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食物中毒

胃肠型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

就诊科室:内科 其他科室 消化内科 急诊科 

医生指导:胃肠型食物中毒常见问题 >>

介绍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胃肠型食物中毒多见于气温较高、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的夏秋季节,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最新文章

胃肠型食物中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胃肠型食物中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胃肠型食物中毒应该如何预防?

胃肠型食物中毒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胃肠型食物中毒有哪些病症呢?

怎样治疗胃肠型食物中毒?

胃肠型食物中毒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胃肠型食物中毒该怎么去治疗

胃肠型食物中毒需要和哪些疾病辨别

胃肠型食物中毒该怎么预防

更多文章>>

症状

潜伏期短,常于进食后数小时发病;沙门菌有时可达2~3日,O157:H7多在3日左右。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上腹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呕吐、腹泻等。可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脱水、酸中毒、休克等表现。
金葡菌和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时呕吐尤为剧烈,呕吐物可呈胆汁性,可带有血液或黏液。腹泻每日数次至10余次不等。多为黄色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时,粪便具有腥臭味,有时可见脓血便。O157:H7型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食物中毒可呈非出血性腹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等不同表现。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常可出现血性腹泻。
病程多在1~3日。金葡菌和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病程数小时至1~2日。沙门菌食物中毒病程3~5日,偶可达1~2周。EHEC出血性肠炎多在7日内恢复。

病因

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细菌很多,常见的有:
1.沙门菌属
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鸭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较为多见。多种家畜、家禽、鱼类、飞鸟、鼠类及野生动物的肠腔及内脏中能查到此类细菌。细菌由粪便排出,污染饮水、食物、餐具,尤以新鲜肉类、蛋品、乳类较易受污染,人进食后造成感染。
2.副溶血性弧菌
广泛存在于海鱼、海虾、海蟹等海产品,及咸菜、腌肉等含盐较高的腌制品中。生存能力强,但对酸和热极敏感。
3.大肠埃希菌
俗称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多数菌株有鞭毛,能运动,有菌毛、荚膜。多数菌株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4.变形杆菌
依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奇异、产黏和潘氏变形杆菌4种。前三种能引起食物中毒。本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腐败的有机物及人和家禽的肠道中。此菌在食物中能产生肠毒素,还可产生组胺脱羧酶,使蛋白质中的组氨酸脱羧成组胺,从而引起过敏反应。致病食物以鱼蟹类为多,尤其以赤身青皮鱼最多见。近年来,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有相对增多趋势。
5.金黄色葡萄球菌
仅限能产生肠毒素的菌株可引起食物中毒。金葡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上呼吸道、甲沟等部位,污染的鱼、肉、蛋、淀粉等食品在室温搁置5小时以上即可有金葡菌大量繁殖和产生肠毒素。该毒素能耐受煮沸30分钟仍能保持毒性。
6.蜡样芽胞杆菌
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米、面粉、奶粉、香料等。温度适宜时可大量繁殖和产生肠毒素。

检查

取患者吐泻物及可疑的残存食物进行细菌培养,重症患者血培养,留取早期及病后二周的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双份血清凝集效价递增者有诊断价值。可疑时,尤其是怀疑细菌毒素中毒者,可做动物试验,以检测细菌毒素的存在。

鉴别

(一)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发芽马铃薯,苍耳子,苦杏仁,河豚鱼或毒蕈等中毒者,潜伏期仅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发热,以多次呕吐为主,腹痛腹泻较少,但神经症状较明显,病死率较高,汞砷中毒者有咽痛,充血,吐泻物中含血,经化学分析可确定病因。
(二)霍乱及副堆乱:为无痛性泻吐,先泻后吐为多,且不发热,大便呈米泔水样,因潜伏期可长达6天,故罕见短期内大批患者,大便涂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及培养找到霍乱弧菌或受尔托弧菌,可确定诊断。
(三)急性菌痢偶见食物中毒型暴发,一般呕吐较少,常有发热,里急后重,粪便多混有脓血,下腹部及左下腹明显压痛,大便镜检有红细胞,脓细胞及巨噬细胞,大便培养约半数有痢疾杆菌生长。
(四)病毒性胃肠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以急性小肠炎为特征,潜伏期24~72h,主要表现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腹泻,排水样便可稀便,吐泻严重者可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并发症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呕吐较明显,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和粘液。腹痛以上腹部及脐周多见。腹泻频繁,多为黄色稀便和水样便。
侵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和粘液脓血便。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部分病例大便呈血水样。
产气荚膜杆菌A型菌病情较轻,少数C型和F型可引起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莫根变形杆菌还可发生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治疗

本病病程较短,应以对症治疗为主。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早期饮食应为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床边隔离。
2.对症治疗
呕吐、腹痛明显者,可口服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亦可注射山莨菪碱。能进食者应给予口服补液。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者,给予糖盐水静滴。出现酸中毒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11.2%乳酸钠溶液。脱水严重甚至休克者,应积极补液,保持电解质平衡及给予抗休克处理。
3.抗菌治疗
一般可不用抗菌药物。伴有高热的严重患者,可按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抗菌药物。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一旦发生可疑食物中毒后,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防疫措施,及早控制疫情。
2.切断传播途径
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对广大群众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不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或未煮熟的肉类食物。

相关疾病

头痛 腹泻 腹痛 荨麻疹 霍乱 休克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腹胀 急性胃肠炎 砷中毒 神经症 葡萄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脱水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