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

脚气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

别名:足藓

就诊科室:中医科 中医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医生指导:脚气常见问题 >>

介绍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由胃经湿热下注而生,脚丫破烂,其患甚小,其痒搓之不能作,心搓至皮烂,津腥臭小觉痛时,其痒方止,次日仍痒,经年不愈,极其缠绵"。又记载:田螺皰,此证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脚气自体传染,引起手癣、甲癣、体癣、股癣,还可传染他人,有时甚至引起全家同患,集体同患。在夏季,常可发生继发性感染,引起蜂窝织炎、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丹毒,小腿丹毒反覆发作后,可发生象皮腿,如不彻底治疗,可终身不愈,愈后如不采取预防措施,仍可复发。发生足癣的部位多在足趾缝,特别是小趾缝。公用物品如浴盆、浴中、拖鞋,常为传染足癣的媒介。

最新文章

安乃近治脚气吗 怎么防止脚气复发

高锰酸钾治脚气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治脚气吗

炉甘石洗剂可以治脚气吗

脚气会导致妇科病吗 脚气患者怎么...

脚气能引起妇科病吗 脚气是如...

角化型脚气怎么根治

愈裂霜功效及副作用是什么

脚气整个脚背都肿了怎么消肿和治疗

脚气流黄水怎么止住 脚气应该...

更多文章>>

症状

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水疱型
多发生在夏季,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2.糜烂型
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第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
3.鳞屑角化型
症状是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

病因

发病原因

致病菌多系毛癣菌属与表皮癣菌种,主要菌种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因其抵抗力强,不易控制,已成为我国当前足癣的主要致病菌。

脚气是侵犯表皮、毛发和趾甲的浅部霉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病。绝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脚气再感染到手部和其它部位,脚气患病率高的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是足跖部皮肤没有皮脂腺,缺乏能抑制霉菌的脂肪酸。

二是足跖部皮肤汗腺较丰富,出汗较多,造成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潮湿环境。

三是足跖部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质蛋白为霉菌生长的营养物。

此外,由于穿着鞋袜,局部环境闷热,脚汗难于透发而潮湿,从而更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

发病机制

脚气系由接触传染。由于掌、跖表皮细胞更替时间长,角质层厚,汗腺多,又无皮脂腺,而且双足经常穿着鞋袜,密不透风,汗液蒸发困难,使之局部温度高,湿度大,角质层常被浸渍变软,表皮酸碱度改变,遂为真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加之,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接触病人的鞋袜、手套、共用拖鞋、毛巾和浴池等,则很易被感染。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检查

真菌检查
真菌检查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一种检查方法。
真菌检查注意事项:
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标本的质量,它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因此,采集多部位的损害可提高阳性率。制片时,溢出的封固液应吸去,以免腐蚀镜头。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有助于抑制真菌繁殖,促进皮肤愈合。感染处应经常用肥皂和水清洗,擦干后扑撒滑石粉。避免使用含玉米粉的粉剂,因为它能促进真菌生长。
检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检查时要求:积极配合医生

鉴别

中医诊断:

病初多因久居湿地或水中工作,外感湿邪、郁久化热,湿热下注则双足起水疱,糜烂流水;

病久湿热燥盛,耗伤阴液,肤失濡养则皮肤肥厚干燥、破裂。

1.湿热下注

证候:密集水疱,糜烂流水,浸yin成片,瘙痒疼痛或有发热,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滑数。辨析:①辨证:本型多见于汗疱型、指间型,以趾间密集水疱,糜烂流水。浸yin成片,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湿热下注则见水疱、糜烂流水;舌苔薄黄,脉滑数为湿热之征。

2.血虚风燥

证候: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瘙痒不流水,舌红苔薄,脉细。

辨析:①辨证:本型多见于鳞屑角化型,以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瘙痒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燥邪伤阴,阴血被耗,肌肤失养则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瘙痒。脉细为血虚风燥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手足癣诊断标准:

1.冬轻夏重。

2.霉菌直接镜检和培养阳性。

3.分型:手足癣临床上大体分为4~5型,各型可单独表现,亦可混合出现。

(1)角化型:于手部大多初发于左或右手的Ⅰ~Ⅱ指间(相当“合谷”穴以下,俗称“虎口”部),局部干燥脱屑,日渐扩展漫延至第Ⅰ~Ⅱ手指端及至全部手掌,因为角化,外观光亮,掌指纹理不清,严重时掌面增厚,冬季易皲裂。足部全蹠可以角化,足跟、蹠弓部尤甚。本型一般不出现丘疹、水疱。

