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痢

赤痢
赤痢:中医称大便中带血不带脓的痢疾。痢下多血或下纯血者。即血痢。《诸病源候论...

就诊科室:内科 中医科 消化内科 

医生指导:赤痢常见问题 >>

介绍

赤痢:中医称大便中带血不带脓的痢疾。痢下多血或下纯血者。即血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热乘于血,则流渗入肠,与痢相杂下,故为赤痢。”

最新文章

赤痢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怎样有效的治疗赤痢这种疾病

赤痢是什么?

赤痢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赤痢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赤痢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赤痢应该如何预防?

赤痢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大便下血,里急后重,时时入厕,每次便量甚少。严重者,肛肠如筒,血如屋漏,腹疼不食,危可禁口。邪伤阳气,内生阴寒,以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等为常见症。

病因

以热毒引起大便出血。因脾胃湿热内蕴,胃不消导,脾失健运,湿热夹滞所致。以痢下赤色,或如鱼脑、稠粘臭秽、排便次数频多、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等为特征。邪毒蕴结,脾胃气血受损。以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部隐痛,里急后重,粪质稀烂或便中带血为特点的痢疾。

检查

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定夺检查事项为好。

(一)血象急性病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有中等度升高,慢性病人可有轻度贫血。

(二)粪便检查典型痢疾粪便中无粪质,量少,呈鲜红粘冻状,无臭味,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培养可检出致病菌,如采样不当,标本搁置过久,或患者已接受抗菌治疗,则培养结果常不理想,常用的鉴别培养基为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
(三)其他检查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为快速检查方法之一,较细胞培养灵敏,国内采用免疫荧光菌球法,方法简便,灵敏性及特异性均高,采样后8小时即可作出诊断,且细菌可继续培养并作药敏试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急性期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大量渗出,有浅表溃疡,有时有假膜形成,慢性期的肠粘膜呈颗粒状,可见溃疡或息肉形成,自病变部位刮取分泌物作培养,可提高检出率,此外,X线钡剂检查在慢性期患者,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袋形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或呈节段状,近年来有人以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验作为菌痢的快速诊断手段,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鉴别

辨证:

赤痢有:疫热痢、湿热痢、虚寒痢、休息痢、五色痢、水谷痢、禁口痢、风痢等多种。对于痢症,古人以白冻者为湿为寒;赤污者属热属毒;初患者为实为热者多;患时长者虚寒、虚热者多。依古论,初秋痢疾多发,当属时疫;患时已逾十余日,当属虚寒;重坠严重,似如风痢;脓血兼杂,可为水谷;此皆典籍辨痢病之法,虽为正统之论,实不医学。通法认为,只要有里急后重,时时入厕便脓血者,即可定证为痢。此病舌红而干,脉沉而数,可依热毒引起大便出血论治。

并发症

病症会有疫热痢、湿热痢、虚寒痢、休息痢、五色痢、水谷痢、禁口痢、风痢,并发肠胃消化道的疾病,引起气血不足低血压,血糖异常。怕冷、四肢不温、呕吐清水、面色常见白、小便清冷、大便常拉稀。于舌胖大、淡白色,舌苔常见白苔湿润、脉是沉而无力并且带缓迟。

治疗

血痢汤

白术1钱,条芩1钱,苍术1钱5分,黄连1钱5分,干姜8分,黄柏8分,当归8分,滑石8分,乌梅2个。

水煎,食前服。

止血痢疾丸

鸦胆子(去皮油)10两,桂元肉20两。上为细末,胶水为丸,如绿豆大。

每服1钱,用胶囊装服,开水送下。

预防

赤痢唆菌艘是顶防赤痢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预防痢疾,应做到以下几点: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滋生地,发动群众消灭苍蝇。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对个体及饮食摊贩做好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对集体单位及托幼机构的炊事员、保育员应定期检查大便,做细菌培养。加强卫生教育,人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相关疾病

休息痢 湿热痢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