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_鉴别

  非典型病例须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因肠痉挛及血肿也可诱发肠套叠)、肠囊肿以及肠内外肿瘤引起出血或肠梗阻相鉴别。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在夏秋季节较为多见,多见于婴幼儿,急性起病,患儿有阵发性腹痛、血便等,需要与肠套叠鉴别。但痢疾排便次数多,含有大量粘液和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早期即有发热,腹痛不如

  肠套叠剧烈而有规律,腹部也触不到肿块。粪便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鉴别常无困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细菌性痢疾的基础上,因肠蠕动紊乱,也可并发肠套叠。

  2.急性坏死性肠炎

  急性坏死性肠炎也可表现为腹痛、呕吐和血便,但该病多有腹泻史,早期即可表现为腹胀、高热和频吐,大便频繁,呈洗肉水样,量较多,具有特殊腥臭味,全身情况恶化快,常表现严重脱水、皮肤花纹等休克症状。

  3.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肠梗阻在儿童较为常见,多见于较大儿童,患儿多有不结生活史。患儿可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在腹部可触及蛔虫团,颇似腊肠样肿块,但其表面常呈条索状,一般无血便。发病不如肠套叠急骤,多有排蛔虫或不当驱虫史。


肠炎腹痛过敏性紫癜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菌性痢疾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肠痉挛肠梗阻肠肿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