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eve综合征

Zieve综合征
Zieve综合征又称为酒精性高脂血症综合征、黄疸一过性高脂血症-溶血性贫血综...

别名:酒精性高脂血症综合征,黄疸一过性高脂血症-溶血性贫血综合征,酒精中毒高脂血症溶血综合征

就诊科室:内科 消化内科 

医生指导:Zieve综合征常见问题 >>

介绍

Zieve综合征又称为酒精性高脂血症综合征、黄疸一过性高脂血症-溶血性贫血综合征、酒精中毒高脂血症溶血综合征。于1958年由Zieve首先报告,1968年Balcerzak命名为Zieve综合征,系指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出现黄疸、高脂血症和溶血性贫血三联症的一组疾病。

最新文章

Zieve综合征是什么?

Zieve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Zieve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

Zieve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Zieve综合征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Zieve综合征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Zieve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

Zieve综合征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1.多见于有长期饮酒史及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常在大量饮酒后出现恶心呕吐、纳差及上腹疼痛

2.肝脏肿大,质地中等并有压痛,少有脾脏肿大,晚期可有肝硬化表现,如腹水、肝掌、蜘蛛痣等。停止饮酒后可有震颤与谵妄

3.皮肤及巩膜黄染。

4.血红蛋白尿及含铁血黄素尿等溶血性贫血表现。

病因

病因为酒精中毒所致肝细胞损害及不同程度胆汁淤积,从而引起黄疸。酒精可引起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且由于增加肝内脂质形成,致使血清甘油三酯增加,高脂血症导致红细胞膜的脂质组成改变,使膜的功能障碍,脆性增加导致溶血。此外,酒精中毒所致的胰腺炎及维生素E缺乏,亦与溶血有关。

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形态改变,如大红细胞、球形红细胞、靶细胞等。

2.红细胞脆性增加。

3.骨髓检查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4.血脂增高,其中以胆固醇、磷脂及甘油三脂为著。

5.血清胆红素增加,碱性磷酸酶增高,肝功能异常。

6.肝脏活检有脂肪浸润及肝硬化改变。

鉴别

一般凭全身检查可以确诊。可根据临床表现于摄入脂肪后诱发上腹痛、胰腺炎等症状及皮肤黄色瘤等体征,结合伴有高血脂进行可诊断。在进行高脂血症的诊断时,应该弄清楚患者的脂代谢异常是属于何种类型。因为不同原因所致的高脂血症其治疗方法亦不相同,因此必须将原发性高脂血症与继发性高脂血症区分开来,并进而确定其具体的病因。

并发症

1.早发性冠心病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平均发病年龄为男性45岁、女性55岁。年龄最小的患儿于18个月即发生心肌梗死。其他部位的动脉亦可发生粥样硬化。如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可引起颈动脉狭窄,体检时在颈动脉部位可听到血管杂音。

2.明显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3.肝功能障碍,ALT、AST显著增高,严重的可以并发急性肝衰竭。