(2)水疱型:手掌部群集小疱,多是环形、半环形,瘙痒较重,有时发生在指间。足部则常位于足跖及足缘,群集或散发。水疱较深在,不易穿破。手足水疱发作数天后自然吸收,表面脱皮屑,但外观治愈的水疱周围可继续发生新的水疱,如此反复并扩展。

(3)丘疹鳞屑型:常见于足跟边缘及蹠弓部位。可见环形、孤形小片丘疹群,基底微红或皮色,表面脱屑。因其瘙痒,可见摩擦后的表皮剥脱。本型一般在夏暑季节活跃,秋冬以后不治“自愈”(外观似正常)。真菌培养大多是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玫瑰色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发生于手部,可见于掌心、指间。

(4)间擦型:主要见于足趾Ⅲ~Ⅳ趾间,极偶见于指间。病变部位表皮浸软色白,剥落基底红而糜烂,周边可见小丘疹。瘙痒较重,湿热条件下明显。常因摩擦脱皮而感染细菌,局部产生恶臭味。

(5)体癣型:常由水疱型、丘疹鳞屑型发展至足背及手背。手足背及边缘部有红色环形、半环形之花边,斑片周边高起,其上可见点状丘疹与水疱,中心部则低平,有时有色素加深及脱屑。多个环形斑片可以融合成大片状,类似慢性皮炎。

西医鉴别诊断:

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与真菌学检查,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重复真菌检查。但不典型手足癣常常容易和手足湿疹掌跖脓疱病汗疱疹等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手足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非传染性、过敏性表皮炎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
掌跖脓疱病:是指局限于掌跖部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以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周期性的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鳞屑为临床特征。好发于50~60岁,女性多见于男性。对治疗反应差。
汗疱症:又称为出汗不良性湿疹,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冬天可自愈。多见于青少年。

并发症

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传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1.合并有身体其余部位皮肤癣菌感染。
由于长期患足癣或者因手搔抓后的自体接种,足癣患者可合并有甲癣、手癣、体股癣等。合并甲癣时,甲板浑浊,不透明,呈云雾状、污渍状,表面失去光泽。在灰指甲患者中,半数都是由脚气长期未得到治愈引起的。对此问题,专家指出:“灰指甲患者往往是先患有脚气或手癣,真菌首先侵入指甲周围的皮肤,然后逐渐侵入指甲或趾甲内,并进一步生长繁殖,直到破坏整个指甲。更值得注意的是,灰指甲不但可以自身各部位互相传染,也容易传染家人,很难根治。除导致灰指甲外,脚气恶化还会引起脚的局部糜烂以及丹毒,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因此得了脚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
2.足癣合并细菌感染。
此时局部分泌物增多,并且可出现淡黄色脓性分泌物。感染部位红、肿、热、痛。如果没有及时适当抗炎治疗,则可能会出现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窝织炎等。
(1)急性淋巴管炎。俗称红线,中医为“红线疹”,红是因为化脓菌从破损的皮肤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2)丹毒。丹毒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炎症。小腿部位的丹毒又称为“流火”。它是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损伤的皮肤侵入中型或细小淋巴管、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
(3)蜂窝组织炎。中医称瘭疽,一般为继发链球菌感染而引起。也可指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这种病变可发生在皮肤较浅的部位,也可发生在筋膜下或肌肉间的较深部位。
3.癣菌疹
癣菌疹是指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在病灶外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过敏反应。癣菌疹的发生与局部癣病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局部炎症越明显,发生癣菌疹的可能性越大。
(1)汗疱疹型。发病急,在手指两侧、手掌或足跖等处发生绿豆大小的厚壁水疱,水疱内充满浆液,可分散、或集簇。
(2)丹毒样型。皮损为丹毒样红斑,一般不硬,边缘鲜明,比较规则,不痛或稍有痛感,无淋巴管炎。一般无全身症状。
(3)丘疹型。为突然发生的集簇性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须疹。多发生于四肢或泛发于全身。
(4)湿疹型。突然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的大片红斑、丘疹、小疱等多形性皮疹的湿疹样损害,分布对称。

治疗

西医治疗:

病初多因久居湿地或水中工作,外感湿邪、郁久化热,湿热下注则双足起水疱,糜烂流水;

病久湿热燥盛,耗伤阴液,肤失濡养则皮肤肥厚干燥、破裂。

1.湿热下注

证候:密集水疱,糜烂流水,浸yin成片,瘙痒疼痛或有发热,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滑数。辨析:①辨证:本型多见于汗疱型、指间型,以趾间密集水疱,糜烂流水。浸yin成片,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湿热下注则见水疱、糜烂流水;舌苔薄黄,脉滑数为湿热之征。

2.血虚风燥

证候: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瘙痒不流水,舌红苔薄,脉细。

辨析:①辨证:本型多见于鳞屑角化型,以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瘙痒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燥邪伤阴,阴血被耗,肌肤失养则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瘙痒。脉细为血虚风燥之征。

