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疫情期间,这些健康谣言你肯定信过

快问医学团队审核通过

虽然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但去伪存真的打假行动从未停止,而健康类谣言作为人民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一直拥有较高的讨论热度。

“维C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盐水漱口可以防病毒”;“放烟花爆竹可以预防瘟疫”……这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谣言都曾在互联网上掀起讨论热潮。

3月16日,在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家庭报、健康中国、腾讯新闻、快手联合举办,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315+E云打假健康科普晚会上,由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腾讯较真、腾讯指数联合发布了“疫情期间健康类谣言榜单”,分别选出健康饮食类谣言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TOP10和科学防护类谣言TOP10,这些谣言你是否也曾中过招?

 

健康饮食类谣言TOP10

  

1.水果蔬菜表面有新型冠状病毒会使人感染

查证要点:

通过果蔬传染新冠病毒,需要三个条件:

1、果蔬上有足够量的病毒(比如感染病人对着它打喷嚏或者呼气);

2、病毒在失去感染能力之前被接触到(李兰娟院士表示,新冠病毒在空气中可以存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但两小时就传染能力就下降了);

3、手接触到病毒然后又接触了眼睛、鼻子或者嘴。

充分清洗,可以洗掉上面“万一存在的病毒”,蔬菜加热做熟也会把病毒杀灭。综上,不用担心病毒通过果蔬传播,做好正常的清洗烹饪就可以了。

 

2.维C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查证要点:

维生素C存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是人类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抗氧化,辅助合成胶原蛋白,维持免疫功能等功效。

维生素C预防感冒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但实际上,美国FDA曾指出,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任何有力证据证明,维生素C具有防治感冒的作用。我国维生素C的药品说明书中,也没有发现防治感冒的任何信息。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是一种新型病毒,目前我们对它还充满了未知,也没有任何临床实例或研究证据表明维生素C能预防这类病毒的感染。

 

3.大量喝水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查证要点:

大量喝水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乙类传染病,人群对其普遍易感,预防的关键是不接触传染源。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在上皮细胞中增殖,大量喝水并不能阻止病毒进入呼吸道,目前也并无证据表明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多喝水能保持喉咙湿润,促进身体代谢废物的排泄,日常多喝水有好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天喝水 7~8 杯(1500~1700毫升),保持这个量就可以,水喝得太多反而容易使体内电解质失衡(钠、钾离子大量流失)、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及C族)更易流失。

对心功能差,慢性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喝水太多反而会加重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水量。

 

4.喝茶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查证要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乙类传染病,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只能从三个方面入手预防感染:隔离传染源、使用消毒等方法切断传播途径,和通过戴口罩、勤洗手等做好自身防护。其他方法没有证据显示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茶中含有多种保健和药理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被报道有一定的抗氧化或提高免疫力的功能,但这与“喝茶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并不能划上等号。

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的研究检测结论为体外培养检测。体外试验对病毒有抑制作用并不能表明体内试验会有同样的结果,还需要经历临床试验才能证明其作用于新冠病毒的疗效。因此,仅凭此项体外细胞实验的结果尚无法得出“喝茶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结论。

 

5.适量饮酒可以抵抗新型冠状病毒

查证要点:

把“适量饮酒”写入防疫建议,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想当然。国家疾控中心的何丽处长直接表示:“通过饮酒来抵抗病毒,来防疫这个肺炎,没有什么道理”。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只是一个选择性呈现数据的营销噱头。只要饮酒就会增加癌症风险,喝得越多,风险就越高。

 

6.乳铁蛋白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查证要点:

有一些初步研究显示乳铁蛋白对于婴儿可能有一定的健康益处,被演绎成了“吃乳铁蛋白增强免疫力”,然后进一步演绎成“防新型冠状病毒”。其实这是一种营销忽悠。

 

7.大蒜水可以治好冠状病毒肺炎

查证要点:

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没有特效药物,都是对症处理,即使是目前提示有效的抗HIV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也只是在临床研究和试用阶段。

大蒜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大蒜油,据传可以抗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理由是里面含有一个叫大蒜油的活性成分。但最新的文献研究发现大蒜油的药理作用基本停留在动物模型或体外实验,目前还缺乏体内实验及临床实验的证据。

