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纤维性变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又名黏滞病(mucouscidosis),是一种婴幼儿和青少...

别名:黏液黏稠症,黏滞病,胰腺囊性纤维病,胰腺囊性纤维化,胰腺纤维囊泡症

就诊科室:内科 其他科室 消化内科 中西医结合科 

医生指导:胰腺囊性纤维性变常见问题 >>

介绍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又名黏滞病(mucouscidosis),是一种婴幼儿和青少年的遗传性胰腺疾病,实则为多个外分泌腺功能失常的复合表现(complexsymptom),所涉及的器官包括胰腺、肺、肝、肠、汗腺等。1936年Fanconi首次对3例本病作出描述,并命名为胰腺囊性纤维性变。

最新文章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是什么?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有哪些表现及如何...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应该做哪些检查?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开始出现症状都在一岁之内,由于胰腺发生囊性纤维性变,使胰腺的分泌量及含酶浓度显著降低。有些病例在新生儿期就有大量粪便,胎粪可呈黏稠胶状如油灰样的黑色物质,与肠壁紧密黏着,引起胎粪性肠梗阻腹膜炎。有些则到数月后才出现显著脂肪泻。患儿的食欲良好,虽然摄入足量的膳食,体重仍不增加,生长缓慢。粪便的量多,不成形,臭味特重,每天3~6次。有些患儿可发生肝硬化,并继发低蛋白血症、水肿贫血、眼干燥症及维生素K缺乏症

患儿经常有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终至形成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症,严重者发生气胸咯血,晚期常见呼吸衰竭肺心病及心力衰竭。

患儿的汗液、泪液及唾液内的钠和氯化物含量增多。出汗时,水及电解质大量丢失,易致虚脱。


病因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通常认为系基因缺陷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单基因或多基因异常突变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只有致病基因在纯合状态下(rr)才发病,在杂合状态(Rr)由于有正常的显性基因R存在,所以致病基因r的作用不能表现出来,但这样的个体虽不发病,却能把致病基因r传给后代,成为携带者。具有遗传因素的后代,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发生概率高达25%,男女总概率相等。本病几乎可占尸检的2%~4%。


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显示梗阻上端小肠扩张充气或有液平,胎粪中有散在的小气泡(肥皂泡征),即为典型的胎粪性肠梗阻征象,为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病人的重要依据之一。伴有胎粪性腹膜炎病人,平片上尚可见细条或斑片状钙化影。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人吞服造影剂后,造影剂呈节段或团块状分布,肠管粗细不均,小肠黏膜粗乱。

胸部X线平片可见局限性或较广泛的肺大疱、肺气肿、肺不张、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改变。

B超和CT成像显示胰腺缩小、表面不均、广泛纤维化、胰腺导管囊状扩张。所见肝脏缩小、硬化、肝内胆管扩张伴结石。胆囊缩小、脾脏增大。

2.内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将可窥见胰腺变硬纤维化、表面不规则结节状;脂肪变性引起的肝脏肿大,局灶性或弥漫性胆汁性肝硬化

纤维十二指肠镜或可见食管静脉曲张,十二指肠液黏稠,ERCP造影显示胰腺管节段性囊状扩大。

直肠镜所见隐窝宽大、扩张,滞留较多的稠厚黏液。

3.病理学检查

现时影像学的进展,在B超或CT导引下作胰腺、肝穿刺活检,较为安全,显微镜下胰腺腺泡及腺管被嗜伊红物质所堵塞,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呈胆汁性肝硬化病变和结石形成。


鉴别

本病应该和胰腺周围囊肿进行区分,小的胰腺囊肿多无明显症状,较大囊肿由于囊肿压迫、囊腔内和(或)胰管高压,病人可出现上腹部或后背部疼痛、消化系统症状(饱胀,恶心呕吐、便秘、黄疸)、腹部肿块等表现。如囊肿破裂入腹腔时,有急性腹膜炎表现;破入消化道可形成内瘘,并出现反复高热,腹痛,甚至上消化道出血。根据临床特点补充,可进行区分。

