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卡菌病

诺卡菌病
奴卡菌病是由奴卡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脓性(偶为肉芽肿性)疾病。奴卡菌属于放线...

别名:奴卡菌病,诺卡放线菌病,诺卡氏放线菌病,诺卡氏菌病

就诊科室:内科 传染病科 其他科室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神经内科 传染科 急诊科 

医生指导:诺卡菌病常见问题 >>

介绍

奴卡菌病是由奴卡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脓性(偶为肉芽肿性)疾病。奴卡菌属于放线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后为多见。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肺奴卡菌病约75%的病例侵犯肺部,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小叶性或大叶性肺炎,以后趋向于慢性病程,可类似肺结核病表现。咳嗽,开始为干咳,无痰,继而产生黏脓性痰,也可在痰中带血;若有空洞形成,可有大量咯血

最新文章

诺卡菌病是什么?

诺卡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诺卡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诺卡菌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诺卡菌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诺卡菌病应该如何预防?

诺卡菌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诺卡菌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更多文章>>

症状

奴卡菌侵犯皮肤和内脏,发生局部和全身感染,引起多种临床表现。

1.肺奴卡菌病约75%的病例侵犯肺部,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小叶性或大叶性肺炎,以后趋向于慢性病程,可类似肺结核病表现。咳嗽,开始为干咳,无痰,继而产生黏脓性痰,也可在痰中带血;若有空洞形成,可有大量咯血。常伴有发热、盗汗、胸痛、消瘦、全身不适,体温在38~40℃之间。累及胸膜可发生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脓胸,窦道可以穿透胸壁,也可以伸展到整个腹腔内脏,继而引起血源播散。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如肺段或肺叶浸润性病变,厚壁空洞,坏死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单发或多发性肺脓肿,孤立性或多发性结节,胸腔积液,支气管胸膜瘘等,亦可表现为肺内粟粒性阴影,但较为少见。

2.脑奴卡菌病约1/3病例有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多由肺部病灶迁徙而来,少数亦可为原发性。侵犯脑膜引起脑膜炎,侵犯脑实质形成多发性脓肿,亦可以相互融合成大的脓肿。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或脑占位性病变,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不规则发热、乏力、抽搐、麻木、偏瘫、颈项强直、视力障碍、神志不清、视盘水肿、淤血、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等表现。

3.播散性奴卡菌病常由肺部病变开始血行播散到全身。肾脏是继脑以后较常见受累的部位,同时可发生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肝、脾、肾上腺、胃肠、淋巴结以及肋骨、股骨、椎骨、骨盆和关节亦可受累。而胰腺、甲状腺、眼、耳、脊髓、垂体、膀胱受累较为少见。

4.皮肤奴卡菌病常由植物损伤皮肤后引起病原菌侵入而发病,亦可由肺部病变扩展而来。可呈链状排列的皮下结节群出现于臂部,表现为孢子丝菌病样奴卡菌病,也可表现为脓肿及慢性瘘管或状损害类似皮肤结核,有的病人可发生广泛的水疱性皮疹,有的病人可发生坏疽性皮肤奴卡菌病,其表现开始为疼痛的皮下结节,表面皮肤潮红,以后迅速扩展并溃破,溃疡的边缘不规则,并向内陷入,溃疡表面有黏滞的黄白色脓液。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找到病原体才能证实。因此,对临床表现怀疑本病的病例,应及时进行多途径检查。

病因

病原菌以星形奴卡菌和巴西奴卡菌多见。后者致病力强,可引起暴发流行。本菌属的共同特征是菌丝纤细,直径0.3~0.2µm,多弯曲如树根状,一般生长到10多小时开始形成隔膜,并断裂成长度不等的杆状、杈状细丝。革兰染色阳性,胞壁IX型,糖类A型,并含LCN-A类脂和奴卡菌酸,DNA中GC含量为60~70mol%。本属共百余种,广布于土壤,大多为需氧菌。


检查

病原菌检查:

1.直接镜检取痰、脓液、脑脊液、组织块等先经消化,再离心集菌即可制片做直接镜检。革兰染色可见细长、弯曲有分支的菌丝。

2.培养取材接种于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在有氧条件下培养。根据菌落特征,结合生理特征来进行鉴别。