治疗

脂代谢紊乱特别是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VLDL,水平升高和(或)HDL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高脂血症治疗的目的旨在通过降低血脂水平,以进一步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降脂药物治疗、血浆净化治疗、外科治疗和基因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则应根据患者的血浆LDL-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情况而决定。而且,降脂治疗的目标亦取决于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见表8。一般而言,危险因素越多,则对其降脂的要求就越高(即目标血脂水平越低)。
对于已有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其血脂降到较为安全的水平。这是因为降脂治疗在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胆固醇水平的同时,还可降低其心脏病的发生率,并可减少由此所致的病死率。
目前,在无冠心病的高脂血症降脂治疗方面尚存争议。有人观察到,虽然此类患者经过降脂治疗可使其心脏事件和冠心病的死亡率减少,但其总的死亡率并没有因此而降低。不过,来自苏格兰西部的研究显示,中年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接受为期5年的降脂治疗以后,其冠心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均有降低。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案与控制目标(表8)。
继发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可适当地结合饮食控制和降脂药物治疗。
在进行降脂治疗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原发型高脂血症是一种终身性的代谢紊乱,因此所有采取的各种降脂措施都必须持之以恒;②只有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既经济、又有效地控制血脂水平;③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是最经济、最安全和疗效可靠的降脂方法,同时也是其他各种降脂措施的基础;④在使用降脂药物的同时,仍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控制,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⑤采取降脂措施以后,一定要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并根据血脂水平适当调整降脂药物的剂量和种类;⑥经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和降脂药物治疗后,血脂水平仍然控制不理想者,可进一步考虑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据报道,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低脂饮食、运动锻炼、戒烟、行为矫正等),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24.3%和37.4%。
1.控制理想体重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的非肥胖者。除了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外,身体脂肪的分布也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亦可恢复正常。
2.运动锻炼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而且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升高HDL胆固醇水平。
为了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进行运动锻炼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运动强度:运动量如果不适当,则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容易发生意外情况。通常以运动后的心率水平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适宜的运动强度一般是运动后的心率控制在个人最大心率的80%左右。运动形式以中速步行、慢跑、游泳、跳绳、做健身操、骑自行车等有氧活动为宜。
(2)运动持续时间:每次运动开始之前,应先进行5~10min的预备活动,使心率逐渐达到上述水平,然后维持20~30min。运动完后最好再进行5~10min的放松活动。每周至少活动3~4次。
(3)运动时应注意安全保护,避免发生各种意外情况。
3.戒烟吸烟可升高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降低HDL-胆固醇水平。停止吸烟1年,血浆HDL-胆固醇可上升至不吸烟者的水平,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可降低50%,甚至接近于不吸烟者。
4.饮食治疗血浆脂质主要来源于食物,通过控制饮食,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5%~10%,同时有助于减肥。并使降脂药物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多数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通过饮食治疗,同时纠正其他共存的代谢紊乱,常可使血脂水平降至正常。
饮食治疗时机,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冠心病危险程度和血浆LDL-胆固醇水平。一般来讲,冠心病的危险程度越高,则开始进行饮食治疗的血浆LDL-胆固醇水平就越低。
高脂血症的饮食治疗是通过控制饮食的方法,在保持理想体重的同时,降低血浆中的LDL-胆固醇水平。如表10示,饮食治疗通常可分两步进行。如果在为期3个月的第一步饮食治疗中,血浆LDL-胆固醇水平未能达到控制目标者,则需按照第二步方案进行更为严格的饮食控制。对于冠心病患者,应直接采用第二步饮食治疗方案。
饮食结构可直接影响血脂水平的高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易受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的影响,进食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也可增加胆固醇的合成。尽管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LDL-胆固醇水平和升高HDL-胆固醇水平的作用,但是二者所含的热量都较高,如果摄入过多同样可引起超重或肥胖。因此,饮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也不宜过多。通常,肉食、蛋及乳制品等食物(特别是蛋黄和动物内脏)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应限量进食。食用油应以植物油为主,每人每天用量以25~30g为宜。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严格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摄入。
5.药物治疗
(1)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药理机制清楚、疗效明确的调脂药物有4类。其中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为主的有他汀类和树脂类。以降低血清三酰甘油为主的药物有贝特类和烟酸类。合理的选择治疗药物应以临床血脂异常分型为依据进行选择。