并发症

有报道一般在10岁以前可获正常生长发育,但10岁以后常因营养不良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加重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由于胰腺的囊性纤维性变,约有13%的成年病人可以引起糖尿病;也容易发生急性胰腺炎。若听其自然,大都在婴儿时期死于肺炎或右心衰竭,如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治疗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多个器官的分泌失调、黏液积聚和阻塞,因此除发生肠梗阻门静脉高压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以外,只能通过以对症处理为主的内科治疗。

1.内科处理

(1)改善胰腺功能适当服用胰酶有助于食物吸收,胰酶制剂(胰酶或多酶片)服用方便,每次进餐前口服600~800mg,症状严重者应适当增加胰酶制剂的剂量3~4倍。注意调整婴幼儿饮食,给予低脂肪、中等量糖类、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如服用中链三酸甘油酯、水解蛋白、葡萄糖、多种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应给双倍剂量)、微量元素制剂、盐类。病情严重者可给要素饮食或肠道外营养。

(2)防治肺部感染黏液堵塞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基本病变。鼓励咳痰、体位引流,蒸气吸入和超声雾化(加适量胰蛋白酶)吸入有助于黏稠痰液排出。若有大量黏液堵塞支气管,需行气管吸痰或支气管镜灌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意义不大,现已很少采用。一旦出现咳嗽、气促、体温上升,显示呼吸道感染,可根据口腔拭子和痰培养及其药敏试验选择用药,一般需连续给药10天左右。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是其致死性原因,应及时采用环丙沙星、羧苄西林,头孢哌酮等较广谱抗生素。因肺大疱破裂引起气胸者,应做胸腔闭式引流。

(3)不完全性胎粪性肠梗阻可采用加有胰酶的等渗盐水、平衡液灌肠,口服山梨醇、甘露醇等轻泻剂。有报道应用经稀释的泛影葡胺灌肠,认为既可做肠道X线显影有利诊断,又能稀释黏稠的胎粪,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少年病人可应用10%N-乙酰半胱氨酸口服;或10%N-乙酰半胱氨酸加胰酶制剂灌肠。大多数病人通过灌肠可以解除胎粪性肠梗阻。

(4)其他1%~2%儿童病人合并糖尿病,成年人可上升至13%需用胰岛素治疗。有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应保肝利胆。

2.外科手术

(1)肠梗阻完全性胎粪性肠梗阻,合并肠扭转、肠坏死肠穿孔者均需要手术治疗。针对胎粪性肠梗阻,可采取切开取粪块肠造口、肠切除方法解除梗阻。

①取粪块在坚硬胎粪块处切开肠壁,取出粪块,然后用等渗液冲洗,尽量清除胎粪,缝合肠壁。②肠造口病情危重不适宜稍长时间的操作者,可先在梗阻近端置较粗橡胶管造瘘、减压,术后并经此管灌洗黏稠的胎粪。如果病情许可时先在梗阻的肠襻进行切开取除粪块,然后将其提出作双筒式肠造口或Mikulicz回肠造口。③肠切除有时胎粪极度黏稠,难以取出,可将贮有大量胎粪的梗阻肠曲切除后吻合(Bishop-Koop回肠-回肠端侧吻合术)。但需注意胎粪性肠梗阻的肠壁甚薄,肠吻合非常困难,宜慎行之。

(2)门静脉高压症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儿童,应及时施行门-体静脉分流术。脾大脾功能亢进病人有手术指征。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相关疾病

消化不良 糖尿病 咳嗽 肺心病 支气管扩张 呼吸衰竭 肺脓肿 肺纤维化 贫血 维生素K缺乏症 气胸 肺大疱 胆结石 门静脉高压症 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静脉曲张 肠梗阻 脾功能亢进 腹膜炎 营养不良 黄疸 肺不张 肠扭转 胆汁性肝硬化 咯血 腹水 慢性支气管炎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脾大 上消化道出血 支气管肺炎 阻塞性肺气肿 水肿 气管梗阻 积聚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