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眼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可合并眼...

就诊科室:内科 五官科 其他科室 麻醉医学科 神经内科 眼科 中西医结合科 疼痛科 

医生指导:带状疱疹性角膜炎常见问题 >>

介绍

眼部带状疱疹(herpeszosterophthalmicus)可合并眼睑炎、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视网膜病变(急性视网膜坏死)、视神经炎、眼肌麻痹等。其中60%可发生带状疱疹性角膜炎(herpeszosterkeratitis),造成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力。近来有逐渐增多的倾向,值得警惕。

最新文章

带状疱疹角膜炎后遗症怎样治疗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如何恢复视力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带状疱疹角膜炎怎么治疗

眼睑带状疱疹角膜炎会复发吗

带状疱疹角膜炎会复发吗

带状疱疹角膜炎会影响视力吗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水肿多久能好

带状疱疹引起角膜炎用什么药好

带状疱疹引起的角膜炎眼疼怎么治

更多文章>>

症状

1.全身表现

带状疱疹的前驱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发热、寒战及沿神经皮肤分布区疼痛,皮肤发生线状排列的小水疱;伴发神经痛,从麻刺感到极度持续疼痛。皮疹延续数月,神经痛可延续数年。带状疱疹与HSV不同,可以侵犯真皮,水疱治愈后残留永久性瘢痕。

2.角膜表现

眼带状疱疹中约有部分可引起角膜病变,角膜炎的发生多在皮疹出现以后发生,尤其是鼻尖或鼻翼出现带状疱疹,为鼻睫状支神经受侵犯的征兆,随后必发生角膜炎与虹膜炎。其角膜炎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表层粗点状角膜炎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最早期表现,在皮疹出现后数天内发生。角膜表面呈现粗大的、略高出角膜表面的混浊点,多发生于角膜周边部,表面常附有黏性分泌物,对荧光素呈现不规则着色,虎红染色更为明显,脱落后不形成溃疡。这些不规则的混浊点是混浊的上皮细胞聚集而成,可能是病毒侵犯的结果,也可能是病毒在上皮细胞内繁殖的结果。有的病例可在其细胞核内查到病毒包涵体。

(2)上皮下浸润及钱币状角膜炎表层点状角膜炎可在几天之内自行消退,有的很快互相结合形成上皮下浸润,并进一步形成钱状角膜炎。后者被认为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典型病变。

(3)假树枝状角膜炎伴随于眼带状疱疹出现的树枝状角膜炎,因其形态和HSV性树枝状角膜炎极为相似。其主要区别是:其角膜病变轻微,略高起于角膜表面,轻、中度荧光素染色,而不像HSK呈沟状凹陷,染色明显;其树枝状病变的末端不像HSK那样有球形膨大,故称为假树枝状角膜炎而加以区别。

(4)黏斑性角膜炎是一种慢性角膜炎的特殊类型,大约5%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此种角膜病变。其发病时间差异很大,从出疹后7天至3年均可出现,但多数在2~7个月出现。其典型改变为角膜表面由微隆起的黏液物质构成的斑点状病灶,有时可出现线状或树枝状病变,边缘清楚,通常是多发性的,可出现于角膜表面的任何部位,其大小和形状每天都可改变。乙酰半胱氨酸可将其溶解。荧光素呈中等着色,虎红染色鲜艳。发病机制不很清楚,可能与泪液膜异常、角膜感觉神经麻痹及眼睑闭合不全等因素有关。

(5)神经麻痹性角膜炎在剧烈的三叉神经痛的同时,角膜感觉全部消失,病愈后可延续数月至1年之久,甚至长期不恢复。长期感觉障碍少数患者可引起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的发生。严重者可导致角膜溃疡、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角膜脓肿或前房积脓。

(6)盘状角膜基质炎数月后上皮下浸润可向基质深部发展,形成富于新生血管的角膜基质炎或盘状角膜基质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后弹力膜皱褶,光切面浸润水肿增厚,混浊区角膜后壁常留有类脂质沉积物,经久不吸收,可能是角膜基质细胞的异常代谢产物,此点可与HSK及牛痘病毒所引起的盘状角膜基质炎相鉴别。有时还可出现角膜葡萄膜炎或角膜内皮炎(用镜面反射法检查,可以发现角膜内皮有滴状角膜)的改变。


病因

水痘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andherpeszostervirus,VZV)为同一种病毒。机体免疫状态不同可导致水痘或带状疱疹两种疾病。机体初次感染VZV后,病毒潜伏于1个或多个脊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内或脑感觉神经节的细胞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次活化,沿感觉神经纤维下行至皮肤,在某一感觉神经与眼的区域增殖,发生带状疱疹,以三叉神经第1支分布区域最多见。

