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肠梗阻

妊娠合并肠梗阻
妊娠期肠梗阻较罕见,发病率为0.018%~0.16%。妊娠期肠梗阻对母儿来说...

就诊科室:内科 妇产科 消化内科 产科 

医生指导:妊娠合并肠梗阻常见问题 >>

介绍

妊娠期肠梗阻较罕见,发病率为0.018%~0.16%。妊娠期肠梗阻对母儿来说是一严重并发症,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的改变,还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由于妊娠期子宫增大,肠梗阻容易发生诊断和手术延误,从而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增加。孕产妇死亡率高达6%~16.6%,胎儿死亡率达26%~44.40%。

最新文章

妊娠合并哮喘有办法预防吗

妊娠合并肠梗阻是什么?

妊娠合并肠梗阻应该做哪些检查?

妊娠合并肠梗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妊娠合并肠梗阻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妊娠合并肠梗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妊娠合并肠梗阻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妊娠合并肠梗阻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腹痛为肠梗阻的主要症状。由于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引起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和痉挛,产生阵发性的剧烈绞痛。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呕吐物为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梗阻时,呕吐出现迟而次数少。此外,多数患者不再排气、排便。发病后仍有多次、少量排气或排便时,常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体征主要为腹胀及腹部压痛,有的可摸到包块。听诊肠鸣音亢进与阵发性腹痛的出现相一致。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占据腹腔,肠襻移向子宫的后方或两侧,或因产后腹壁松弛,使体征不明显、不典型,应予警惕。


病因

1.由于子宫增大挤压肠襻,使原本无症状的肠粘连因受压或扭转而形成肠梗阻。

2.因先天性肠系膜根部距离过短,受到逐渐增大子宫的推挤时,肠道蠕动受到限制。过度牵拉和挤压,也可以使小肠扭转,引起肠腔狭小,出现机械性肠梗阻。

3.在妊娠期由肠穿孔而引起的穿孔性腹膜炎或由于肠系膜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弥散性腹膜炎、腹膜后出血或感染,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4.妊娠中期子宫升入腹腔及妊娠晚期胎头降入盆腔时,或产后子宫突然收缩复原,肠襻急剧移位时可发生肠梗阻。妊娠期肠梗阻有半数以上发生在妊娠晚期,以粘连性肠梗阻最多,其次为肠扭转、肠套叠及恶性肿瘤。


检查

单纯性肠梗阻早期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变化,晚期伴脱水、血液浓缩、电解质失调等,可出现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改变。如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时,应排除绞窄性肠梗阻。

1.腹部X线透视和平片可显示肠管过度胀气和数量不等的气液平面。

2.B超检查可见肠腔扩张积聚气体形成明显的气液平面,首次检查不明确可在6h后复查,一般小肠梗阻需达12h后才能确定诊断。移动性浊音阳性者,如B超发现腹水,是绞窄性肠梗阻的重要证据。


鉴别

妊娠合并肠梗阻应与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早产、隐性胎盘早剥、急性羊水过多及其他内外科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相鉴别。

并发症

绞窄性肠梗阻可导致肠壁坏死和穿孔,并发严重腹腔感染及中毒休克

治疗

妊娠期肠梗阻的处理原则与非妊娠期相同。非绞窄性肠梗阻可在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即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注射抗生素。48小时仍不缓解或出现腹膜炎时,应尽快手术。绞窄性肠梗阻不论发生在妊娠任何时期,均应尽早手术,同时采用上述各种非手术治疗措施。妊娠中期术中尽量避免干扰子宫,术后继续保胎治疗。如妊娠34周以上,估计胎儿肺已成熟,应先做剖宫产取出胎儿。

假性肠梗阻,或称Ogilvie综合征,是结肠功能紊乱所致的非器质性肠梗阻。如结肠扩张到9~12cm(临界值)则易穿孔而致感染、休克死亡。在结肠未扩张到临界值时,可保守治疗。如保守治疗72小时无好转,或X线提示结肠扩张已达临界值时,则应手术治疗。

1.妊娠早期合并肠梗阻

经过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肠梗阻解除者,可以继续妊娠。若经保守治疗无效,应先作人工流产,然后考虑剖腹手术治疗肠梗阻。

2.妊娠中期合并肠梗阻

如无绞窄性肠梗阻时,也可试用保守治疗,如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即应及早手术治疗。

3.妊娠晚期合并肠梗阻

由于膨大的子宫影响肠梗阻手术的进行,应先行剖宫产术,多数婴儿能存活。


预防

粘连性肠梗阻多继发于腹腔手术后,腹膜炎,损伤,出血等,因此术后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很有必要。肠梗阻的病因很多,预防方面能做到的有患蛔虫症的儿童应积极驱虫治疗,有疝者宜及时修补,腹部手术时操作轻柔,有报道术后在腹腔内放置羧甲基纤维素(Sodiumcarboxymethylcellulose)及口服维生素E可以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相关疾病

腹痛 便秘 中毒 胆囊炎 腹膜炎 肠套叠 卵巢囊肿 早产 胎盘早剥 疼痛 麻醉 休克 急腹症 肠扭转 胆石症 腹部肿块 腹水 腹胀 急性阑尾炎 水过多 水肿 血栓形成 积聚 假性肠梗阻 脱水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