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卡马西平片
主治疾病:胰岛素瘤,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β细胞瘤,胰岛瘤,躁狂症,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癫痫,全身发作,颞叶癫痫,颞叶性癫痫,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性抽搐,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
生产厂商: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2279
卡马西平。
本品为白色片。
铝塑包装,0.2g×30片。
)。 1. 成人 初始剂量每次100-200mg(半片-1片),每天1-2次。逐渐增加剂量直至最佳疗效[通常为每次400mg(2片),每天2-3次]。某些病人需加至每天1600mg(8片),甚至每天2000mg(10片)。 2. 儿童 每天10-20mg/kg体重。 12个月以下,100-200mg(半片-1片)/天。 1-5岁,200-400mg(1-2片)/天。 6-10岁,400-600mg(2-3片)/天。 11-15岁,600-1000mg(3-5片)/天,分次服用。 推荐:4岁或4岁以下儿童,初始剂量在20-60mg/天,然后隔日增加20-60mg。 4岁以上儿童,初始剂量可100mg(半片)/天,然后每周增加100mg。 3. 三叉神经痛 初始剂量:200-400mg(1-2片)/天,逐渐增加至疼痛缓解[通常每次200mg(1片),每天3-4次],然后剂量逐渐减小至最低可维持剂量。推荐老年患者的初始剂量为每次100mg(半片),每天2次。 4. 戒酒综合症 平均剂量:每次200mg(1片),每天3-4次。对严重的病例,最初几天剂量可增加[如:加至每次400mg(2片),每天3次]。对有严重戒断症状的病人,治疗初期卡马西平应与镇静催眠药合用(如:氯美噻唑、氯氮)。急性期过后,卡马西平可继续作为单独治疗用药。 5. 中枢性尿崩症 成人平均剂量,每次200mg(1片),每天2-3次。儿童剂量应减至与其年龄和体重比例相适。 6. 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 平均剂量:每次200mg(1片),每天2-4次。 7. 躁狂症的治疗和躁郁症的预防治疗 剂量范围:约400-1600mg(2-8片)/天。通常剂量为400-600mg(2-3片)/天。分2-3次服用。对急性躁狂症,应较快的增加剂量。而为了预防躁狂抑郁症,应用小的剂量间隔逐渐增加剂量,以确保理想的耐受性。
特别是在用卡马西平治疗初期,或初始服药量太大或老年患者服用,偶尔或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共济失调、嗜睡、疲劳、复视)。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以及皮肤过敏反应。 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通常在几天内自行减轻或减少剂量后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可能是剂量过高或是血药浓度明显波动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降低每日剂量服用并将它分成3-4次服用。
1. 已知对卡马西平和相关结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过敏者。2. 房室传导阻滞者。3. 血清铁严重异常。4. 有骨髓抑制史的患者。5. 具有肝卟啉病病史的患者(如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变异型卟啉症、迟发性皮肤卟啉症),严重肝功能不全等病史者。6. 理论上(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结构相似的)卡马西平应避免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合用(参见【药物相互作用】)。在服用卡马西平之前,停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至少两周,若临床状况允许可更长。
1.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有交叉过敏反应。 2. 用药期间注意检查:全血细胞检查(包括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血清铁,应经常复查达2~3年),尿常规,肝功能,眼科检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 3. 一般疼痛不要用本品。 4. 糖尿病人可能引起尿糖增加,应注意。 5. 癫?患者不能突然撤药。 6. 已用其他抗癫?药的病人,本品用量应逐渐递增,治疗4周后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避免自身诱导所致血药浓度下降。 7.下列情况应停药:肝中毒或骨髓抑制症状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或皮疹出现。 8. 用于特异性疼痛综合征止痛时,如果疼痛完全缓解,应每月减量至停药。 9. 饭后服用可减少胃肠反应,漏服时应尽快补服,不可一次服双倍量,可一日内分次补足。 10.下列情况应慎用:乙醇中毒,心脏损害,冠心病,糖尿病,青光眼,对其他药物有血液反应史者(易诱发骨髓抑制),肝病,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或其他内分泌紊乱,尿潴留,肾病。
遮光,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