退一万步讲,即使大蒜有抗病毒的作用也没办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因为这是一个呼吸道疾病,除了经口进入,还会通过鼻腔、不干净的手揉眼睛等进行传染,喝大蒜水既不能当口罩那样的物理阻挡也做不了化学预防,而且还难喝,大家就不要自讨苦吃喝大蒜水了。

 

8.吃海鲜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查证要点:

海鲜不会传染新型冠状病毒。尽管此次疾病的起源是武汉的一个海鲜市场,但不太可能是吃海鲜吃出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可能是因为非法贩卖的野生动物。

此次引发武汉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Beta冠状病毒属(Betacoronavirus),从进化起源和病毒的亲缘关系上来说,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导致2002年“非典”)有70%左右的相似度。由于包括SARS在内的多种冠状病毒都在各类蝙蝠中有发现,目前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从蝙蝠到人的传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中间宿主,目前看可能是蛇。

尽管不是海鲜引起的,不过也需要注意,吃海鲜时一定要做熟。

 

9.牛蛙、甲鱼等已被列入禁食名单

查证要点:

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2月20日向中新社表示,三部委尚未发布相关野生动物名录,更没有发布禁食名单。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对于甲鱼、牛蛙类水生物种,3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表示,包括中华鳖、乌龟在内的绝大多数养殖龟鳖,和蛙类中的牛蛙、美国青蛙两个引进种可以养殖食用。

 

10.吃槟榔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查证要点:

目前没有看到任何科学证据显示槟榔能够预防或者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此外,在世卫组织的致癌物名单中,槟榔被分为1类致癌物。

 

科学防护类谣言TOP10

 

1.预防肺炎的疫苗能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查证要点:

肺炎球菌疫苗和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肺炎疫苗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不同于以往已发现的病毒,它需要自己的疫苗。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针对它的疫苗,世卫组织也在支持疫苗的研发工作。

虽然已有的疫苗对新型冠状病毒并不有效,但接种针对呼吸道疾病的疫苗能够保护健康,因此也强烈建议接种。

 

2.带呼吸阀的N95口罩没有防护新冠病毒的作用

查证要点:

目前还没有研究比较不同型号的N95口罩在预防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方面的作用差别,但有国外机构对不同口罩过滤0.01微米级颗粒的效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有呼吸阀的3种3M口罩的过滤微粒效率排在前3位,甚至优于不带呼吸阀的型号。

可以认为,只要是合格的N95口罩,并按正确的方式佩戴,有没有呼吸阀并不是非常重要,都能够达到防护的效果。需要提醒的是,因为带呼吸阀的口罩是单向阀门,呼出的气体没有经过过滤层,确诊和疑似病人不应该佩戴此类口罩。

 

3.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

查证要点:

钟南山院士并未给出盐水漱口防病毒的建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辟谣。

在生活中我们用盐来防腐是利用了渗透压差的原理,即当用高浓度盐水时,细胞内相对低浓度的细胞质会向高浓度的细胞外发生转移,从而导致细胞脱水、死亡。但是指望用淡盐水漱口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是不现实的。

第一,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粘膜侵入人体,漱口清洁的是消化道,从解剖部位来说是南辕北辙。

第二,冠状病毒都是由RNA分子和蛋白质包膜构成的,并不具有细菌那样的完整细胞结构。因此渗透压杀菌的原理对它是无效的。

第三,用来漱口的一般是淡盐水,很难达到杀菌的浓度,就算配制时的浓度高,漱口后也会被不断分泌的唾液迅速稀释。

 

4.口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成功

查证要点:

首先, 要能称一个东西是疫苗,至少也得显示出它能诱导产生抗体。如果口服“疫苗”的黄金海教授能够验一下血,证明血液中有抗S蛋白的抗体,那至少可以表明这一步是成功的,基本上可以称这个酵母为“疫苗”了。可新闻只提到“黄金海教授本人已经4倍量口服样品无任何副反应”,并未提到血液中是否产生抗体。