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如肺段或肺叶浸润性病变,厚壁空洞,坏死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单发或多发性肺脓肿,孤立性或多发性结节。

鉴别

肺部奴卡菌病应注意与各型肺结核、肺部真菌病、细菌性脓肿及肿瘤相鉴别。皮肤奴卡菌病需要与孢子丝菌病、皮肤结核和放线菌性足菌肿相鉴别。脑奴卡菌病应与脑部肿瘤、细菌性脑脓肿等脑占位性病变相鉴别。播散性奴卡菌病的鉴别诊断较复杂,关键在于警惕本病。

并发症

本病可以并发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

1.心内膜炎可由细菌、霉菌、立克次氏体及病毒致病。临床主要可见三大类症状,即全身感染症状、心脏症状、栓塞及血管症状。

2.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多种因素如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引起心肌炎,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获得痊愈,有些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改变,可反复发生心力衰竭。

3.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以及心包粘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变。


治疗

首选磺胺类药物。常用磺胺嘧啶(SD)6~10g/d,至少用到全部症状和体征消失6周以后。有迁徙性脓肿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应连续治疗1年,以防止潜在病变复发。同时应用甲氧苄啶(TMP)可提高疗效。其他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噻唑(ST)、磺胺甲?唑(SMZ),亦有良好疗效。急性期可加用链霉素1~2g/d。脑部感染者可加用环丝氨酸,每6小时250mg。对脑脓肿脓胸等,尚可辅以切开排脓及切除坏死组织。

预防

奴卡菌的防护事宜包括:

(1)操作要求

1、实验时,未经实验室主任同意,限制或禁止进入实验室。

2、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3、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产生和溅出气溶胶。

4、对于污染的锐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包括针、注射器、玻片、加样器等。

5、注射和吸取感染材料时,只能使用针头固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即注射器和针头是一体的)。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必须弯曲、切断、破碎、重新套上针头套、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去掉,或在丢弃前进行人工处理,要不将之小心放入不会被刺穿的、用于收集废弃锐器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锐器必须放置在坚壁容器中,转移至处理区消毒,最好高压杀菌。

6、打碎的器皿不能直接用手处理,必须用其它工具处理,如刷子和簸箕、夹子或镊子。盛污染的针头、锐器、碎玻璃的容器在倒掉前,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消毒。

7、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规定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高压灭菌。转移到就近实验室消毒的物料应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内,密封运出实验室。离开该系统进行消毒的物料,在转移前应包装,其包装应符合有关的法规。

8、溅出或偶然事件中,明显暴露于传染源时,要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进行适当的医学评估、观察、治疗,保留书面记录。

9、按日常程序、在有关传染源的工作结束后、尤其是传染源溅出或洒出后、或受到其他传染源污染后,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面应当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污染的设备在送去修理、维护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消毒;在离开设施转移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打包运输。

(2)安全设备

1、正确使用和保养生物安全柜、最好是二级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合适的人员防护设施、或物理遏制装置。

2、确定可能形成传染性气溶胶或溅出物的实验过程,包括离心、研磨、匀浆、剧烈震荡或混匀、超声波破裂、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采集感染标本等。

3、涉及高浓度或大体积的传染源时,若选用密封转头或带安全罩的离心机,若转头或安全罩仅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则可在开放实验室内离心。

4、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标本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跟镜、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溅装置),以免传染源或其他有害物溅或洒到面上。

5、在实验室内,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大褂、罩衫或制服。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内。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

6、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要戴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不能用于接触“洁净”的表面(键盘、电话等),也不应当戴着到实验室外。要备有带滑石粉的乳胶手套。脱掉手套后,要洗手。

相关疾病

心肌炎 心内膜炎 心包炎 头痛 头晕 脑膜炎 偏瘫 肺结核 咳嗽 肺脓肿 大叶性肺炎 脑脓肿 胸腔积液 脓胸 性病  孢子丝菌病 疼痛 咯血 视盘水肿 足菌肿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