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病变局限在肺脏,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其肺组织学和/或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性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病因不清。按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本病多为散发,据统计,每年整体人群中的患病率约(2~29)/10万,且呈逐渐增长趋势,估计以每年11%的比例增长。在美国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大约有100000人,欧盟地区大约有110000人,而且每年欧盟地区新增IPF患者35000人。日本每年整体人群中的IPF患病率约(2.23~10)/10万,实际值远高于这个数目。我国作为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目前IPF患病人数也是逐年增加,保守估计至少在50万左右。作为一种慢性间质性肺病,IPF起病隐匿、病情逐渐加重,也可表现为急性加重。IPF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期仅2.8年,死亡率高于大多数肿瘤,IPF被称为一种“类肿瘤疾病”。根据2013年发表的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有关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的国际多学科分类,IIPs分为主要的IIPs、罕见的IIPs和不能分类的IIPs。主要的IIPs有6种类型,包括IPF、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疾病(RB-ILD)、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少见的IIPs有2种类型,包括特发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iLIP)、特发性胸膜肺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iPPFE)。IPF是主要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最新文章
症状
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呼吸浅速可有鼻翼搧动和辅助肌参与呼吸,但大多没有端坐呼吸。
2、咳嗽、咳痰早期无咳嗽,以后可有干咳或少量黏液痰,易有继发感染。出现黏液脓性痰或脓痰,偶见血痰。
3、全身症状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一般比较少见,急性型可有发热。
病因
IPF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亦未完全阐明,但已有足够证据表明与免疫炎症损伤有关。不同标本所显示的免疫炎症反应特征不尽一致,周围血所反映出的是免疫异常比较突出,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显示炎症反应为主,而肺局部组织的异常又有所不同。因此在评估各种研究资料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
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常规X线胸片摄片技术须注意穿透条件适当,应用中度增感屏,聚焦要小。早期肺泡炎X线上不能显示异常;随病变进展,X线表现出云雾状、隐约可见微小点状的弥漫性阴影,犹如磨玻璃。进一步进展则见纤维化愈趋明显,从纤细的网织状到粗大网织状,或呈网织结节状。晚期更有大小不等的囊状改变,即蜂窝肺。肺容积缩小,膈肌上抬,叶间裂移位。
(2)CT对比分辨率优于X线,应用高分辨CT(HRCT)可以进一步提高空间分辨率,对于IPF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肺泡炎与纤维化鉴别以及蜂窝肺的发现极有帮助。
(3)核素IPF常有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核素技术吸入99mTc-DTPA气溶胶测定肺上皮通透性(LEP)可见T1/2缩短,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间质性肺病,对于IPF并无特异性。
2.肺功能检查
IPF的典型肺功能改变包括限制型通气损害、肺容量缩小、肺顺应性降低和弥散量降低。严重者出现PaO2下降和PA-aO2增宽。肺功能检查与影像学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特别是运动试验在影像学异常出现前即有弥散量降低和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查可作动态观察,对病情估价很有帮助,用于考核疗效可能也是有用的。同样,IPF的肺功能异常没有特异性,无鉴别诊断价值。
3.支气管肺泡灌洗
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细胞总数增高,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是IPF比较典型的改变,对诊断有帮助。目前仍主要用于研究。
4.肺活检
IPF早、中期的组织学改变有一定特点,而且间质性肺病病因甚多包括许多有明确病因可寻者,因此肺活检对于本病确诊和活动性评价十分有意义。首选应用纤支镜作TBLB,但标本小,诊断有时尚有困难。必要时宜剖胸活检。
鉴别
尚需鉴别的情况包括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无法分类或非特异性慢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过敏性肺炎和肺嗜酸细胞性肉芽肿。
并发症
1、部分肺纤维化患者可出现自发性气胸,少数可发生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2、肺纤维化治疗不及时常合并肺部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常合并肺气肿、细支气管扩张和肺源性心脏病。
3、肺纤维化还会引发一些其他的并发症,晚期肺纤维化病人中,肺泡细胞癌、燕麦细胞癌、肺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特发性肺纤维化久拖不治,咳嗽、呼吸困难、气短会伴随终生,肺纤维化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缺氧而出现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肺纤维化患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吡非尼酮:
吡非尼酮是2015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协会/日本胸科协会/拉丁美洲胸科协会联合发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治疗推荐指南》中个推荐用于治疗的两个药物之一,IPF患者经吡非尼酮连续服药治疗52周后,能够减缓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如FVC和DLCO的下降,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在我国,目前已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的药物仅有一个,即艾思瑞®(化学名:吡非尼酮),也是美国、日本、欧洲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的主要药物。
(2)尼达尼布:尼达尼布是2015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协会/日本胸科协会/拉丁美洲胸科协会联合发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治疗推荐指南》中推荐等级最高(条件推荐)的两大药物之一。目前尚未在中国批准上市。
(二)非药物治疗
①戒烟:大多数IPF患者是吸烟者,吸烟与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吸烟者,必须劝导和帮助患者戒烟。②氧疗。③机械通气。④肺康复。⑤肺移植
预防
1、由于本病的病程缓慢,医务人员应认真检查,明确诊断。
2、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冬季应注意保暖。
4、注意调剂饮食,增加营养;吸烟者必须戒烟。
5.应鼓励病人参加肺康复锻炼项目如每天散步、踩固定脚踏车等,虽不能增加肺活量,但可以改变活动耐受性,使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改善生活质量。
相关疾病
肺动脉高压 糖尿病 血管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关节炎 肺癌 咳嗽 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 肺栓塞 结节病 呼吸衰竭 尘肺 流感 肺纤维化 胸腔积液 性病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过敏性肺炎 急性间质性肺炎 呼吸性细支气管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 石棉肺 特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呼吸性碱中毒 水肿 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