中医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内服汤剂,多选用外治法。

一、外治法

1.潮红湿润者,用雄黄膏或皮脂膏外涂,每日2次。

2.水疱型、脱屑型:均用Ⅰ号癣药水或Ⅱ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每日2~3次;有破裂者用雄黄膏外搽,每日2次;有脓疱者用青黛膏外搽,每日2次。

3.糜烂型:先用半边莲60g,煎汤待温,浸泡患手或患足15分钟,再以雄黄膏或皮脂膏外涂,每日2次。

4.粗糙破裂者,疯油膏或红油外涂,加热烘疗法,每日1~2次;或用烟熏法熏疗。

二、专方验方

1.二矾汤(《外科证冶全书》):白矾,皂矾各120g,儿茶15g,侧柏叶250g,煎汤熏洗。

2.苦矾洗涤剂:苦参50g,明矾30g,花椒10g。上药碾碎,水煎外洗(每次加温水250ml)。煎20分钟,连煎3次一齐混合,1日洗泡2次,每次5~10分钟,早晚各1次。

3.皮癣灵:川槿皮2000g,蛇床子1500g,苦参750g,白鲜皮1500g,明矾1250g,黄柏750g,石部750g。先将上药粉碎,然后加入水杨酸350g,苯甲酸350g,混合均匀,分袋备用(每袋40g)。使用时,1袋药加入盛有1500ml水的盆中,煮沸10分钟,然后待温浸泡手、足30分钟,每日1次,1周为1疗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手足癣,尤对水泡型手足癣疗效为佳。

4.清湿杀虫方:苦参50g,蛇床子50g,蒲公英50g,白鲜皮50g,防风50g,每日1剂,水煎。分首煎及复煎2次浸泡,趁热浸泡效果好,温度以能忍而为宜,每次浸泡15~2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5.鹅掌风验方:百部根50g,冰片粉5g,鹅蹼1对,芝麻油50ml。将鹅蹼1对放在黑瓦上,小火慢慢焙黄碾成粉末,与冰片粉、芝麻油搅成糊状,百部根50g加水1000ml,水煎开到700m1,水温冷到30℃左右。手掌溃烂面先放入水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用棉球擦干。将配制药物涂在溃烂面上,每日3次。


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4.防鞋柜传染脚气。

如果家中有人患脚气,被真菌污染的鞋子在阴暗不通风的鞋柜中,很容易使真菌大量繁殖,而且,散落在鞋柜里的皮屑,也带有很多真菌,本来很干净的鞋子,如果放在这样的鞋柜里,就可能沾染上带菌的皮屑和被邻近的“脏鞋”所污染,感染真菌,如果穿了这样的鞋子,就可能患上脚气或灰指(趾)甲。

因此,专家提醒说,脚气患者不仅要积极用药物治疗上,平时更要注意清洁鞋袜,还要特别注意的是,鞋柜也要经常通风,晾晒;如果鞋柜不能移动,应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是放入干燥剂,祛除潮气。

清洁鞋柜的同时,别忘用干抹布把鞋子擦拭干净,并在鞋内塞入一些用香料,茶叶,竹炭做成的除臭包,以消除病菌,异味。

另外,选择鞋柜时注意,别挑选向里斜放式的,因为这种设计很不利于清洁,而向外斜放式的鞋柜,易拿,易清理。

鞋柜里存放的鞋,最好以家庭成员,分出不同的鞋区,如男用,女用,儿童用等区域,也可以按常用和不太常用来区分,以避免相互间传染。

注意事项

1.要坚持用药,足癣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杀死它。

2.不要乱用药,脚气用药最关键的是应分类型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有人用肤轻松等皮质类固醉药膏来治疗足癣,结果越治越扩展,有人将阿司匹林片压碎撒在糜烂的足趾问,结果形成一个溃疡,长期疼痛不愈,有很多人在皮肤形成红痒斑块时外用皮炎平软膏是一个误区,皮炎平软膏中有大量的激素成分,而这正好是真菌的营养剂,所以在肯定是癣的情况下搽皮炎平,只会越搽越厉害。

3.用药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破溃处不能用酊剂,皮肤变厚,裂口该用软膏,破烂出水时应该到医院,由医生按照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

4.足癣发生继发感染时,局部出现急性炎症,就不能按一般足癣治疗,应该先处理继发感染,如有红肿,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咬喃西林液冷温敷可消炎消肿,必要时还要全身投用抗生素,并按照医生嘱咐适当休息。

相关疾病

皮肤过敏 接触性皮炎 湿疹 丹毒 汗疱疹 疼痛 皮肤病 手足癣 癣菌疹 掌跖脓疱病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