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孢子虫病

肉孢子虫病
肉孢子虫病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类和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细胞内的寄生虫病。...

别名:住肉孢子虫病

就诊科室:内科 传染病科 其他科室 消化内科 传染科 急诊科 

医生指导:肉孢子虫病常见问题 >>

介绍

肉孢子虫病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类和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细胞内的寄生虫病。其所产生的肉孢子虫毒素能严重地损害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重要器官,因而是一种重要的,甚至是致死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腹泻、截瘫等症状。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

最新文章

肉孢子虫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肉孢子虫病的患病原因是什么

肉孢子虫病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

肉孢子虫病的预防方法都有哪些

肉孢子虫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预防肉孢子虫病的办法有哪些

肉孢子虫病病因

肉孢子虫病的有效预防方法

肉孢子虫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肉孢子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更多文章>>

症状

人体感染后主要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间歇性腹痛腹胀、腹鸣、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发生贫血、坏死性肠炎等。在人肌肉中的溶孢子虫囊可破坏所侵犯的肌细胞,当长大时可造成邻近细胞的压迫兴味索,伴有肌痛、皮下肿胀等,如囊壁破裂可释放出一种很强的毒素—肉孢子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肾上腺、肝和小肠等,大量时可致死。


病因

肉孢子虫囊呈援圆柱形或纺锤形,大小差别很大;长径1~5cm,横径0.1~1cm,囊壁内有许多间隔把囊内虫体—缓殖子分隔成簇。成熟卵囊长椭圆形,内含2个孢子囊,因囊壁膜而脆弱,常在肠内自行破裂,孢子囊即脱出。孢子囊呈现椭圆形或卵圆形,壁双层而透明,内含4个子孢子,大小为13.6~16.4μm×8.3~10.6μm。人肉孢子虫的孢子囊较猪人肉孢子虫的孢子囊稍大。

人和猕猴、黑猩猩等食肉类动物为忙棒肉孢子虫的终宿主,牛、无、分别为人肉孢子虫和猪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终宿主分辨中的孢子让或蓝囊被中间宿主(食草类)食入后,德保子带其小肠内逸出,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在多数其滚的血管壁内皮细胞中形成裂殖体,进行几代裂体增殖后,裂殖子进入肌肉组织中发育为肉孢子虫囊,横纹肌及心肌多见。肉孢子虫内字样母细胞或称木细胞增殖生成缓殖子。中间宿主肌肉中的肉孢子虫囊被终宿主吞食后,缓殖子释出并侵入小肠固有层,无需经过裂体增殖就直接形成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成为卵囊,卵囊在小肠固有层逐渐发育成熟。人肌肉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为人,其终宿主可能是食肉类哺乳动物、猛禽或爬行类。


检查

1.血象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作为辅助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并不能确诊为肉孢子虫感染。

2.硫酸锌浮聚法

用于在粪便中找到孢子囊或卵囊,此方法可以确诊。

鉴别

本病应注意与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相鉴别。

并发症

肉孢子虫位于心肌则引起严重的心肌炎。

治疗

肉孢子虫病的治疗尚处探索阶段,暂无特制药物。由于多数患者病情轻微,故一般不必药物治疗。肠型住肉孢子虫病可用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吡喹酮治疗,肌肉型住肉孢子虫病通常可用抗球虫药物。通过众多的试验发现其他一些药物对肉孢子虫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例如土霉素、磺胺喹恶啉加乙胺嘧啶、莫能霉素及伯氨喹等。


预防

本病症状较轻,且多为自限性,因此除对症治疗外,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也有试用复方磺胺甲唑等治疗人肠肉孢子虫的,疗效无定论。

预防本病需注意:

1.饮食卫生:不吃生或未煮熟的猪、牛肉。不饮用卫生不达要求的饮用水。

2.家畜管理:加强猪、牛肉、羊等动物的饲养管理。处理好动物粪便,防止饮水和食物被狗、猫粪便污染。


相关疾病

腹泻 腹痛 皮肌炎 营养不良 弓形虫病 旋毛虫病 休克 腹胀 水肿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