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热肺炎

Q热肺炎
寇热是由贝纳立克次体(R.burnetii,又称伯氏立克次体、寇热立克次体)...

别名:寇热肺炎

就诊科室:内科 传染病科 麻醉医学科 其他科室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血液内科 传染科 疼痛科 急诊科 

医生指导:Q热肺炎常见问题 >>

介绍

寇热是由贝纳立克次体(R.burnetii,又称伯氏立克次体、寇热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935年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由于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query为疑问之意),故名寇热。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呼吸道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易引起肺部病变(寇热肺炎,Q-feverpneumonia)。一般在病程中无皮疹、外斐反应呈阴性,因而有别于其他立克次体病

最新文章

Q热肺炎是什么?

Q热肺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Q热肺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Q热肺炎应该如何预防?

Q热肺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Q热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Q热肺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Q热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更多文章>>

症状

寇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0天,其范围在2~5周之间不等。临床上起病急,高热,多为弛张热伴寒战、严重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少数患者尚可出现咽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及精神错乱等表现。本病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多不明显,可能与不同地区、不同菌株的毒力有关。例如在澳大利亚发生的寇热,引起肺炎的仅5%~9%。而在加拿大的新斯科夏或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发生的寇热病人中,肺炎发病典型、呼吸道症状突出,肺炎发病率可达30%~85%。此外,还与呼吸道吸入病原体的数量有关,有人用大剂量贝纳立克次体对猴子进行吸入激发,结果引起肺炎发病,而小剂量吸入则不引起肺炎发病。发生寇热肺炎,多数在起病后4~5天出现干咳或有少量黏痰。15%~45%病人出现胸膜炎症及胸痛症状。体格检查肺部可闻及细湿?音,有时具有肺实变体征。伴相对缓脉及肝脾肿大等。寇热引起的非呼吸道(如肝、心脏、眼、血管等)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视受累的不同组织器官而定。

有病菌接触史或生活在流行地区的患者,应进一步做血清学检查,或者从患者的血、尿、痰、脑脊液或胸腔积液中分离出病原可做出诊断。依靠血、尿立克次体培养及痰、血的豚鼠或鸡胚接种以分离到贝纳立克次体,结合呼吸道表现和胸部X线表现以及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外斐反应等作出诊断。

病因

贝纳立克次体寄生于细胞的细胞质内,多呈球状或球杆状,对物理和化学因素具有较强抵抗力,50℃至少存活30min,经60~70℃15~30min才能灭活,在-70℃及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在污染的土壤中能存活数月至1年,所以吸入污染土壤形成的气溶胶很易使人致病。贝纳立克次体具有相的变异。动物或蜱体内新分离的病原体属第1相。经鸡胚传代后成为第2相,也只有第2相能与恢复期和早期血清标本发生补体结合反应。贝纳立克次体对豚鼠、田鼠和鸡胚均有致病性,其中豚鼠为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检查

1.血液化验血常规检查的诊断价值不大,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增高伴轻度核左移。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可增高。

2.痰液化验痰液经革兰染色,主要显示大量的单核细胞,也有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等。痰液经培养分离到贝纳立克次体。

3.病原学检查赖于从患者血、尿、痰、脑脊液和胸水中培养分离到贝纳立克次体。将临床标本接种豚鼠、田鼠或鸡胚。接种动物需4~6周血中方可出现特异性抗体,加之分离操作过程中存在随时致人受染的危险,故不作常规方法,必要时应对操作人员妥加防护。

利用免疫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或通过电镜,可直接观察组织中或巨噬细胞内的贝纳立克次体。

寇热肺炎患者可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得标本,对活检组织及灌洗回收液中的肺泡巨噬细胞进行贝纳立克次体检测。

4.血清学检查寇热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简便安全,结果可靠,常被临床应用。患者起病后2~4周血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其检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微量血液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量免疫荧光技术等,IgG抗体的急性期水平较恢复期增高并超过4倍以上则有诊断意义。特异性IgM抗体也可经ELISA方法检测,该抗体可在发病后持续17周以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本病外斐反应阴性。较易区别于其他常见立克次体病。鉴于贝纳立克次体具有相的变异,在急性期,2相抗原的抗体水平明显增高;慢性寇热血清中1相抗原的抗体滴度增高,其效价≥1∶200。

5.分子生物学检测目前可用DNA探针和PCR技术检测标本中贝纳立克次体DNA,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并可鉴别贝纳立克次体的急、慢性感染。

6.动物接种和病原体分离取发热的病人血液2~3ml接种于豚鼠腹腔内,动物发热后处死,作脾脏压印涂片检查,可见存在于胞质内的病原体。也可用鸡胚卵黄囊或组织培养分离病原体。须在有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以免感染播散。

X线检查:肺部散在的片状模糊阴影,段性和亚段性分布,有时呈大叶性实变征象,多数发生在一侧或双侧肺部下叶。

鉴别

寇热肺炎易与兔热病军团病鹦鹉热流行性感冒及支原体等引起的肺炎混淆,应结合患者疫区及病畜接触史、当地疫情、流行地区等,进一步进行血清学检查予以鉴别。合并肺外器官受累时,应与病毒性肺炎、单核细胞增多症、组织浆细胞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伤寒、结核病、心内膜炎等鉴别,这对慢性寇热的诊断尤应重视。

并发症

合并胸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感染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继发感染时,可有恶寒、发热。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膜炎可伴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示:中、下肺野大征密度增深阴影,少量积液时仅表现肋膈角变钝。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治疗

四环素、氯霉素和多西环素对本病治疗相当有效。四环素2g/d,分4次口服。考虑用药安全,氯霉素还可用多西环素、利福平、红霉素、磺胺甲恶唑等替代。多西环素成人量为200mg/d,疗程10天,用药时间至热退后1周。对慢性寇热可采用四环素或多西环素联合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2片/次,2次/d)或利福平(450mg/d)治疗,疗程数天至数月。其他治疗同其他立克次体病


预防

贝纳立克次体寄生于细胞的细胞质内,多呈球状或球杆状,对物理和化学因素具有较强抵抗力,50℃至少存活30min,经60~70℃15~30min才能灭活,在-70℃及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在污染的土壤中能存活数月至1年,所以吸入污染土壤形成的气溶胶很易使人致病。贝纳立克次体具有相的变异。动物或蜱体内新分离的病原体属第1相。经鸡胚传代后成为第2相,也只有第2相能与恢复期和早期血清标本发生补体结合反应。贝纳立克次体对豚鼠、田鼠和鸡胚均有致病性,其中豚鼠为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相关疾病

心内膜炎 头痛 腹泻 腹痛 胸膜炎 病毒性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 伤寒 胸腔积液 钩端螺旋体病 弓形体病 军团病 流行性感冒 寇热 细菌性肺炎 鹦鹉热 水肿 兔热病 立克次体病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