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胃内隔膜是幽门闭锁的一种类型,最常见的症状为呕吐,生后不久即出现,多在食后即吐,喷射性内容含乳汁和乳凝块,无胆汁和血液。可有腹部饱满感或腹痛。
最新文章
症状
隔膜孔较大足以通过食物可无症状。隔膜孔较小或继发炎症引起黏膜水肿使孔狭窄时,则可引起梗阻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呕吐,生后不久即出现,多在食后即吐,喷射性内容含乳汁和乳凝块,无胆汁和血液。可有腹部饱满感或腹痛,特点为进奶后疼痛,呕吐后即缓解。呕吐常呈间歇性,可缓解较长时期。也可伴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体检上腹部膨隆,有胃蠕动波,中下腹平坦。隔膜无孔时则较早的出现高位梗阻症状,无胎粪排出如为两个隔膜,被隔离的胃下部和十二指肠上部膨胀,充满蓄积分泌物,形成一个囊性肿物,在上腹部可触及。
病因
由于先天发育异常,胚胎早期消化道空化过程异常所致。隔膜多位于幽门前1.5~3cm处,或接近幽门处,也有时同时发生两个,另一个距幽门数厘米处远在十二指肠,将胃和十二指肠分隔开。隔膜中央多有孔,孔的直径为3~10cm,如无孔则引起胃内部梗阻和闭锁。横膈厚2~3mm,由黏膜、黏膜下组织和肌层组成。隔膜两侧均被覆有黏膜,间隙中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孔位于中央或稍偏,虽无肌纤维,但保持扩张状态。
检查
X线检查,胃的大小正常,可见胃充气、扩张并有液平面。由钡餐检查,可见距幽门1~2cm处狭窄区,钡餐检查,可见距幽门1~2cm处狭窄区,钡剂可通过,然后出现正常的幽门及十二指肠。若2个隔膜,可见十二指肠的上部又扩张。
X线检查、脊髓腔造影、核磁共振或CT检查,腹部B超检查以及胃镜等对诊断为胃隔膜畸形较有意义。
鉴别
1.幽门痉挛:多在出生后即发病,为不规则间歇性呕吐,不呈进行性加重。腹部触不到幽门肿块,用阿托品和冬眠灵等解痉镇静剂后呕吐很快消失。
2.胃食管反流:正常新生儿由于食管下括约肌神经肌肉发育末完善可发生生理性胃食管反流,表现为不规则的溢奶,如喂以较稠厚的奶品,喂食后将孩子置于半坐位。待食管下括约肌抗反流机制成熟后,多在6~9周内自愈。
3.胃扭转:患儿喂奶后发生呕吐,不含胆汁,特别是移动病儿时呕吐更明显,腹部无阳性体征。X线检查可见到胃大弯位于小弯之上、双胃泡和双液平面。治疗采用半坐位体位喂养法,l~2个月后症状即逐渐消失。
4.喂养不当:由于喂奶过多、过快,或人工喂养时由于奶瓶倾斜将瓶内气体吸入胃内,或喂奶后放置婴儿头部过低,均可使婴儿发生呕吐。
5.先天性幽门闭锁、先天性幽门膜状狭窄:是极为罕见的消化道畸形,其特点是出生后喂奶即发生呕吐,x线平片见胃扩张和广阔液平。
并发症
隔膜孔较大时,食物可顺利通过而无症状。如隔膜孔小或继发炎症引起黏膜水肿导致隔膜孔狭窄,引起梗阻,主要表现为间歇性非胆汁性呕吐,体检见上腹部膨隆,可见蠕动波。如隔膜无孔,则较早出现高位梗阻症状,无胎粪排出。
治疗
必须手术治疗,切除隔膜。如切除隔膜部水肿,仍出现梗阻症状,可做胃肠吻合术。
预防
对伴羊水过多的孕妇应警惕先天性畸形发生的可能。羊水穿刺造影和羊水甲胎蛋白、乙酰胆碱酯酶同时升高有助于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