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泻

乳糜泻
麦胶性肠病又称乳糜泻、非热带性脂肪泻,在北美、北欧、澳大利亚发病率较高,国内...

别名:非热带脂肪泻,腹部疾病,麦胶肠病,乳糜腹泻

就诊科室:内科 消化内科 

医生指导:乳糜泻常见问题 >>

介绍

麦胶性肠病又称乳糜泻、非热带性脂肪泻,在北美、北欧、澳大利亚发病率较高,国内很少见。男女之比为1∶1.3~2.0,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高峰年龄主要是儿童与青年,但近年来老年人发病率在增高。

最新文章

乳糜泻的临床诊断要点有哪些?

乳糜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究竟生活中护理乳糜泻的办法是什么呢?

乳糜泻的日常护理要点有哪些?

乳糜泻的病因有哪些?

乳糜泻相混的疾病是什么呢?

乳糜泻有哪些并发症?

乳糜泻的检查有哪些

乳糜泻会出现的体征有什么

乳糜泻的症状都有什么呢?

更多文章>>

症状

1.腹泻腹痛

80%~97%的病人有腹泻。典型者呈脂肪泻,粪便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样,常漂浮于水面,多具恶臭。每日大便次数从数次至十余次;少数早期或轻型病例可无腹泻,甚至可有便秘。腹痛多为胀痛,常在排便前出现。腹部可有轻度压痛。有些病例有明显腹胀、恶心和呕吐。

2.体重减轻、倦怠,消瘦、乏力

主要因蛋白质、脂肪等吸收障碍,脱水、缺钾、食欲不振。严重病例可呈恶病质。

3.维生素缺乏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钙和维生素D缺乏可致手足搐搦、感觉异常、骨质疏松、骨软化并可引起骨痛。维生素K缺乏可致出血倾向。维生素B族缺乏可致口炎、脚气病、糙皮病样色素沉着等。维生素A缺乏可致毛囊角化、角膜干燥、夜盲等。半数以上病人有贫血,并伴有凹甲。少数病人可有肌肉压痛及杵状指(趾)。

4.水肿、发热和夜尿

水肿常见,发热多因伴发感染所致。发病期夜尿量多,可有IgA肾病、不育症等。

病因

本病与进食麦粉关系密切,大量研究已证实麦胶可能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并认为发病原因是遗传、免疫和麦胶饮食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病患者对含麦胶(俗称面筋)的麦粉食物异常敏感,大麦、小麦、黑麦、燕麦中的麦胶可被乙醇分解为麦胶蛋白(即麦素gliadin),其可能为本病的致病因素。正常人小肠黏膜细胞内有多肽分解酶,可将其分解为更小分子的无毒物质,但在活动性乳糜泻病人,肠黏膜细胞酶活性不足,不能将其分解而致病。

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下降,表现为轻度低色素大细胞性贫血,周围血涂片可出现靶形红细胞,Heinz小体和Howell-Jolly小体,血小板可上升也可降低,白细胞可降低。

2.便常规大便Sudan-Ⅲ染色可见大量脂肪滴。

3.血浆白蛋白降低巨淀粉酶血症及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吸收功能低下。

活体镜检可见绒毛变形变平;光镜下无可辨绒毛结构,隐窝肥厚、分支,可见核分裂像增多,基底膜有片状增厚。

鉴别

1.难治性脂肪泻这类病人的特征与乳糜泻近似,但对控制饮食反应不好。

2.淋巴瘤及淋巴内瘤可使淋巴回流障碍以致引起吸收不良,如X线检查可疑再进一步作剖腹探查。

3.热带脂肪泻地区历史以及不同的治疗反应,热带脂肪泻对广谱抗生素及叶酸反应良好。

4.克罗恩病表现虽可与本病类似,但X线所见两者有明显不同,克罗恩病可以产生纵行溃疡,和铺路石子样改变,进一步可以发生溃疡穿孔和瘘管,病变呈节段性。本病用无麦胶饮食治疗反应良好,更可作出治疗诊断。

5.寄生虫病一些寄生虫病如贾弟鞭毛虫,类圆线虫、球虫病以及蠕虫病也与临床消化吸收不良有关,应作粪便虫卵或原虫检查,必要时可行治疗试验如用甲硝唑(灭滴灵)效果显著。

6.胰腺性消化不良糖耐量试验呈糖尿病曲线,木糖吸收试验正常,进一步作胰功能试验(促胰液素及缩胆囊素试验)及影像学检查。

7.肠淋巴管扩张可有腹泻、低蛋白血症及水肿。但小肠活检有特征性淋巴管扩张。

8.胃切除后脂肪泻毕氏Ⅱ式吻合易引起脂肪泻,但小肠黏膜正常。

9.盲襻综合征发生在胃肠手术后,毕氏Ⅱ式胃肠吻合。小肠侧侧或端侧吻合,小肠憩室,或硬皮病引起的小肠病变,皆可引起腹泻,经X线检查并根据手术病史不难诊断。

并发症

合并恶性肿瘤者占15%,男病人以食管癌最多见,淋巴瘤7%~10%,空肠较回肠多见。推测肠黏膜病变易使致癌物质吸收,同时黏膜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处在癌前病变状态。

1.神经系统症状可见周围神经炎及中枢神经系统变化(大、小脑及脊髓),原因尚不明。

2.溃疡性空肠及回肠炎合并溃疡时症状更为严重,可以引起穿孔及瘢痕性梗阻。预后不良。

3.骨变化骨软化最常见,由于继发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严重者可引起骨折。

4.全垂体功能低下因为营养不良使垂体功能低下,表现为各个内分泌腺功能障碍,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功能低下。

治疗

(一)治疗

诊断确定以后,针对病因进行饮食疗法最为重要,衰弱病人及有合并症的病人还须进行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1.饮食疗法最关键的问题是避免含麦胶饮食如各种麦类如大麦、小麦、燕麦及裸麦等。如将面粉中的面筋去掉,剩余的淀粉并无“毒性”,病人可以食用。玉米及大米、豆类、土豆、红薯等制品可以食用,水果、肉类及牛奶不限。经过饮食治疗,一般3~6周症状开始明显好转,腹泻减少体重增加。饮食疗法常持续0.5~1年,治疗无效或未经治疗者常死于癌、神经系统合并症及空肠回肠溃疡。

2.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除饮食治疗以外,支持疗法亦很重要,注意高营养高蛋白饮食,补充各种维生素(B1、B12、A、D及叶酸)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必要时输血。

3.激素治疗极度衰弱、对饮食治疗反应不好以及不耐受无麦胶饮食的病人,可以考虑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开始剂量每天泼尼松(强的松)30~40mg清晨顿服,以后逐渐减量直至少量维持。

(二)预后

“无麦胶饮食”控制之前此病预后差,病死率高达5%~30%,此后病死率大大下降,Sheldon统计了485例儿童病死率仅0.4%。

预防

本病与进食麦粉关系密切,故对本病的易感人群,应该尽量减少进食麦粉。避免食用含麦胶饮食(如各种麦类),如将面粉中的面筋去掉,剩余的淀粉可食用。原则上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无刺激性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对长期腹泻、体重减轻的病例,应警惕小肠吸收不良的存在。


相关疾病

低血压 消化不良 腹泻 腹痛 克罗恩病 糖尿病 骨质疏松 硬皮病 淋巴瘤 贫血 蠕虫病 皮炎 湿疹 性病 腹胀 盲襻综合征 脾大 水肿 周围神经炎 乳糜腹 口角炎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