①他汀类:即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良好调脂疗效的一类调脂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还有降脂以外的作用,数项大型长期随访的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研究证实了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可以使得冠心病死亡减少20%~43%;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24%~33%;心血管疾病死亡减少17%~28%;脑卒中危险减少20%~29%;所有原因死亡减少12%~31%。
②贝特类:即苯氧芳酸衍生物。目前,常用的有非诺贝特、吉非贝齐和苯扎贝特。综合一系列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结果,贝特类药物降低血清三酰甘油的水平20%~60%,总胆固醇的水平10%~20%,LDL-C的下降为5%~20%;升高HDL-C的水平为5%~20%。贝特类药物还有一定的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贝特类药物适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以及以三酰甘油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者。单纯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也可以选用贝特类药物治疗。贝特类药物禁用于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生育可能的妇女。同时使用抗凝药物者,因抗凝作用可能被增强,应注意剂量的调整。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干、食欲减退,个别病例可以见到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的升高。偶见性功能减退。停药后可以迅速恢复正常。长期服用的患者,可以定期监测肝肾功能,CK等,有利于预防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③烟酸类:烟酸属于B族维生素,但用量超过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有调节血脂的作用。烟酸类药物可使用于除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及Ⅰ型高脂蛋白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绝对禁忌证为慢性肝病和严重痛风。相对禁忌证为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消化性溃疡。
作为降脂药物,烟酸类药物的用量较大,每天达到3~6g,所以不良反应较多。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脸部潮红、皮肤血管扩张,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肝脏损害、诱发溃疡病等。烟酸还能降低糖耐量,恶化糖尿病,增加血尿酸,加重痛风性关节炎。因此,烟酸的使用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④树脂类(胆酸螯合剂):该类药物有考来烯胺和考来替泊,它们都是不为肠道所吸收的高分子阴离子交换树脂。该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着粪便排出,促进胆固醇的降解。服用树脂类药物后,总胆固醇可以下降10%~20%,LDL-C可以下降15%~25%,三酰甘油可以没有变化也可以由于引起原有的VLDL水平增加而使得血清三酰甘油的水平更高,因此必要时可以加用降低VLDL的药物。该类药物的疗效与剂量有关,常从每天20g开始增加到30g左右,分3~4次服用。
树脂类药物对任何类型的高三酰甘油血症均无效。对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升高的混合型血脂异常需与其他类型的调脂药物联合应用。树脂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胀、便秘、味差等。味差可以通过调味剂来纠正,便秘应注意同时进食较多的纤维食物。由于树脂类药物可能干扰叶酸以及其他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长期服用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A、D、K、钙和叶酸,生长期以及怀孕妇女更应该注意补充。
⑤普罗布考(probucol):在服药期间可以见到患者黄瘤的消退。另外,普罗布考还是一种强氧化剂,能预防LDL的诱变,有利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痛,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为多汗、血管神经性水肿、头痛、头晕、感觉异常。偶见血清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长期服用时心电图可以见到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所以有Q-T延长病史的患者忌用普罗布考。该药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停药后的6个月内也不宜怀孕。
⑥鱼油-Omega3脂肪酸:海鱼油调节血脂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是抑制了肝内脂质以及脂蛋白的合成,促进了胆固醇从粪便中的排出。另外,它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减少血栓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很可能还与前列腺素的代谢,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功能的改善有关。常见的副作用为鱼腥味引起的恶心。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不能长期使用鱼油制剂。该类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于长期应用的证实。
(2)调脂药物的选择:临床实践中,常根据血脂异常的病因以及类别,根据调脂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调脂药物的选择。除了这些简单原则外,具体还应该考虑到患者的许多具体情况,如患者的年龄、伴随疾病、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承受能力。
有些血脂异常的患者,在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用一种调脂药物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可能需要联合用药。选择联合用药时,应谨慎,尤其是要关注不良反应。例如,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时,尤其是在剂量较大时,肝功能异常以及肌溶解症的发生机会明显增加,应密切关注。总的说来,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必须用时,应剂量小、并密切关注相关不良反应的症状,定期监测肝功能、CK等主要的指标。
6.重度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部分血脂异常的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均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血脂调节效果,然而有极少数患者血脂水平非常高,多见于有基因遗传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可以通过血浆净化治疗、外科治疗(如回肠末端部分切除术,门腔静脉分流术)等方法治疗。基因治疗在未来有可能攻克顽固性遗传性的血脂异常。

预防

预防措施:戒酒可以从根本上预防此疾病的发生。

相关疾病

胰腺炎 肝硬化 溶血性贫血 黄疸 疼痛 酒精中毒 腹水 蜘蛛痣 高脂血症 谵妄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