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憩室病

消化道憩室病
消化道憩室病是指消化道的局部囊样膨出,有真性与假性两种。前者指全层膨出,后者...

就诊科室:内科 外科 消化内科 

医生指导:消化道憩室病常见问题 >>

介绍

消化道憩室病是指消化道的局部囊样膨出,有真性与假性两种。前者指全层膨出,后者仅有黏膜与黏膜下层而无肌层膨出,绝大多数憩室向消化道腔外膨出,极少数向腔内膨出,称腔内憩。多个憩室同时存在称为憩室病。本病见于全消化道,以结肠为最常见,十二指肠次之,胃憩室最少见。有症状或并发症的憩室病称为症状性憩室或憩室性疾病,需要治疗。

最新文章

消化道憩室病是什么?

消化道憩室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消化道憩室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消化道憩室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消化道憩室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消化道憩室病应该如何预防?

消化道憩室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消化道憩室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更多文章>>

症状

1.食管憩室

(1)咽-食管憩室(Zenker憩室)临床表现为轻度吞咽困难,潴留在憩室里的食物可反流入口腔。饭后及睡眠时易发生呛咳。晚期表现有喉返神经受压引起的声音嘶哑,饮水时有气过水声及反复发作的吸入性肺炎。体检时可在锁骨上方颈根部发现面团样肿块,按压时发出水过气声。X线吞钡摄片可明确诊断。憩室内发生癌肿者,需早期手术治疗。

(2)食管中段憩室较少见,为牵出性的真性憩室。由于气管隆突下淋巴结结核或其他炎症病变与食管前壁产生粘连,牵拉食管全层所致。憩室开口大,囊袋位置高于囊颈部,不易发生食物潴留,一般无症状,少数人有吞咽困难,极少数发生纵隔脓肿或食管气管瘘。有症状者可予水囊或气囊扩张,无症状者不需要手术治疗。

(3)膈上食管憩室在食管憩室中最少见,属假性憩室,位于食管下段膈上10cm处,男性多见。常伴食管痉挛、贲门痉挛、反流性食管炎或食管裂孔疝。诊断依赖X线检查,CT检查可鉴别纵隔肿瘤、脓肿或裂孔疝,无症状者不需治疗,有明显症状如吞咽障碍、胸骨后疼痛及癌变者需作手术切除。

2.胃憩室

大多患者无症状,少数主诉饭后或平卧时有间歇性上腹部饱胀或下胸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灼热感,与食物在憩室内的滞留有关。常见并发症为出血。

3.小肠憩室

(1)十二指肠憩室是小肠憩室中最多见的,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约10%患者主诉上腹胀痛不适,伴恶心嗳气,饱食后加重,并发炎症或溃疡时,症状较重或持久。憩室部位可有压痛、乏特壶腹周围憩室约有27%伴发胆石症,亦可引起胆总管梗阻、胆管炎、复发性胰腺炎。其他并发症为出血与穿孔,均不常见。出血可由于憩室黏膜糜烂或血管发育不良所致,也可因穿透附近的肠系膜血管引起。穿孔可至门静脉、胆道或胰腺,引起脓肿。十二指肠腔内憩室可并发部分或完全性十二指肠梗阻,引起饭后上腹饱胀绞痛,呕吐后缓解。

(2)Meckel憩室为位于回肠末端的真性憩室,系胚胎期卵黄管之回肠端闭合不全所致。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出现并发症时产生相应症状。当憩室突向肠腔内时,可引起肠套叠及阻塞性肠梗阻,症状为呕吐、腹胀、便秘或有红色果酱样粪便。异位胃黏膜能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产生憩室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均是儿童病例常见的并发症。

(3)获得性空回肠憩室本病少见,单个性憩室多无症状,多发性憩室内有大量细菌繁殖时,可有消化不良症状,如腹痛、胀气、腹泻及吸收不良,并出现消瘦、贫血和脂肪痢。空回肠憩室病是引起小肠吸收不良症的常见原因,并发症少见,有急性炎症、出血、穿孔、小肠梗阻和憩室内癌肿。

4.结肠憩室

现为慢性间歇性左下腹疼痛,典型者主诉便秘伴腹部胀气及消化不良。体检时左下腹可有压痛,扪及坚硬充满粪块的乙结肠。


病因

因空肠上段及回肠末端的血管较粗,血管粗大处肠壁肌层脆弱,故在这些部位尤其回肠上段较易发生憩室。另外,与长期摄入低纤维素的食物使肠腔压力持续升高有关,老年人易发则与肠壁肌力减弱有关。

检查

.X线钡餐检查

(1)腹部平片检查:单纯憩室病的腹部平片检查通常是正常的因此价值不大。憩室炎的影像特点火罐网是:肠壁移位或狭窄,黏膜改变,在病变近侧或远侧肠段内尚可见到多发憩室腹部平片可发现腹腔脓肿,小肠结肠梗阻引起的多个气液平面和胀气肠管。

