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_病因

      西医病因:

  正常人、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以发生。常见因素有: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拟交感药、氯仿、环丙烷等药物因素;冠心病、心脏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

     发病机理:

    1.异常自律性在某些条件下,如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处时由于魏登斯基现象,使该处阈电位降低及舒张期除极坡度改变而引起过早搏动。病变心房、心室或浦肯野纤维转变为慢反应纤维,舒张期自动除极因而加速,自律性增强而产生过早搏动。

    2.折返现象:折返现象有环行折返或局灶性微折返,折返途径相同则过早搏动形态一致;如折返中传导速度一致,则过早搏动与前一搏动的配对时间固定。

    3、平行性收缩:异位起搏点与窦房结起搏点并存,异位起搏点周围有“单向保护性阻滞”(传入阻滞),可不受窦房结冲动的影响,而按本身固有节律产生冲动,形成过早搏动。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使该处阈电位降低,因而异位起搏点舒张期除极在基本节律起搏点之前达到阈电位而引起过早搏动。

    4、触发激动:在某些情况下,如局部儿茶酚胺浓度增高,低血钾、高血钙等,在心房、心室浦肯野纤维能看到触发激动,这些因素导致细胞内钙的积累,引起动作电位后的除极化,称为后除极化。当后除极化的振幅继续增高时,能达到阈电位和引起重复的激动。触发激动与自律性节律不同,需要在前的起动活动,因此起搏能触发激动。

    中医病机:

    1.心气不足 年老脏气虚弱,劳倦、思虑过度,暗耗心气,或久病体虚,气血双亏,心血乏源;心气不足,无以推动血脉运行,血行不畅,心脉受阻而为本病。

    2、心血不足 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暗耗心血,脾运失职,气血运化不足;或久病体弱,血液耗伤;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而为本病。

    3、心阳不振 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阳气衰弱,不能温养心脉,心悸不安。故有“气虚者,由阳气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惊也”(《伤寒明理论》)。

    4.心脉瘀阻 脉痹不已,内舍于心脉;或心阳不振,血运不畅;或心血不足,脉道不足;均可引起心脉不畅,瘀阻而为病。

    5、痰热扰心 平日嗜食肥甘、辛辣之物,损伤脾胃,运化不利,食积而化为痰热;气郁之火,灼的津成痰;或外感热邪,炼液成痰,痰热内盛;痰火相搏,扰乱心神,发为本病。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官能症动脉粥样硬化低血压室性早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