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主要成份:盐酸柔红霉素。
本品为红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20mg(按C27H29NO10计)
可与泼尼松、阿糖胞苷或长春碱等合用,以增加其疗效。
骨髓抑制及心脏毒性是最重要的不良反应(见注意事项)。脱发是常见不良反应,不过治疗停止后可恢复正常。口腔炎如果不是由于肿瘤本身所表现的,会在注射药物5-10天后出现,其特点是溃烂区域的疼痛,特别是在舌两侧有舌下粘膜区域。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如果注射柔红霉素发生药物外渗会导致严重的坏死。有报导,选用小静脉注射或一条静脉重复多次注射,可造成静脉硬化症(见给药途径)。
资料总结显示,柔红霉素因有增加心脏毒性作用的危险,而不适用于那些有心脏病史的病人,所以对有严重或有潜在心脏病患者,不提倡用该药,对有严重感染患者亦不提倡用该药。
1.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血象、肝功能及心电图变化,异常时应减量或停药。 2.本药只能用于静脉注射。 3.静脉注射时应注意部位和方法,尽可能慢,以防止引起血管疼痛,静脉炎和形成血栓。 4.静脉注射时应注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组织损坏和坏死。 在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使用柔红霉素的病人须住院,治疗在持续的监控下进行。 柔红霉素可迅速溶解肿瘤细胞而致血中尿素和尿酸升高。所以在治疗的第一周,至少需监测3至4次血浆尿素和尿酸水平。在严重的病例中,应给予充足的液体和别嘌醇,以避免尿酸性肾病。 柔红霉素对所有病人都有骨髓抑制作用,对某些病人甚至有严重的骨髓再生障碍。所以在开始治疗之前,应时常注意药物的骨髓毒性,从而做好充分的支持疗法准备,如应用抗生素、输血、输血小板成分,最后也可输白细胞。治疗的第一周必须每日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 在治疗开始及治疗期,提倡用一般实验室的检验如测SGOT、SGPT、碱性磷酸酶(AKP)、胆红素和BSP来评估病人的肝功能。 须特别注意,柔红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如果柔红霉素的累积总量在20mg/kg的限量以下,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是很小的,约2%。但如果累积总量过高,则发生率就相应增加。联合治疗(放疗及应用其他潜在心脏毒性的药物治疗)或有与病症相关的临床情况,如贫血、感染、心包或心肌浸润都会加强柔红霉素的心脏毒性。心力衰竭有可能在完全缓解期发生或在停用柔红霉素治疗几周后发生,而且一般常用的内科治疗并不能改善心力衰竭。每一治疗周期之前及之后,都值得做基础心电图。心电图的改变,如T波低平或倒置,或S-T段下降,或心律失常发作,并不认为是停止用药的指征。现在认为QRS波低电压是心脏毒性较为特异的表现。如果发生QRS波低电压,须慎重权衡继续用药治疗的益处与发生不可逆心脏损害危险性两者间的利害关系。在累积总量很高时,心力衰竭可随时发生,而心电图预先无任何改变。 柔红霉素引起男性和女性不育,引起畸胎或对胎儿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尚未得到足够评估。实验室资料显示柔红霉素可能引起胎儿生存力下降。故此,须慎重权衡孕妇用药的益处与药物对胎儿或胚胎潜在毒性两者间的利害关系。有报导指出,柔红霉素象其它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一样对特定实验模型动物有潜在致癌作用。 注射柔红霉素后1~2天,尿液可呈桔红色。如果皮肤或粘膜意外接触到柔红霉素溶液,应立即彻底冲洗,虽然柔红霉素显示有部份抗菌活性,但决不用作抗菌素。
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不超过20℃)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