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肾炎

放射性肾炎
放射性肾炎是大量接受放射性照射之后发生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引起发病的照射量常在...

就诊科室:内科  其他科室 肾病内科 核医学科 重症监护室 

医生指导:放射性肾炎常见问题 >>

介绍

放射性肾炎是大量接受放射性照射之后发生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引起发病的照射量常在2500rad(25Gy)以上,属于非炎症性缓慢进行的肾脏疾病,在1952年由Kunkler等发现。青年、单肾切除等病因引起的肾肥大个体、异位肾个体是放射性损伤的易感者。本病最常发生在对睾丸、卵巢、Wilm氏肿瘤、腹膜后淋巴瘤、成骨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或腹腔内转移瘤的照射之后。

最新文章

如何面对放射性肾炎

放射性肾炎是什么?

放射性肾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放射性肾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放射性肾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放射性肾炎应该如何预防?

放射性肾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放射性肾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放射性肾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更多文章>>

症状

肾损害的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呈正相关。接受照射剂量较小者其潜伏期较长,多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轻度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1.急性放射性肾炎

常于接受放射线照射后6~12个月才出现明显肾炎症状,其原因未明。在潜伏期,可有轻度蛋白尿和高血压发病常较急骤,病者出现呼吸急促、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极度疲倦。此后出现水肿、中度或重度高血压心力衰竭、贫血、蛋白尿(多数

病因

放射性肾炎多见于放射性治疗腹部或生殖系统肿瘤,而又未能对肾脏进行任何防护的患者。若在5周内肾脏所接受的照射剂量超过23Gy(2300R)时,有发生本病的危险。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急性放射性肾炎可见贫血、蛋白尿(多数

鉴别

1.与恶性肿瘤所引起免疫性肾炎鉴别。

免疫性肾炎主要是通过免疫性反应造成的肾损伤。不同的病因可以有相同的肾损害。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起病可急可缓,但多数病例不是从急性肾炎演变而来。因此,对免疫性肾炎的理解,应为潜在病理改变的持续性或进行性发展,使病情迁延,成为慢性,而不单纯是急性肾炎的慢性阶段。

2.与淀粉样变肾损害鉴别。

淀粉样物是一种无定形的玻璃样透明物质,含有AL蛋白(amyloidprotein)、AA蛋白(amyloidproteinA)、前白蛋白、肽类蛋白、Bz微球蛋白等。巨噬细胞被认为是形成和分解体内淀粉样物质的主要场所,当淀粉样物质的产生超过了巨噬细胞对蛋白质的代谢能力时j淀粉样物质就在组织中沉积。

并发症

本病主要并发症为恶性高血压、肾小管坏死、心衰和尿毒症

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维护肾功能、降压及对症治疗。急性放射性肾炎的治疗包括控制高血压,处理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治疗尿毒症。由于慢性放射性肾炎的病理损害是不可逆的,其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行常规治疗。滴注肾上腺素能通过收缩组织血管而减轻损害,肿瘤血管对该药缺乏反应性,因此放射治疗的效果不受该药影响。细胞增殖抑制剂

可保护皮肤,但对肾脏无保护作用。

控制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急性阶段或恶性高血压病例,常用扩血管药和利尿药。高血压对前述治疗可能无反应,必要时需对肾炎和肾缺血发生在单侧或双侧作出诊断(单侧肾炎和肾缺血常无血浆肾素活性增加),对症处理。

2.其他治疗

对心衰的处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发现有原位肿瘤或纤维化导致的外来压迫性梗阻时作相应处理,发生泌尿系感染时及时行抗感染治疗。

3.手术治疗

如有证据表明是单侧肾炎和肾缺血,且有恶性高血压表现时可考虑单侧肾切除,这样可消除恶性高血压;有报道做病变侧肾切除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可痊愈。

4.透析治疗尿毒症时给予透析治疗。


预防

最有效的治疗是预防,包括对肾脏的防护和对放射剂量的认真掌握和限制,隔离接触可减轻放射损害。

相关疾病

头痛 腹泻 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间质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贫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中毒 肾动脉狭窄 恶性高血压 放射性肠炎 急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血尿 水肿 肿胀 血栓形成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