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

躁郁症
躁郁症是一种周期性情绪过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这种情绪波动因起伏较正常人大,持...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心理咨询科 

医生指导:躁郁症常见问题 >>

介绍

躁郁症是一种周期性情绪过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这种情绪波动因起伏较正常人大,持续时间亦长,且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与生理功能。

最新文章

躁郁症只能死 什么是躁郁症

躁郁症治疗的妙方

中医治疗躁郁症的方法有哪些

烦躁症的表现和症状是什么

躁郁症自测方法 如何进行抑郁症自测

躁郁症100位名人 了解躁郁症的...

躁郁症为何恨亲人 情绪宣泄是主因

一个躁郁症患者的自述 了解躁...

孩子躁郁症引起重度厌学怎么办

轻躁郁症怎样自我治疗

更多文章>>

症状

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分别叙述如下:
躁狂状态
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迅速。自我感觉良好,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力、地位,认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挣大钱(夸大妄想)。
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管闲事,要干大事,要做许多事,不停忙绿(意志行为增强)。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不知疲倦。做事有头无尾,易被周围发生的事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对结局过于乐观、行为草率、不顾后果。好花钱,追求享乐,随意挥霍。易与周围发生冲突,产生冲动行为。性欲增强、性行为轻率。
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没有认识能力,即对自身疾病无自知力。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状态特征性表现,伴随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即情绪、内心体验、意志行为之间协调一致,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重时可表现出不协调症状,言语凌乱、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状态
核心症状
①情绪低落,心情低沉、郁闷、悲伤、不开心,对今后感到没有信心,没有希望,甚至悲观绝望,出现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②兴趣缺乏,患者对什么都没兴趣,对以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失去兴趣,整日生活懒散,行为被动,离群索居。③快感缺失,患者内心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不能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疲乏无力,精力下降。
伴随的其他心理症状
①焦虑是抑郁症非常常见的症状,表现过度的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紧张不安,犹豫不决,心情烦躁,感到心悸、胸闷、憋气等躯体不适。②精神运动迟滞时表现思维迟缓,行为迟缓。③激越时表现脑子不停地想事,极度烦躁,坐立不安,不能自控。④自责自罪,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有许多过错,什么都做不了,是一个没用的人,是家人的负担。⑤严重时悲观绝望、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⑥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
躯体症状
睡眠紊乱,严重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多梦),食欲紊乱,没有食欲,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性功能下降,体重下降,多种躯体不适感,症状在晨间加重。
混合状态
指在同一时间段内(至少持续两周),同时存在躁狂和抑郁的表现,如抑郁心境下表现出言语和活动增多,躁狂状态下表现烦躁不安,精力不足等,有时躁狂和抑郁在一天内快速转换。

病因

此症的病因与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不平衡有关,但是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至今尚不清楚。目前,关于此症的起因有数个理论,它可能由极度压力与紧张引起的。有些研究相信,在幼年时期的悲痛经验,例如,丧失父母亲或其他的童年创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有证据显示,在情绪动荡不定的时期,患者细胞内的钠浓度增加,当患者恢复后,钠浓度也降至正常值。患者抑郁时,将耗尽脑部的单胺类。此症还可能与遗传有关,同时也受季节的影响,抑郁期多发生在秋冬季,缓和期在春天,而夏天则表现为狂躁型。

检查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情感障碍(心境障碍)的诊断,临床诊断主要依据4个方面:症状、严重程度、病程和排除标准。无论双相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甚至环性心境障碍和其它心境障碍的诊断,首先必须分别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无论处于那种发作,必须分别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其详细标准如下:
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1.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三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四项):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多;
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睡眠需要减少;
⑧性欲亢进。
2.严重程度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一周;
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一周。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1.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四项:
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
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减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⑨性欲减退。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二周;
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二周。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鉴别

双相障碍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物质依赖等。
精神分裂症
①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发作与躁狂发作相鉴别,前者也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活动多。但主要特征是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等怪异表现,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愉快、高涨,有感染力。②精神分裂症病程中可出现抑郁症状,而双相障碍可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鉴别。双相障碍是以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情感高涨或低落,伴随思维和行为改变,发作间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现是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为主要表现,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发作间歇期多残留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继发性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可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冰毒等)引起,二者鉴别点如下:继发性情感障碍应有明确的脑器质性疾病史、躯体疾病史,有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的改变,可出现意识、记忆、智能问题;情感症状随原发疾病病情好转而好转,随原发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加重。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鉴别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因治疗原则不一样,应加以鉴别。双相抑郁具有以下特点:发病年龄早,病前性格具有情感旺盛气质和循环气质,情绪变化与季节相关,既往抗抑郁药疗效差,或治疗后心境快速变化及诱发躁狂和轻躁狂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睡眠增加、体重增加,进食增加,一天中病情变化规律明显,早上重、下午和晚上渐减轻。
人格障碍
情绪变化是人格问题还是疾病,注意人格是一个人一贯的情绪和行为模式,而双相障碍有明显的起病时间,病理性情绪需持续一定的时间。

