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

别名:老年人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就诊科室:内科 外科 心血管内科 

医生指导: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问题 >>

介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schemia,VBI)指由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低血压等引起的以眩晕、头昏、旋转感、伴恶心、呕吐为主的综合征,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最新文章

盐酸地芬尼的功效及不良反应有哪些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吃什么药呢

后循环缺血是什么意思呢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概述椎基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要怎么治疗

后循环缺血怎么治疗

后循环缺血如何治疗好呢

盐酸地芬尼中毒痛苦吗 介绍盐酸地...

更多文章>>

症状

病人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行不稳、肢体震颤,或视力模糊,或眼睛颤动,语言不利。舌暗淡,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搏沉弦,或弦滑无力。


病因

椎动脉由两侧锁骨下动脉发出,在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经枕骨大孔入颅后,于脑桥下缘汇合成基底动脉,至中脑处分成左右两侧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在颅内分出许多分支,其供血区包括脑干内的脑神经、上行与下行传导束、听觉前庭器官、颞叶、枕叶及丘脑等处。供血不足时,便出现复杂的临床症状,且因受损部位、程度、侧支循环的情况不同而有差异。病因绝大多数为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其他如低血压、脑动脉炎、颈部大血管扭曲、心脏病、血管畸形、血高凝状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等也可能是发病原因。


检查

1.颈椎拍片

包括正位、侧位、斜位及过伸位,确定患者有无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颈椎间盘突出等异常改变。

2.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根据其频谱图像,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等指标,从枕窗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可明确判定椎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推测管腔有无狭窄或痉挛,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提供佐证。

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鉴别

1.梅尼埃病(Meniere’sdisease)又称内耳眩晕病,是由于内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水肿,因而内淋巴压力增高,导致内淋巴腔扩大以及内耳末梢器缺氧变性所致。临床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为3个主征。眩晕可在任何时间突发,呈旋转性,较剧,不能行走或站立,闭目静卧可以缓解,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血压下降。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发作与颈部活动无关,冷热试验可见患侧前庭功能减退,听力检查为感音性耳聋,影像学检查无颈椎病表现,TCD及BAEP检查有助鉴别。

2.脑干或小脑梗死如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共济失调、同侧面部及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Horner征阳性,持续时间长,CT或MRI检查对确诊有重要价值。

3.脑桥小脑角肿瘤以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纤维瘤为多见,经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4.前庭神经元炎急性发作眩晕,呈中度至重度,可有水平性眼球震颤,无耳聋、耳鸣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前庭功能冷热试验两侧减弱,病程较长,可持续4~6周。

5.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眩晕发作与位置密切相关,当某一特殊头位时,突发中度眩晕,恶心、呕吐较少见;水平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持续10~20s。反复试验可逐渐适应不再出现眩晕与眼震,听力和前庭功能测定正常,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并发症

可并发晕厥、电解质紊乱、脑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时脑组织供血不足,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发生及供血不足,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动脉搏粥样硬化的板块脱落等并发症,注意结合病症,影像学,生化检查等。

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发作期由于眩晕、呕吐,常感恐惧焦虑,痛苦难受,应卧床休息,恶心、呕吐明显者,酌情补液,注意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尽可能避免各种外界环境刺激,保持安静。

1.急性发作期治疗急性发作期多有较严重的眩晕,伴恶心、呕吐、站立不稳、行动困难等症状,应尽快控制。一般采取综合措施,肌注或静脉注射药物为主,减少口服药物。

(1)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多糖类聚合物,输入后能使血容量增加,有扩容作用。能覆盖于红细胞、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常用250~500ml,静滴,1次/d,连用7~10天。使用前应作过敏试验,心功能不全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2)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4ml/次,或丹参注射液8~16m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1次/d,7~10天为1疗程。

(3)盐酸倍他司汀(betahistinehydrochloride):又名抗眩啶,培他啶,甲胺乙吡啶,为一种组织胺类似药,具有外周血管扩张作用,能改善微循环,特别是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等症,又能抑制组织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4mg/片,2mg/支,2~4mg,肌注,2次/d或4~8mg口服,2~4次/d。

(4)尼莫地平(nimodipine)或尼莫通(nimotop):为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拮抗剂,对外周血管作用较小,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尤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更明显。尼莫地平(尼莫通)注射液10mg/瓶,常用1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滴,1次/d;或20~30mg口服,3次/d。

(5)抗胆碱能药物:如氢溴酸东莨菪碱0.2~0.3mg,3次/d;地芬尼多(眩晕停)25mg,3次/d;阿托品0.3mg,3次/d,或0.5mg肌注;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5~10mg,肌注等。

(6)安定药:如地西泮(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基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均有较好的镇静及松弛肌肉的作用,可酌情肌注或口服。

(7)倍他司汀(敏使朗):即甲胺乙吡啶的商品名,能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改善脑及小脑循环,增加内耳血流量,消除膜迷路积水,6mg/片,3次/d,每次1~2片。溃疡病、支气管哮喘、肾上腺髓质瘤患者慎用。

(8)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能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有抗缺氧,改善脑代谢和微循环的作用,临床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耳蜗前庭功能障碍,老年人智能障碍及精神行为障碍,每天早晚各服1片。

(9)银杏叶制剂:文献资料表明,银杏叶制剂对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听力障碍、耳鸣及记忆力减退等有显著的治疗作用,40~80mg,3次/d,1~3个月为1疗程。

2.改善脑缺血缺氧状况,调节脑代谢功能除应用血液稀释疗法、脑血管扩张药、钙通道拮抗剂、银杏叶制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等治疗外,也可用脑细胞活化剂,如吡拉西坦(脑复康)、吡硫醇(脑复新)、γ-氨酪酸、氢麦角碱类制剂,参见脑梗死治疗有关章节。可用高压氧治疗,患者在高压氧舱中吸入纯氧,对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佳疗效。有条件者亦可采用体外反搏,氦-氖激光照射疗法及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

3.病因治疗针对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各种病因,如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颈椎病、心脏病、糖尿病、脑动脉炎等进行治疗,调整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炎症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对颈椎病、心脏病、血管畸形等作相应处理,才能取得较佳疗效。

4.一般治疗及功能锻炼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颈椎病等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原因,但迄今为止,这些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地改善脑部血液供应,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纠正血脂、血糖的代谢紊乱,减轻症状,抑制病情继续进展,预防并发症等是当前积极主动的治疗措施。

预防

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过度疲劳,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饮食宜清淡些,适当控制热量,避免肥胖,多补充含丰富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吸烟和酗酒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忌烟,适量饮酒,对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对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均有积极意义。

相关疾病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低血压 头晕 偏头痛 脑血管病 共济失调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脑动脉硬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糖尿病 哮喘 贫血 脑膜瘤 听神经瘤 颈椎病 骨质增生 眼球震颤 神经纤维瘤 耳聋 内耳眩晕 耳鸣 声带麻痹 吞咽困难 高脂血症 脑梗死 前庭神经元炎 听力障碍 位置性眩晕 水肿 智能障碍 血栓形成 血管损伤 膜迷路积水 梅尼埃病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