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反射性晕厥因血压调节、心率反射弧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导致血压急骤下降、心输出量突然减少,引起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短暂意识丧失。
最新文章
症状
反射性晕厥较常见的有几种:
迷走血管性晕厥,为青年人突然昏倒的最常见原因,多见于体弱的青年女子,常在疼痛、恐惧、情绪紧张、出血等诱因下突然发生,可有前驱症状。多在站立位时。部分病例可有恐慌、烦躁等先驱症状,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继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脸色苍白、出冷汗,意识可丧失几秒钟到几分钟。但在平卧后上述症状可迅速消失。可进行直立倾斜试验。
颈动脉窦性晕厥,不多见。转动颈部或颈部受压时,突然发作晕厥。可根据按摩颈动脉窦时所出现的不同反应分为两型:Ⅰ型,出现反射性心脏停跳,导致昏厥;Ⅱ型,引起严重的血管抑制性反应,心跳变慢,血压下降,因而昏厥,但并无心脏停搏。Ⅱ型比较少见,往往是颈部肿瘤压迫并刺激舌咽神经纤维所引起的一个症状。
排尿性晕厥,发生于排尿时或排尿后;多见于有夜尿的成年男子,午夜醒来排尿时突然摔倒,1~2分钟自行苏醒。多因膨胀的膀胱突然收缩产生强烈迷走神经反射使心脏抑制、反射性血管扩张,同时因膀胱排空、腹压急剧下降,回心血量减少而一过性脑缺血。在吞咽、舌咽神经痛以及剧烈干咳后,也可发生反射性晕厥。
病因
反射性晕厥的病因:
1﹒血管迷走性晕厥
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约占晕厥的50%,多见于情绪不稳定、年轻体弱的女性。常因疼痛、创伤、突然的情绪冲击等引起,易发生在高温、疲乏、饥饿、妊娠及各种慢性病情况下。本病常发生在直立时,有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冷汗、心悸、无力等前驱症状,此时如果及时躺下则可以缓解。意识丧失持续数秒到几分钟,伴有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脉压缩小、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尿失禁等。醒后可留有无力、头晕,严重者可出现遗忘、恍惚、头痛,持续1~2小时。直立倾斜试验阳性。
2﹒颈动脉窦性晕厥
发作时多无先兆症状,常在突然转头、衣领过紧和过硬时诱发。颈动脉窦压迫试验有助于诊断。可有3种表现形式:①心脏抑制型,晕厥时伴有反射性心动过缓,可用阿托品对抗;②血管抑制型,晕厥时血压降低,无心动过缓,可用肾上腺素对抗;③脑型,发作时无心率和血压改变,不能用阿托品和肾上腺素对抗。
3﹒舌咽神经痛性晕厥与吞咽性晕厥
有舌咽神经痛的表现,多在疼痛时发作,吞咽动作可诱发。晕厥持续时间10~15秒,伴有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多伴有食管癌、食管狭窄、房室传导阻滞。给予阿托品、苯妥英钠或切除舌咽迷走神
4﹒排尿性晕厥
多见于中年男性,偶见于老年人。多在夜间起床排尿时或刚排完尿后突然发生,多无先兆。发作时患者突然意识丧失,晕倒,持续1~2分钟后自行苏醒。发作后检查可有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血压无明显改变。
5﹒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由卧位久蹲转为直立体位时发生,昏倒后取平卧位迅速缓解。没有前驱症状,卧立试验阳性支持该诊断。常见于低血容量、久病恢复期、降压药物应用、交感神经切除术后、疲劳、饥饿、持久站立、自主神经周围病变等。
6﹒咳嗽性晕厥
由一阵剧烈咳嗽所引起的突然意识丧失,迅速自行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可在咳嗽时出现头晕、眼花、出汗等前驱症状。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儿童支气管哮喘和重症百日咳患者。
检查
反射性晕厥病人的体格检查以心血管系统为重点,注意卧位与直立位血压的变化,两侧血压的差异,各大动脉脉搏,心率,心律,心脏杂音等。
大便隐血试验有助于了解有无胃肠道出血,对直立性晕厥的原因鉴别有意义。
血常规检查对出血患者可能有帮助,低糖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或肾功能衰竭可见少数晕厥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试验有时有助于检出直立性低血压的神经病因,如比较卧位与直立位时血清儿茶酚胺,多巴胺-β羟化酶水平,如无变化则提示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或自主神经性病变。
心电图对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重要价值;超声心动图能发现各种心脏结构异常。
鉴别
(1)反射性晕厥:是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晕厥总数的90%。