本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复发感染所致,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节中。当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或在其他外界刺激诱导下,病毒即被激活、繁殖而发病。有免疫缺陷的病人,例如艾滋病患者、细胞移植患者,以及有癌症病史、近期手术史、外伤史患者,也容易使潜伏在机体内的VZV复发感染。

检查

1.上皮刮片

急性期进行结膜及角膜上皮刮片查巨噬细胞及核内嗜酸性包涵体,但不能和HSV相区别。

2.病毒分离

必要时从结膜囊内和取皮肤水疱内液体作病毒分离。兔角膜接种不致病。

3.血清中和抗体的测定

病后4天可测出,2周达高峰,1年后降至不能检出的水平。

4.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技术

取病变角膜上皮刮片,直接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检查,可证明被感染的细胞内有病毒感染。由于标记荧光素标记抗体有特异性,故可与HSV相区别。

5.补体结合试验

水痘患者血清抗VZV抗体滴度升高,在其恢复期逐渐下降,至6~12个月,降到仅能检出的水平。用补体结合试验查到高滴度VZV抗体,抗HSV抗体则为阴性,因此可判断为VZV感染所致。

6.无其他特殊辅助检查。


鉴别

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假性树枝状角膜炎病灶细小,分叉或末端无结节样膨大。

2.棘阿米巴引起的假性树枝状角膜炎睫状充血及眼疼较剧,由角膜中央沿神经分布向角膜周边部呈放射状细胞浸润,称为放射状角膜神经炎(radialkeratoneuritis)。

3.复发性角膜糜烂具有复发倾向,早晨起床时发生,眼病加重,下午和晚上缓解,病灶周围无灰白色隆起的上皮浸润缘。

4.配戴角膜接触镜所引起的假性树枝状角膜炎双眼发生,上皮缺损病灶多位于角膜周边部镜片缘与角膜交叉接触的部位。

并发症

一、角膜溃疡角膜是眼球最前面的一层透明的薄膜,经常暴露在空气里,接触病菌机会多。常因异物等外伤,角膜异物剔除后损伤以及沙眼及其并发症、内翻倒睫刺伤角膜,细菌、病毒或真菌乘机而入,引起感染而发生角膜溃疡。此外,如结核引起的变态反应、维生素A缺乏、面瘫及眼睑疤痕致眼睑闭合不良均可引起角膜溃疡。

二、前房积脓本病的特征是起病较急,有明显的眼部刺激症状角膜出现灰黄色或黄白色浸润或溃疡前房,早期即有虹膜炎反应发展于严重阶段,表现为黄白色化脓性溃疡常向一侧扩展前房每有积脓溃疡底部基质可有脓疡形成主要自觉症状,可有异物感刺痛感甚或烧灼感球结膜混合性充血严重时伴有水肿溃疡首先出现于外伤后角膜受损的部位,最初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浓密浸润点约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常环绕着灰暗色水肿区是为早期现象。

三、虹膜萎缩病人觉剧烈眼痛及同侧头痛,虹视,视力下降,重者仅留眼前指数或光感,常合并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及便秘,也有腹泻者。

治疗

1.表层点状角膜炎和树枝状角膜炎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V、0.1%眼水和3%眼膏)、丙氧鸟苷(更昔洛韦、GCV、0.1%~3%眼水)频繁滴眼,但疗效尚不能肯定。对伴有较重结膜炎的患者,可并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此外,还应滴抗菌药眼膏,以防混合感染。

2.盘状角膜基质炎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0.1%地塞米松、0.1%氟米龙)滴眼,或结膜下注射。滴眼以能控制症状的最低浓度、最少滴眼次数为原则。

3.角膜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除阿托品散瞳及糖皮质激素外,还应口服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激素消炎剂,长期局部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促使病情恶化或病毒扩散,故必须慎用。

4.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停止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眼液,各种抗菌药眼液中因含有防腐剂也应禁止使用。局部滴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上皮生长因子(EGF、bFGF)等,纱布绷带包扎、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或暂时睑缘缝合均有一定效果。

5.黏斑性角膜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可控制其进一步引起虹膜炎及角膜基质炎,同时应用胶原酶抑制剂滴眼(10%乙酰半胱氨酸)可融解黏斑,必要时局部滴用人工泪或行睑缘临时缝合术。

预防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历御疾病的能力。

2、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眉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3、防止外伤。外伤易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4、避免接触毒性物质。尽呈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以防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

5、增进营养。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质的宝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预防发生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


相关疾病

三叉神经痛 艾滋病 眼睑异常 水痘 皮炎 角膜炎 葡萄膜炎 结膜炎 角膜病 视神经炎 巩膜炎 眼睑闭合不全 疼痛 水肿 脓肿 虹膜睫状体炎 角膜基质炎 视网膜病变 眼部带状疱疹 牛痘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