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疟疾是指久延不愈者。《诸病源候论・久疟候》:“疟皆由伤暑及伤风所为,热盛之时,发汗吐下过度,腑脏空虚,营卫伤损,邪气伏藏,所以引日不瘥,仍故休作也。”
最新文章
症状
疟疾日久不愈,温阳化阴,阳虚明显,以益火之源而消阴翳。有不规则发冷发烧,夜间出汗,伴有乏力及食欲不振。贫血貌,口唇粘膜及牙齿苍白。饮食少进,微寒微热,或发於昼,或发於夜,倦怠嗜卧,头目眩晕,或胁下结成痞块,触之可得,舌淡胖,脉细弱,或停止发作后遇劳即发等。
病因
疟皆由伤暑及伤风所为,热盛之时,发汗吐下过度,腑脏空虚,营卫伤损,邪气伏藏,疟症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阴火下流则寒热交发而疟作;或微寒微热,面白神萎,口淡无味,胃呆纳差,大便溏薄等。以及西医的痢疾杆菌感染造成的可能。
检查
一、血象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可有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
二、疟原虫检查:血涂片染色查疟原虫是确诊的最可靠方法。另外,可做骨髓穿刺涂片染色查疟原虫。
三、疟原虫抗原快速检测:经近年的临床应用证实,该方法简单、快速、方便、准确。
四、腹部B超检查可见肝、脾有不同程度的肿大。
鉴别
凡按法治之,发过三五次,表里无证,当先以截疟药截之。若表里未清截早,则必复发之不已。表里已清不截,则正衰邪盛而难治也。
1.钩端螺旋体病:本病流行多在秋收季节,与参加秋收接触疫水有密切关系。临床典型症状“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可供鉴别。
2.丝虫病:急性丝虫病有时需与疟疾鉴别,鉴别主要依离心性淋巴管炎,血片中找到微丝蚴。
3.其它如粟粒性结核、胆道感染、慢性肠炎引起的长热程发热也要注意鉴别。
并发症
可导致并发症如肺水肿、肝肾衰竭、贫血、甚至昏迷,并波及肾、肝、脑。后期如不经过治疗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型疟疾,黑热尿,甚至导致死亡。孕妇面临着死于严重疟疾并发症的极高风险。疟疾还是导致自然流产、早产、死产和孕产妇严重贫血的病因,并导致约三分之一的可预防的体重儿出生。
治疗
截不足人之疟,宜用小柴胡汤加常山、槟榔、乌梅、桃仁、姜、枣煎,并滓露一宿,次日发前一二时小温服,恶心以糖拌乌梅肉压之。截有余人之疟,宜用不二饮全方,或密佗僧细末,大人七分,小儿量之,冷烧酒调,面南如前法服之。一服不愈,再服必止,戒鸡、鱼、豆腐、面食、羹汤、热粥、热物。
预防
秋天疟疾的防治
疟疾,老百姓又叫做“冷热病”、“打摆子”,此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传染病。即使是现在,世界上每年仍有2~3亿人得疟疾病,每年因为得疟疾病而死亡的病人竟高达300万左右,可见,在秋天要重视对疟疾的防治。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由蚊子传播,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肝细胞和红血球中,以血红蛋白为营养,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间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
夏日防治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它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原虫在医学上分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四类。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每隔一日发作一次,叫间日疟。三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每隔二日发作一次叫三日疟。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疟疾叫恶性疟疾,它发作频繁,无规律,严重时常有抽风、昏迷等症,如不及时治疗,病人可在短期内死亡。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吸入疟疾病的血,再叮咬健康的人时,就会把它唾液中的疟原虫带进健康人的血液,使健康人发病。因此,防止疟疾要抓住积极治疗传染源(病人),彻底灭按蚊和搞好个人防护这三个基本环节。1.积极治疗传染源。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羟基喹哌、乙胺嘧啶、磷酸咯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