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又称脑膜炎,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

别名:脑脊膜炎,脑膜炎,髓膜炎

就诊科室:内科 中医科 其他科室 神经内科 中西医结合科 急诊科 

医生指导: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见问题 >>

介绍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又称脑膜炎,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脑及脊髓表面可轻度受累,常与化脓性脑炎脑脓肿同时存在。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尽管抗生素的研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至今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仍然较高。

最新文章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因及治疗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什么?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应该如何预防?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更多文章>>

症状

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成人与儿童急性期常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呕吐、全身抽搐、意识障碍或颈项强直等。

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新生儿与婴儿常有高热、易激惹、嗜睡、呼吸困难、黄疸等,进而可有抽搐、角弓反张及呼吸暂停等。新生儿病前可有早产、产伤或产前母亲感染史。体检早期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发硬,克尼格征阳性、布鲁金斯征阳性,但婴幼儿颈强直常不明显,常表现为前囟饱满,角弓反张。

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在早期出现局部脑体征,表现为持续性脑局部损害和难以控制的痫性发作,病程稍晚可有脑神经障碍,以眼球运动障碍多见,在肺炎球菌脑膜炎的患者中发生率最高。另外可有意识障碍及眼底水肿,由于颅内压增高有时可致脑疝形成。在脑膜炎流行期间,如病程进展快,起病时伴有皮肤黏膜淤点或淤斑,并迅速扩大,且发生休克,应考虑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


病因

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占优势。

(2)脑脊液脑脊液浑浊,细胞数可达10×106/l以上,多形核白细胞占优势,蛋白质升高,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抗菌治疗前,脑脊液涂片染色镜检,约半数病人的白细胞内可见致病细菌。

(3)细菌培养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取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可资确诊和帮助选择抗菌药。但需时较长,不能及时得到结果。

(4)快速病原菌检测①免疫荧光试验。以经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检测脑脊液,可快速检出致病菌,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佳。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用已知抗体检出待定抗原(致病菌),特异性及敏感性均好。③对流免疫电泳。用已知抗体检测脑脊液中致病菌的某些可溶性抗原。

2.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摄片检查①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胸片特别重要,可发现肺炎病灶或脓肿。②颅脑和鼻窦平片可发现颅骨骨髓炎、鼻旁窦炎、乳突炎,但以上病变CT检查更清楚。

(2)CT、MRI检查病变早期CT或颅脑MRI检查可正常,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可见脑室扩大、脑沟变窄、脑肿胀脑移位等异常表现。并可发现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及局限性脑脓肿。增强MRI扫描对诊断脑膜炎比增强CT扫描敏感,增强MRI扫描时能显示脑膜渗出和皮质反应。采取合适的技术条件,能显示静脉闭塞和相应部位的梗死。


鉴别

应鉴别的疾病有: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及螺旋体脑膜炎等。脑脊液的不同改变,是主要鉴别诊断依据。

脑脊液中乳酸(LA)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增高可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二者的持续增高,预示疗效差或有并发症出现。


并发症

化脓性脑膜炎在病程中可发生多种颅内并发症。

硬膜下积液,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Snedeker等报道,年龄小,病程进展快,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低而蛋白迅速升高都与积液形成有关。

硬膜下积脓常见于青年、成年人,通常伴鼻窦炎或耳源性感染,患者常有发热、痫性发作、局限性神经体征。

脑积水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和脑梗死较为少见。

同时还可出现全身性并发症,如DIC,细菌性心内膜炎,肺炎及化脓性关节炎等。


治疗

治疗首先应在维持血压、纠正休克基础上,根据年龄、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有效抗生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在儿童与成人,三代头孢是治疗3种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其中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和头孢呋辛(头孢呋肟)效果较好。对怀疑有利斯特菌脑膜炎的患者,加用氨苄青霉素,对青霉素严重过敏和先前已用过头孢菌素者,选择氯霉素较为合适。

2.对于新生儿,其致病菌可能为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和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首选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加头孢曲松(头孢三嗪)或头孢噻肟,也可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但要警惕听力或前庭功能受到损害。

3.对于那些免疫功能受损、神经外科手术后脑室引流或严重颅脑外伤引发的脑膜炎病例,由于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致病的可能性很大,应使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定)和万古霉素。

4.上述药物一般均采用静脉给药途径,以期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和脑脊液药物浓度。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时间一般为10~14天。无并发症者早期给予适当治疗,可在1至数天内清除脑脊液中的病原菌,有并发症者相应延长。

5.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对于儿童患者应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连用3~5天,可以减少儿童的听力受损及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6.对于暴发性感染的成人患者,如伴有颅内高压、严重菌血症及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也应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连用3~5天。

7.对于发病初期,有颅内压增高伴严重脑肿胀者,应用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及速尿静脉推注。

8.出现痫性发作者应给予抗惊厥药物。

9.儿童应注意避免低钠血症水中毒此乃导致脑水肿的诱因。


预防

1.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2.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3.药物预防: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肤、口腔黏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连服5日。

4.菌苗预防: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相关疾病

头痛 脑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疝 病毒性脑膜炎 低钠血症 脑脓肿 水中毒 脑外伤 脑积水 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 颅骨骨折 静脉炎 早产 惊厥 化脓性脑膜炎 鼻窦炎 黄疸 休克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肺炎球菌脑膜炎 利斯特菌脑膜炎 菌血症 眼球运动障碍 意识障碍 肿胀 血栓形成 颅骨骨髓炎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