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份名称:删除E1B-55kD和E2区基因片段(78.3-85.8mu)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颗粒。辅料名称:氯化钠﹑氯化钾﹑甘油﹑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
本品为乳白色混悬液。
5.0×10(11次方)vp/0.5ml/支。
本品属可复制型病毒,勿与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同时使用。
本品的I﹑II和III期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在使用过本品的213例 受试者中, 1.本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反应﹑非感染性发热﹑白细胞粒细胞减少和包括寒颤﹑头痛﹑肌痛﹑乏力在内的流感样症状。 2.流感样症状一般持续7~9天后可自行消失,其他不良反应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可恢复。 3.I期临床试验15例晚期复发难治肿瘤受试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28~75岁,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反应(5/15),按NCI毒性分级,I级(4/5)﹑Ⅲ级(1/5);流感样症状(2/15),均为I/II级。II期临床试验106例晚期复发或难治肿瘤受试者中,男性71例,女性35例,年龄18~78岁,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19/106),其中,I/II级(18/19)﹑III级(1/19);局部反应(31/106),均为I/II级;流感样症状(16/106),均为I/II级。Ⅲ期临床试验160例头颈部鳞癌化疗初治受试者中,男性126例,女性。4例,年龄24~77岁。 4.接受本品注射的92例受试者中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42/92),其中,I/II级(37/42)﹑Ⅲ级(5/42);局部反应(26/92),均为I/II级;流感样症状(9/92),均为I/II级。 5.另外,本品有可能增加化疗药物对白细胞的抑制作用,但对症处理后可恢复正常。 国外类似药物临床研究表明,复制型腺病毒局部瘤内注射联合5-FU加顺铂治疗复发难治性头颈部肿瘤的37例患者中,52%(20/37)出现局部注射疼痛,大多数病人为I/II级,持续时间一般小于24小时。有1例病人因为局部 疼痛停止治疗。少数病人出现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34%(12/37),乏力47%(17/37)和/或寒战24%(9/37)。 6.另外,不能除外与该治疗有关的Ⅲ或IV级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16%﹑粘膜病变8%﹑晕厥5%﹑肾功能衰竭5%﹑面部水肿5%和食欲不振。%。根据国外腺病毒生物治疗的文献报道,5型腺病毒注射后可能的不良反应还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支气管炎﹑胃肠炎﹑肝炎﹑膀胱炎和结膜炎,一般为自限性,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1.有同类生物制剂过敏史者。 2.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者。 3.有未经控制的活动性感染者。 4.正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者。 5.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者。 6.哺乳﹑妊娠期妇女。
1.本品仅限于鼻咽癌高发地区三级甲等医院使用,且需要在有肿瘤基因/病毒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2.本品为瘤内注射用药,使用时应考虑穿刺导致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3.本品为乳白色混悬液,如遇浑浊﹑沉淀等现象或药瓶出现裂缝﹑破损时禁用。本品开启后应一次用完。 4.本品需–20℃冷藏保存,取出后应尽快使用,避免反复冻融或室温放置过久而导致药效下降。 5.操作时避免使药液产生泡沫,如本品与皮肤或物品表面意外接触,应立即用75%酒精擦拭,再以清水冲洗。如本品溅入眼睛﹑口和鼻等粘膜,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 6.注射操作所用注射器﹑容器等物品需经消毒处理后废弃。 7.应严格按本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使用本品,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给药途径。
-20℃以下保存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