(2)灌肠造影:应用钡剂或水溶性造影剂对比灌肠对于诊断无症状性的憩室病价值较大比结肠镜更为可靠,钡剂充盈的憩室表现为突出结肠壁的球状突起,钡剂排出后仍可看到憩室显像,无炎症表现,可能会掩盖憩室。有时憩室内翻或积存大便而易同息肉混淆,因此应多方向观察、摄片,排空后摄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B超检查

结肠憩室较少应用,但具有无损伤性、经济、方便等优点,常用于经皮穿刺引流结肠外脓肿。B超对于鉴别炎性肿块和脓肿作用较大如果小肠胀气炎性肿块和脓肿较小时,B超诊断价值不大


鉴别

本病诊断时应与肠激惹综合征、结肠癌、克隆病、泌尿生殖系疾病相鉴别。值得注意的是,少数病人憩室与肠激惹综合征或结肠癌可同时存在。

1.结肠癌

结肠癌与憩室病有较多相似之处:均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加;可发生在任何结肠部位,乙状结肠多发;临床症状相似,如大便习惯改变下腹痛;均可引起梗阻或穿孔;临床病程均较隐匿;均可引起出血鶒。但憩室炎腹痛较剧烈,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结肠癌出血是潜血阳性或少量出血,而憩室病出血可少量、中等量或大量出血。约有20%的憩室病人合并有息肉或肿瘤Boulos等报道23%的憩室病人合并有结肠息肉,8%的憩室病人合并有恶性结肠肿瘤,而钡灌肠对于二者鉴别的假阳性率较高,Forde报道12例病人有11例疑为肿瘤,后经乙状结肠镜检排除了恶性肿瘤。钡灌肠的诊断肿瘤假阳性率为10%~20%。诊断息肉的假阳性率为22%~35%因此对于左侧结肠病变,乙状结肠镜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2.阑尾炎

盲肠憩室炎或乙状结肠的憩室炎位于右下腹时,可出现类似阑尾炎症状,但阑尾炎较憩室炎更为常见,多有转移性腹痛的特点鶒。盲肠憩室炎早期疼痛固定于右髂窝,而不在脐周或上腹部,疼痛亦不是从脐周或上腹部开始,从症状出现到入院时间较长(3~4天),呕吐少见,恶心和腹泻多见。如果不排除阑尾炎,需进行手术探查如发现有憩室炎,通常一并切除。因此,遇到右下腹疼痛而病因不明确时,可行CT扫描以排除憩室炎。

3.炎症性肠病

结肠炎性疾病和憩室炎均可出现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和发热。溃疡性结肠炎易同憩室炎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几乎都波及直肠,故直肠镜检即可简单准确地排除溃疡性结肠炎。憩室炎和克罗恩病均可形成窦道、梗阻和脓肿,当造影发现多发的腔内病变和纵形的黏膜下瘘管,则克罗恩病的可能性较大。老年病人的憩室病和克罗恩病较难鉴别时可行灌肠或内镜检查以获正确诊断。

4.消化道出血

憩室并发出血时,症状类似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如经直肠排出大量鲜红血液,常伴有低血容量休克表现,应仔细鉴别询问病史、体检、留置胃管、胃镜检查火罐网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搜索。先天性血管发育不良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病等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憩室病并发大出血,核素扫描和结肠镜检有助于诊断,但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在急性出血时是最可靠、最有确诊意义的检查,根据造影血管走行、分布、造影剂是否外溢和肠管显影判断病灶位置,区别憩室、肿瘤和血管畸形。


并发症

并发肠穿孔、脓肿、瘘、肠梗阻、大出血、炎症、穿孔、憩室内癌肿。

治疗

无症状的憩室无须治疗,有症状者又与腹部其他疾患同存时,先治疗后者。如果症状确系憩室所致者,则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包括调节饮食,制酸解痉,体位引流。除非有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或癌变,一般不考虑手术。尤其是憩室周围解剖位置复杂时,手术更应慎重。

大部分没有并发症的憩室炎应保守治疗,少吃多渣的水果或粗纤维的蔬菜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增加肠蠕动,使症状加重。发作期应吃流质饮食,以使粪便软滑,减少淤积,使其容易由憩室排出。可每晚临睡前服5ml液体石蜡或番泻叶代茶饮等,不宜做结肠灌肠,以免引起穿孔。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腹痛可服解痉药阿托品、普鲁苯辛等。急性炎症期,需卧床休息、腹部热敷。有下列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①并发肠穿孔、脓肿、瘘、肠梗阻、大出血。②怀疑恶变倾向的。


预防

少吃多渣的水果或粗纤维的蔬菜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增加肠蠕动,使症状加重。发作期应吃流质饮食,以使粪便软滑,减少郁积,使其容易由憩室排出。可每晚临睡前服5ml液体石蜡或番泻叶代茶饮等,不宜做结肠灌肠,以免引起穿孔。


相关疾病

胰腺炎 消化不良 腹泻 腹痛 便秘 贫血 结肠癌 肠梗阻 肠套叠 十二指肠憩室 疼痛 胆石症 腹胀 吸入性肺炎 憩室病 食管裂孔疝 吞咽困难 胃憩室 消化性溃疡 脓肿 膈上食管憩室 食管中段憩室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