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乳头状瘤

鼻乳头状瘤
鼻乳头状瘤主要发生在鼻腔和鼻窦。国内文献记载,鼻乳头状瘤在鼻和鼻窦良性肿瘤中...

就诊科室:五官科 耳鼻咽喉头颈科 耳鼻喉科 

医生指导:鼻乳头状瘤常见问题 >>

介绍

鼻乳头状瘤主要发生在鼻腔和鼻窦。国内文献记载,鼻乳头状瘤在鼻和鼻窦良性肿瘤中居第二位,约占30%。男女比例为3:1或更高。青少年虽有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以50~60发病率最高。单侧发病。

最新文章

鼻乳头状瘤是什么?

鼻乳头状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鼻乳头状瘤有哪些表现?

鼻乳头状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鼻乳头状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鼻乳头状瘤治疗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1、硬性乳头状瘤好发于鼻前庭,鼻中隔前部。单发,瘤体较小,色灰,质硬,呈乳头或桑椹状。

2、内翻性乳头状瘤大多单侧发病,双侧发病约10%。主要症状为:

(1)单侧鼻塞;

(2)粘脓涕或血涕;

(3)反复鼻出血;

(4)嗅觉减退、甚至失嗅。此外,随肿瘤的生长和累及部位的扩大,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检查:肿瘤外观呈乳头状、息肉样、菜花样或分叶状;一般为广基(多在鼻腔侧壁),质地较硬,可活动;红色或灰红色。


病因

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支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一部分学者根据鼻乳头状瘤具有局部破坏性和易复发的临床特点,认为鼻乳头状瘤是一种真正的上皮组织边缘性肿瘤。

1.肿瘤学说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发病年龄大,局部破坏力强,易复发,常有恶变。

2.病毒学说目前,己知病毒感染可在人体任何部位发生乳头状瘤,故鼻腔和鼻窦也可感染。有人用杂交技术发现肿瘤内有人类乳头状瘤病毒DNA结构。这一发现支持肿瘤发生的病毒感染学说。此外,也有人认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可能与鼻息肉增生、过敏和慢性炎症长期刺激等有关。


检查

1.前鼻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

3.鼻窦X线拍片、CT扫描对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有无骨质吸收或破坏有一定的帮助;对于选择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也有很大的价值。

该病中尤其是内翻型乳头状瘤对骨壁破坏极为常见,骨再建性骨质破坏较多见,提示良性肿瘤特征。侵入性骨破坏应考虑已癌变。


鉴别

硬性乳头状瘤诊断不困难。内翻性乳头状瘤有时外观似鼻息肉,常被误诊。单侧发病、易出血、手术后较快复发和广泛骨质破坏应考虑鼻乳头状瘤。舒适的改变—鼻塞和头痛与肿瘤阻塞及压迫有关。出血和潜在出血与肿瘤组织破坏血管有关。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病情及术后有复发的可能性,必要时需给予放疗


并发症

可引起反复鼻出血,有恶变时出血增多;如肿瘤较大,可向后坠入鼻咽部,使软腭下塌而致发声不清和吞咽障碍;如侵入鼻窦可致面部畸形、溢泪、视力减退等。因手术可有并发症,如术后低眼压、浅前房、前房积血等。


治疗

头状瘤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对于病理证实无癌变者无需放疗,但应长期随访,防止复发及癌变。鼻乳头状瘤属于粘膜上皮源性肿瘤,临床上并非少见,本病好发年龄50-v60岁,男女之比为3组织结构虽属良性,但具有破坏骨质、易复发和恶变的倾向,故被称为癌前状态。


预防

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

确诊后尽早行手术治疗务必完整切除;

术后定期复诊行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


相关疾病

鼻息肉 鼻出血 放疗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