硫唑嘌呤也有效,亦可与类固醇制剂联合应用。

3.新鲜血或血浆有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

4.胸腺切除术有报道于术后1~2年症状可获缓解,对儿童患者不宜轻易采用这种疗法。

5.对症处理如颅内压增高者可用脱水剂或行脑室引流、反复腰穿放液减压。

(二)预后

本病征预后较差,比单纯白塞综合征的病死率高得多,可达28%~47%,存活者也难以获得完全缓解,大多病例皆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

白塞氏病的预防护理有哪些呢?
①保持皮肤清洁,不穿化纤类内衣,穿全棉内衣;
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口腔溃疡者应停止使用牙刷,改用濑口液或淡盐水,选用两种以上交替使用,增加濑口次数,不食用过热过烫、硬、有刺激性食物;
④定期测量体温和血常规;
⑤饮食宜清淡,禁辛辣温燥、肥甘油腻食物,禁烟酒。多食绿豆、西瓜、冬瓜及新鲜蔬菜、水果,少量多餐,花样多变,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渣流质饮食。不食用牛、羊、狗、驴肉、生葱、生蒜、生姜和辣椒等辛辣刺激食品。口腔溃疡严重时应以流食或流食为宜,以免损害创作面;
⑥饮食起居生活有规律,杜绝不良生活卫生习惯,避免加班,特别是熬夜,勿过度劳累。平时养成心平气和,不生气发怒、消除不良刺激。劳逸结合,病重时卧床休养,保证充分睡眠。

相关疾病

头痛 痴呆 脑膜炎 脑萎缩 共济失调 结肠炎 血管炎 结节性红斑 结节病 颅内压增高 滑膜炎 截瘫 葡萄膜炎 视神经萎缩 眼球震颤 口腔溃疡 性病 网膜炎 昏迷 神经白塞病 神经症 瘫痪 延髓性麻痹 血栓性静脉炎 外阴溃疡 虹膜睫状体炎 脉络膜炎 视盘水肿 脱水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