疫苗诱导出抗体之后还需要证明抗体有保护能力,减少病毒感染。如果做到这一步,就可以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有保护性的疫苗了。通常这一步,也是先要用动物来做实验。之后,还需要一些安全性的动物实验数据,才可以申请进行临床试验。很显然,酵母疫苗并没有做这些,所以不但不能说研制成功,甚至都不能认为它可以作为疫苗来使用。

 

5.小磨香油滴在鼻孔可以阻断一切的流感和瘟疫传染

查证要点:

流感和瘟疫由病毒侵染所致。鼻孔里涂香油既阻止不了它们进入人体,也影响不了它们的复制,对流感和瘟疫起不了什么作用。

 

6.放烟花爆竹可以预防瘟疫

查证要点:

农业上确实有在大棚中燃烧硫磺杀灭害虫细菌的做法,但没有将硫化物用于医疗环境中的做法,因为硫化物本身对人的呼吸系统就有损伤,也没有证据支持这种做法对病毒有效,而在室外燃放爆竹,根本无法达到可以杀灭病毒的有效浓度。

不管是白醋还是爆竹,只要不是国家标准中的手段,均不推荐作为空气消毒的方法,因为要么达不到有效浓度,要么是对人体的损伤作用比潜在的消毒作用更加突出。即使是国标推荐的熏蒸消毒法,一般也只用于医疗场所,普通家庭定期开窗换气即可。

 

7.把卫生巾当做口罩来用可以防病毒

查证要点:

防菌卫生巾和护垫主要针对的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研究显示防菌卫生巾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要防住这类飞沫,依靠的是口罩的颗粒过滤效率,而卫生巾和护垫没有证据显示出有这种防护力。

有颗粒物防护功能的口罩一旦变湿,会破坏口罩的屏障,导致病毒进入,但口罩变湿主要是和呼吸有关,卫生巾或护垫虽然可以防水,但贴在外面意义不大,贴在里面又因为透气性差,可能会影响呼吸。

 

8.多洗热水澡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查证要点:

洗热水澡,一般来说都无法改变体内的温度,如果真的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仅仅靠调高室内温度或者洗热水澡,都无法有效杀死体内新型冠状病毒。

不反对洗热水澡,但是应该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对于皮肤表面沾染的病毒,可以通过酒精消毒或者肥皂清洗去除,一般温水澡也可以清洁身体,预防疾病,不必盲目追求高水温。

洗澡之后,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状态不稳定,从而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各种病原体,而引发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9.口罩里垫一张对折的纸巾可延长口罩使用时间

查证要点:

普通人用的口罩一般分为三层,外层为防渗透层、中间为熔喷无纺布过滤层、内层为吸湿层。其中,中间的熔喷层是极细密且带静电的内层过滤布,可以吸附病菌,达到保护作用,口罩使用时间越长,过滤效果越差。

而普通的卫生纸巾最多能吸收口腔喷出的水蒸气,不能替代过滤作用。最多能让大家心理上有“被阻隔了一下,口罩还干净”的假象,实际上病毒只有100nm左右,非常非常小。

另外,口罩对不同使用人群,有不同的理解。以医用外科口罩为例,如果是健康人佩戴,外面颜色深的部分是污染区;如果是患者佩戴,里面颜色浅的是污染区,频繁更换纸巾也是增加手污染的风险因素。所以,垫纸巾这个操作本身的意义不大,不建议大家这么做。

 

10.使用二氧化氯贴片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查证要点:

二氧化氯在理论上可以杀灭新冠病毒,但它并不如贴片/消毒卡等产品的宣传所说“无毒无害”。美国国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给出的职业暴露剂量建议是小于0.1ppm,超过5ppm就达到危险范围。

虽然低浓度下二氧化氯无害。但贴片/消毒卡若溅水或空气湿度过大则可能放出大量二氧化氯,不利于人体健康。

“诊疗指南”中所说的含氯消毒液指的是对表面进行擦拭和喷洒杀灭病毒,对预防新冠病毒而言,不需要对人身体周围的空气进行消毒。佩戴二氧化氯贴片无法防飞沫,因此也不能有效预防感染。此外,广告宣传的在身体周围形成“保护空间”更是无稽之谈,空气流动显然会急剧改变二氧化氯的浓度。

【本文内容来源:健康传播公众号】

感觉有用 科普
推荐阅读
找医生 发现 新人一元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