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眼肿瘤包括眼睑、结膜、眼球各层组织(角膜、巩膜、葡萄膜和视网膜)以及眼附件(泪器、眼眶和眶周结构)的肿瘤。无论良性或是恶性肿瘤均可损害眼部组织及其功能,若是恶性肿瘤如结膜鳞癌、恶性黑色素瘤、眼睑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等,可损害眼球及视功能,并可向眶周、颅内扩散或全身转移。全身某些部位器官组织的恶性肿瘤也可转移至眼部,但若是通过视神经孔或眶上裂向颅内扩展生长,也可威胁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后果。
最新文章
症状
1.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2.起病急,发展快,并迅速发展,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眼球多向外下突出,可在数日内即达相当程度。
3.内上眶常可能触及质地坚实的肿块。
4.可早期出现。
5.可伴结膜,视力下降和部位不明确的疼痛,如肿瘤侵入颅内,可引起颅内高压症状。
6.眼底可有视乳头水肿和视网膜受压表现。
7.影象检查示眼眶内实性肿物,边界尚清楚,均质性。
8.病变迅速向颅腔、鼻腔、副鼻窦或口腔蔓延,患者全身、厌食及烦燥不安。
病因
眼部肿瘤尤其是眼睑、结膜、角膜及眼内肿物位于体表,常影响视力,易被患者和家属发现,眼眶肿瘤常引起视功能变化,眼突和眼球位置异常,常促使患者到专科就诊。
原因多见于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与遗传因素等,熏烟熏酒、饮食不当、熬夜或局部理化因素刺激等都是很容易导致发作的情况的。
还有别处的肿瘤转移而导致的转移瘤。
检查
1.注意肿瘤位置、大小、境界、色泽、形状、坚度,有无压痛及波动,有无破溃,与深部或邻近组织粘连情况,能否移动,眼睑和眼眶附近听诊有无杂音等。
2.检查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如脑、骨骼、胸部及腹部脏器等。必要时,请有关科会诊,区别眼部为原发性或转移性。
3.检查视力、视野,眼球突出方向、突出度,眼球运动,眼压,眼底,必要时作巩膜透照或放射性核素32P测定,B型超声检查。
4.X线摄片检查眶骨及视神经孔。有条件时可作眶静脉造影及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l)检查。
5.检查全身情况,必要时查肝功及肾功。
6.情况许可时取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
鉴别
无特殊鉴别方法,可依据病史和症状、眼部检查、全身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与眼部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并发症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1、眼球运动障碍及上睑下垂:
眼外肌功能障碍多与外侧开眶影响外直肌有关,提上睑肌损伤多与眶上部手术进路有关,特别是经眉弓皮肤切口。而一些恶性肿瘤与肌肉、神经或血管分界不清,也是造成该并发症的原因之一。术中需正确辨认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关系,在切除肿物前将肌肉缝线作标志,以避免损伤肌肉。
2、视力下降或丧失:
视力丧失的原因有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视神经损伤、急性高眶压、血肿压迫视神经[2]。详尽的术前检查、正确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有助于避免视力丧失的发生。一眶多瘤、眶尖部肿瘤、与视神经黏连肿瘤等是发生视力丧失的高危因素。
3、感觉障碍:
三叉神经分支损伤时可引起面部感觉障碍。轻度损伤多在3~6个月自行恢复,超过6个月未能恢复者为永久性损害。
4、瞳孔散大:
瞳孔形状改变可表现为一致性扩大或象限性扩大,前者可能损伤了睫状神经节或其主干,后者多为损伤了区域性睫状短神经所致。肌肉圆锥内的手术操作较易发生此类并发症。
5、出血、感染、角膜上皮损伤:
正确的操作和处理是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的。
原发肿瘤通过血道转移至肺,肝,骨,脑,皮下组织等部位引发的相应的临床症状。
治疗
治疗的方式要参照病灶的大小、位置、恶性程度、以及病患的年龄而定。治疗可采用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雷射手术等方法。一般良性肿瘤,若病灶不大,则可追踪观察,若肿瘤大到影响视力或外观,则可采用激光或手术切除法。总的处理原则是去除病变,同时注意保护眼睑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正常解剖位置,兼顾容貌外观。恶性肿瘤则在肿瘤切除干净后,须并用眼睑重建手术或放射治疗。治疗原则首先是完全去除病变。
预防
预防: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一旦发病,应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