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在新生儿期不少见,多见于有难产、窒息史或过期产史的新生儿。主要特点为因吞入大量羊水,出生后即出现呕吐,进食后呕吐加重,呕吐内容为羊水,也可带血,持续1至2天后多自愈。
最新文章
症状
1.呕吐症状
常于生后尚未开奶即开始呕吐,吐出物呈泡沫黏液样,有时带绿色,为被胎粪污染的羊水,有时含咖啡色血样物。开始喂奶后呕吐常加重,进奶后即吐出。但一般情况正常,无呛咳,也无发绀等症状。
2.胎粪状况
排出正常,有时可排黑便,大便潜血阳性。体检腹不胀,看不到胃型或肠型,也无其他异常体征。通常在1至2天内,将咽下的羊水及产道内容物以及血液吐净后,呕吐即停止。
病因
1.妊娠早期时
羊水主要是从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胎儿血循环形成以后,水分及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尚未角化的胎儿皮肤,也是羊水的一个来源。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排入羊膜腔,使羊水的渗透压逐渐降低,尿酸、肌酐量逐渐升高。另一方面,胎儿又通过吞咽羊水来取得量的平衡。此时胎儿皮肤逐渐角化,不再是羊水的来源。
2.妊娠晚期
羊水的运转除胎尿的排出和羊水的吞咽这两条重要途径以外,胎肺吸收羊水也是一个运转途径。此外,胎盘胎儿面的羊膜是水和小分子溶质的交换场所,但其量较小。羊水的来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羊水的量和成分是水和小分子物质在母体、羊水和胎儿三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换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羊水量承受着妊娠的进展不断增加,妊娠8周时,羊水量为5至10毫升,妊娠20周时达到400毫升,至4至8周时是最高峰,约为1000毫升,以后量逐渐减少,到足月妊娠时平均为800毫升左右。正常情况下,胎儿在宫内可吞入少量羊水,对胎儿的胃黏膜并无刺激。但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如吞入羊水量过多,或吞入被胎粪污染或已被感染的羊水,或含较多母血的羊水,即可发生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检查
一般轻症病例实验室检查正常,如并发肺炎或吞入污染的羊水,可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大便潜血阳性;重症可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应作血钠,钾,氯,钙和血pH值检查。
影像学检查,除外消化道畸形,胸片检查注意有无吸入性肺炎。
鉴别
生后未进食已开始呕吐,呕吐内容为绿色黏液,或带血液,有难产,窒息或过期产史,为本病诊断要点,并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食管,肠管闭锁等。
吐血量多时需与新生儿自身消化道出血相鉴别,如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新生儿出血症,也可有呕血症状,可做APT试验,取患儿呕吐物或大便中血性标本,加水搅匀,使之溶血,沉淀后,取清液5份加1%氢氧化钠1份,1~2min后观察,若呈棕黄色,表示血液来自母体,因成人血红蛋白遇碱则变性,若呈红色,表示血液来自新生儿本身,因新生儿血以胎儿血红蛋白为主,具有抗碱性,不变色,经上述试验,如证明为母血,可确诊为本病。
并发症
重者可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呕吐物吸入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治疗
1.症状轻者
一般都不需要治疗,呕吐量大者应注意让患儿侧卧,以免吸入。吞入液体吐净后,1至2天自愈。轻者需暂禁食,给予支持治疗,待1至2天呕吐干净后可自愈,再及时进行母乳喂养,对孩子的健康影响不会很大。
2.呕吐重者
可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有水电解质紊乱者应予以纠正,适当补液。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取5%碳酸氢钠溶液12毫升加生理盐水18毫升配制成2%碳酸氢钠溶液0毫升,用注射器通过置入的胃管吸尽胃内容物后,注入2%碳酸氢钠溶液10毫升,保留2至分钟,吸出灌入的液体,如此反复灌洗直至洗出液澄清为止。12小时内呕吐停止予洗胃1次,如仍呕吐者,可再洗胃1次。
3.若频繁呕吐
吐出物中带有胎粪或呈咖啡色时,必须禁食,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一般情况下给予吗丁啉,每次0.mg/kg,每日次,通过增加胃蠕动而有利于胃排空,促进呕吐停止,尽早进食。但对咽下的羊水呈中重度污染的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单用吗丁啉效果差,并且需要洗胃后才能发挥其疗效。临床应用乳酸菌素片配合治疗方法:乳酸菌素片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增进肠蠕动以及能选择性地杀死消化道致病菌、保护有益菌生长和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等功能。用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可使咽下的羊水及其胎粪尽快排出,与吗丁啉起协同作用,避免洗胃环节,使治疗更为简便。另外,乳酸菌素片的应用又促进了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有利于肠道消化功能恢复正常,为尽快进食奠定了良好基础。总的来说,对中、重度新生儿咽下综合征辅用乳酸菌素片,可使患儿呕吐尽快停止,觅食反应和消化功能增强,缩短病程,且无需洗胃处理,不失为有效方法之一。
预防
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防止难产,宫内窒息和过期产等,提高接生技术水平。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保持脐部、皮肤的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吞入羊水过多,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预后良好。但须注意防止呕吐物吸入造成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