①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性晕厥(单纯性晕厥)。多因情绪紧张、悲痛、惊吓、闷热、针刺、静脉注射、拔牙、小手术等刺激所引发。系通过神经反射而引起心率减慢或(和)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所致。
②排尿性晕厥。多见于成年男性,好发生在睡醒后起床排尿中或刚结束之后,可能与膀胱排空后,盆、腹腔内压力突降,大量血液流入盆、腹腔,以及膀胱收缩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脑血流量减少所致。
③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常发生在从卧位转变成直立位或站立时间过久之后。与体位改变时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功能减弱所致的血压急剧下降有关。多见于长期卧床,服用胍乙啶、氯丙嗪、左旋多巴等药物,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脊髓痨、脊髓空洞症和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所致低血容量病人。
④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性晕厥。颈动脉硬化以及邻近颈动脉窦部位的炎症、肿瘤、外伤等,可使颈动脉窦反射处于过敏状态,当转颈和衣领过紧等刺激该窦时可诱发心动过缓或(和)血压下降而致晕厥。晕厥也可自发发生。
⑤咳嗽性晕厥。常在剧咳中突然发生。可能与患有肺气肿或其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咳嗽时胸腔内压升高,阻碍静脉血液向心脏回流而导致急性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2)心源性晕厥:是晕厥中最严重的类型。与心脏疾病所致急性心输出量的减少有关。
①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搏暂停等心脏病病人。在任何时间和体位均可突然发病,重者除意识丧失外,还可伴有癫性抽搐、面色苍白或紫绀等。
②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因心肌缺血和发作性心律失常所致。
③心脏排血受阻。见于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的肺动脉狭窄等病人,晕厥多在用力时发生。左心房粘液瘤性晕厥多发生在体位变动之时。
④其他。如心脏病窦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3)脑源性晕厥:可由颈内动脉或(和)椎动脉的供血不足、脑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性脑病和主动脉弓综合征等引起。除有一过性意识障碍外,常伴有脑部其他受损体征。
3.鉴别诊断注意与癫失神发作(小发作)、眩晕发作和癔症发作等相鉴别。
并发症
反射性晕厥的合并症:①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血管抑制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颈动脉窦综合征,反射性晕厥,受体功能亢进症,晕厥性癫痫,吞咽性晕厥等。
②心源性晕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长Q-T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主动脉口狭窄,心脏黏液瘤,原发性心肌病,继发性心肌病,冠心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
治疗
1.病因治疗。一旦病因明确且能去除者,应力求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如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性晕厥,应避免精神紧张、体力过劳、站立过久、热水浴时间过长和起立过快等诱发因素。如为排尿性晕厥,嘱勿潴尿过多,匆过于用力排尿或改蹲位排尿。如系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性晕厥,嘱衣领勿过高过紧、转颈应缓慢等。
预防
如果你感到晕厥即将发生,可采取两种简单方法避免意识丧失,第一种方法,交叉双腿,压迫腹部肌肉,通过挤压腿部静脉(腿中的静脉血流向心脏)和刺激神经系统以收缩动脉(增高血压)来增加血压,第二种方法,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然后将双臂伸直。喝两杯水虽然不能立即生效,却可能在30到60分钟内防止晕厥,其原因可能是补充了血容量,类似的建议还有,坐下来将头埋在两腿间,这样会另你好受些,坐下来能避免晕厥,将头埋在腿间能使大脑获得更多血液。如果已经发生晕厥,最好让病人平躺在地上,这样心血管系统就不必对抗重力,同时将病人身体翻向一侧以免误吸,晕厥后让人坐着是不对的,因为那样血液就不得不向上流向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