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渗

中渗
中渗是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cho...

就诊科室:五官科 眼科 眼科综合 

医生指导:中渗常见问题 >>

介绍

中渗是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exudativechorioretinopathy)的简称,又称Rieger中心性视网膜炎、青年性出血性黄斑病变。是发生于黄斑部及其周围的孤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

最新文章

中渗会有什么症状?

中渗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中渗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治疗中渗的方法有哪些?

中渗是什么?

更多文章>>

症状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症状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眼底改变:黄斑部局限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渗出,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稍隆起,大小约为1/4~1个乳头直径,病灶周围有弧形或环形出血及硬性脂类渗出,并可伴有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晚期病变吸收瘢痕组织形成。

病因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病因至今未明,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弓形体病、组织胞浆菌病、阿米巴病梨形鞭毛虫病、弓蛔虫病、梅毒和结核等因素有关。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本病的发病机制,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视网膜下脉络膜起源的新生血管的侵入而导致的黄斑出血和渗出。

检查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检查诊断:1.视野检查有中心暗点;2.眼底表现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大小约为1/4~3/2视盘直径(PD)以1PD以下为多见。3.荧光血管造影:可见来源于脉络膜的色素上皮下或神经上皮下的新生血管,周围出血形成荧光遮蔽。

鉴别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该病累及脉络膜和视网膜,目前较为通用的名称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患者中A型行为特征者比较常见,发病前常伴有应激情况发生,如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此时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水平升高。患者常表现为轻度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中心或旁中心暗点;对比敏感度降低;由于黄斑区浆液性脱离导致患者远视性屈光改变等。
中间葡萄膜炎(intermediateuveitis):是一组主要累及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基底部、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典型地表现为睫状体平坦部的雪堤样病变。

并发症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并发症是视网膜出血甚至玻璃体积血等。
玻璃体积血是眼外伤或眼底血管性疾病造成视力危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一方面积血使屈光间质混浊,妨碍光线达到视网膜,而且对玻璃体结构和邻近组织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机体对积血的反应可使血液逐渐被清除在不同的病例,玻璃体积血的后果有很大不同,应根据原发伤病、玻璃体积血量的多少、出血吸收的情况及眼部反应的表现等,适时恰当进行临床处理。

治疗

由于本病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无有效方法,只能视病情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西药治疗:可针对全身疾病给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及多种维生素,结合血管扩张药物以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常用的药物有芦丁、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也有人主张用钙剂以减少毛细血管的出血,后期可加用安妥碘肌注,但疗效均不明显。
2中医药治疗:在用西药治疗的同时,宜及早配合使用中药以提高疗效。一些医家依辨证和辨病的不同,提出以下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①肝气郁结型: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凉血。选方:丹栀逍遥散加减。②阴虚火旺型:治则:滋阴降火,活血化瘀。选方:知柏地黄汤加活血化瘀药,如黄斑病变趋于机化者加软坚散结药。③脾虚气弱型:治则:补益心脾,活血化瘀。选方:参苓白术散、归脾汤加活血化瘀药。
辨病论治:①活动期:治则:清热凉血,止血活血。②恢复期:治则:健脾益气,活血化瘀。③瘢痕期:治则: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也有医家根据3种不同的症型,主张分而治之:①肝气郁结型: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凉血。选方:丹栀逍遥散加减。②脾虚气弱型:治则:健脾益气,化痰利水。选方:六君子汤合四苓散加减:③肝肾阴虚型: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选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还有医家依据辨证论治提出如下方法:①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②热入血分:治法:凉血止血。方药:凉血止渗汤。③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活血。方药:逍遥散加味。④肝肾亏虚: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
也有根据黄斑出血情况,建议如下分期治疗:①出血期:以凉血止血为主。②瘀血期:宜活血化瘀。③吸收期:在活血化瘀基础上重用黄芪以补其气,使气血运行通畅。同时加服杞菊地黄丸以补益肝肾,巩固疗效。有渗出时,可加用利水的茯苓、车前子,使渗出物吸收。因本病病情缠绵,久病必虚,后期可在软坚散结的基础上重用补气药,如黄芪、党参等以提高视力。还有不少医家提出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除中药外,针刺治疗本病也有一定作用,可使气机调达,气血通畅,加快出血的吸收,减少后期并发症的产生。取穴:选用球后、睛明、瞳子NFDA1、翳明、风池、合谷,每次选2~3穴,针刺患侧。肝郁气滞者加针支沟;肝肾阴虚者加针肝俞、肾俞、三阴交;脾虚者加针足三里。每日或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5d后,再进行第2疗程的治疗。
3激光疗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本病新生血管的侵入往往先于出血存在。临床观察用激光治疗最有效。光凝治疗的目的在于增进或保留部分有用的中心视力,但选择适应证时应相当慎重,一般应对活动期的患者进行光凝治疗。应对位于毛细血管拱环外非乳头黄斑束间的新生血管进行光凝,黄斑周围的出血区禁忌光凝。
在选用激光治疗时,对于激光的种类、波长、能量及光斑的大小等方面有不同意见。有主张用氩激光中的纯绿光,也有人指出用氪红激光治疗中心凹无血管区200μm内的脉络膜新血管效果较好,并可避免损伤感光细胞。但有认为在治疗由组织胞浆菌病所致中渗的中心凹外脉络膜新生血管时,氪红激光的疗效并不优于氩绿激光。
冀天恩等对60例患者的治疗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88.9%渗出灶位于黄斑中心凹或其边缘,如行激光凝固必然使中心凹受到破坏,只有少数位于中心凹以外的病灶可望取得较好的效果,故激光治疗的适应证范围是很小的。
4手术治疗:目前,本病尚无特效药物可控制其发展,而激光治疗又有以下缺点:①中心凹下及中心凹旁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subretinal
neovasculature,SRNV)限制了激光治疗的实施;②激光治疗后SRNV的复发率相当高,且向中心凹下发展;③当SRNV表面有较大量出血时,激光治疗难以进行。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了SRNV及出血的手术治疗,但其适应证各学者标准不一。Lamber的手术指征是:①明确的中心凹下及整个黄斑中心凹无血管拱环内的新生血管形成和/或出血;②最佳矫正视力≤20/200;③术前处于最少的视网膜下出血状态;④伴有渗出性黄斑脱离。对符合以上条件的自愿患者可实施手术治疗。Berger的手术指征是:①FFA证实黄斑中心凹下有新生血管形成;②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下降,通常到20/200~20/400;③无黄斑中心凹光凝史及Humphrey30-2型视野测试有中心暗点;④新生血管范围小于3DD;⑤无其他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的眼疾;⑥患者自愿手术。其它学者的手术指征均大同小异。

预防

本病由于炎症引起黄斑损害,所以视力预后较差,关键在于早期治疗,并寻找致病因素,在治疗眼病同时治疗全身病,急性期要注意休息,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有新生血管时,最好也进行镭射治疗,通过综合措施促进渗出及出血的吸收,有部分病例由于早期治疗也能恢复较好视力。

相关疾病

黄斑变性 中浆  网膜炎 水肿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