并发症

1、偏头痛:狂躁性抑郁症患者得偏头痛的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对于低收入人群,并以女性和躁狂躁狂抑郁症引起的偏头痛性抑郁症Ⅱ型更为多见。
2、哮喘: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狂躁性抑郁症的危险多出5倍。相应地,躁狂性抑郁症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3、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躁狂性抑郁症患者较无病患者发生多种致死性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性高。其中包括心律失常病、卒中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和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
4、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事实表明至少1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被确定同时患有躁狂性抑郁症。并且医学表明,躁狂性抑郁症的产生与多发性硬化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关。当患者出现多性性硬化时,其躁狂性抑郁症症状可能先于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出现。

治疗

治疗原则
①早期识别,早期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全程治疗,可以减少急性期痛苦,改善远期预后。
②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危机干预,以提高疗效,改善治疗依从性,预防自伤自杀,提高社会功能。
③长期治疗,双相障碍复发率很高,需要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④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因需要家庭给予患者支持、帮助。
药物治疗
①以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心境稳定剂可以治疗和预防发作,在心境稳定剂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联合其他药物;
②及时监测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根据情况调整药物,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躁狂状态
首选一种心境稳定剂治疗,根基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联合另一种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
④抑郁状态
在心境稳定剂基础上谨慎使用抗抑郁剂,选择转躁作用小的抗抑郁剂,治疗中权衡利弊,避免躁狂和抑郁来回转换,拉莫三嗪、碳酸锂对治疗抑郁有效;
⑤混合状态稳定情绪,使用丙戊酸盐,也可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⑥心境稳定剂常用的有碳酸锂和抗抽搐剂两类,抗抽搐剂包括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卡马西平,拉莫三嗪;
⑦抗精神病药主要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
⑧抗抑郁药安非他酮,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再摄取抑制剂;
⑨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如苯二氮卓类(安定等)、丁螺环酮等。
心理治疗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心理治疗。识别和改善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供危机干预,调整婚姻家庭中不利的心理因素,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知识,以提高治疗疗效,提高社会适应性及改善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治疗流派有支持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和短程精神分析治疗。
治疗疗程
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采用综合治疗。
①急性治疗期控制急性期症状如兴奋、抑郁等。疗程:一般6-8周;
②巩固治疗期巩固急性期治疗效果,防止症状波动。疗程:抑郁发作4-6月,躁狂发作2-3月,药物剂量一般维持原剂量不变。
③维持治疗期防止复发,恢复社会功能。在仔细观察下逐渐减少非心境稳定剂剂量。维持治疗应持续多久尚无定论,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因人而异,治疗方案个体化。多次发作者,可在病情稳定达到既往发作2-3个循环的间歇期或维持治疗2-3年后,边观察边减少药物剂量,逐渐停药。在停药期间如有复发迹象,及时恢复原治疗方案,缓解后给予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期。发病年龄早,有阳性家族史者应维持治疗。

预防

躁郁症的预防方法

1、房间的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在患者发病这段期间内,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接待客人,如聚餐、聚会等。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免引起病人兴奋。

2、在与她(他)接触、交谈时,态度要和蔼、亲切、耐心。

3、在做好防范的同时还要积极与医生联系,加速治疗,尽量缩短病人的兴奋期,加强药物治疗,延长患者的日、夜睡眠时间,必要时送往医院住院治疗。注意一点,病人的冲动行为是病态的表现,家属决不能采用打骂、捆绑、体罚的方法来制约病人,否则不但无助于控制病情,反而会家中病人的躁动症状,增加敌对情绪。

4、注意鼓励多饮水。在个人卫生方面,如协助洗漱、洗澡、洗头等,督促更洗衣服,保持床铺干净,女病人月经期应协助护理。

5、对一般兴奋性较高的病人,不必限制其活动,如在家里搞清洁卫生、整理内务、洗衣服、种花、种菜等,使病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一定的宣泄和消耗,并在药物的配合下,增加睡眠时间。另外,也可根据病人的爱好,引导做一些文娱活动,如下棋、绘画、书法、唱歌。


相关疾病

抑郁症 失眠 焦虑症 躁狂症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