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主要成分是甘精胰岛素。
本品为为无色澄清溶液。
每毫升注射液含3.64mg甘精胰岛素活性物质,相当于100IU人胰岛素。10ml:1000单位/支×1支。
1. 许多物质影响葡萄糖代谢,可能需酌情调整甘精胰岛素用量。 2. 可能促使血糖降低、增加低血糖发作的物质有:口服降糖药物、ACE抑制剂、丙吡胺、贝特类、氟西汀、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已酮可可碱、丙氧芬、水杨酸以及磺胺类抗生素。 3. 可能减弱降糖作用的物质有:皮质类固醇、丹那唑、二氮嗪、利尿剂、拟交感药(如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胰高血糖素、异烟肼、酚噻嗪衍生物、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雌激素 和孕激素(口服避孕药)。 4. β受体阻滞剂、可乐定、锂盐或酒精可能加强或减弱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喷他脒可能引起低血糖,有时伴继发高血糖。 5. 用β受体阻滞剂、可乐定、胍乙啶和利血平等影响交感神经的药物后,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作用的征兆可能减弱或缺如。 6. 配伍禁忌: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切勿同任何其他产品相混合。确保注射器不含任何其他物质。
1. 低血糖反应:一般而言,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注射胰岛素的剂量高于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严重的低血糖,特别是复发的,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长期或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有可能危及生命。许多患者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体征早于神经性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的出现。一般而言,血糖下降幅度越大和越快,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征兆和症状就越明显。 2. 眼睛:血糖控制明显改变时,由于晶体肿胀及折射系数的暂时性改变,可能发生一过性视力障碍。长期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然而因强化胰岛素治疗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可能暂时性恶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特别是尚未用激光凝固治疗者,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时可能发生一过性黑蒙。 3. 脂肪营养不良:与其他胰岛素治疗一样,在注射部位可能发生脂肪营养不良,而延缓局部胰岛素的吸收。在用甘精胰岛素等疗法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到,1-2%的病人发生脂肪组织增厚,而脂肪组织萎缩的则很少见,在某一注射区内经常轮换注射部位可能有助于减少或预防发生上述改变。 4. 注射部位和过敏反应:在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到3%~4%的病人在注射部位有反应。这些反应包括发红、疼痛、瘙痒、荨麻疹、肿胀或炎症。多数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轻微反应,通常在数天或数周内恢复。对胰岛素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是罕见的。对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或赋形剂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包括全身性的皮肤反应、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休克,甚至威胁生命。 5. 其他反应:胰岛素治疗可能诱发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在临床研究中,对人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有交叉反应的抗体出现频率与出现在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相同。在极少数病例中,由于上述胰岛素抗体的存在,应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以纠正高或低血糖的趋势。 6. 罕见胰岛素产生的钠潴留和水肿,特别是用强化胰岛素疗法改善先前不好的代谢控制时,须加注意。
对甘精胰岛素或其注射液中任何一种赋形剂过敏者。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不能选用甘精胰岛素,推荐静脉注射常规胰岛素。 2. 由于经验有限,儿童、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 3. 肾功能损害患者由于胰岛素的代谢减慢,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老年人及进行性肾功能衰退患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逐渐减少。 4. 严重肝损害患者由于葡萄糖异生能力降低及胰岛素代谢降低,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 5. 对血糖控制不好,或有高血糖症或低血糖发作倾向的患者,在考虑调整剂量之前,应全面回顾患者是否按预期的方案治疗、注射部位、正确的注射技术以及所有其他的相关因素。 6. 低血糖反应: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取决于所用胰岛素的作用特性,因此可能随着治疗方案的改变而改变。由于甘精胰岛素持续提供基础胰岛素,可以预料,夜间低血糖较少见。而清晨低血糖较之常见。 在低血糖有特殊临床意义的患者中,应特别加以注意并加强血糖监测,如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明显狭窄的患者(低血糖的心脑并发症的危险)以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尚未经光凝固法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后有暂时性黑蒙的危险)。7. 患者应被告知在什么情况下低血糖的警告症状会不明显。低血糖的警告症状可能改变、不明显或不出现的患者如下:(1) 血糖控制明显改善的患者。(2) 低血糖缓慢发生的患者。(3) 老年患者。(4) 从动物胰岛素转用人胰岛素。(5) 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6) 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7) 精神病患者。(8) 同时用某些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9) 上述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丧失意识。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的长效作用可能延缓低血糖的恢复。8. 如果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或降低,应该考虑到低血糖复发以及低血糖发作但未觉察(特别是夜间发作)的可能性。 患者坚持用药剂量和饮食疗法、正确使用胰岛素以及了解低血糖的先兆症状是减少低血糖危险性所必须的。如下的因素使低血糖更易于发生,必须特别密切监测并在必要时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1) 改变注射区。(2) 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例如去除应激因素)。(3) 异常的、增加或延长体力活动。(4) 并发症(如呕吐、腹泻)。(5) 进食不当。(6) 错过进餐。(7) 饮酒 。(8) 某些失代偿性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9) 同时使用某些其他药品。9. 并发症:(1) 有并发症时应加强代谢监测。许多患者需检测尿酮体,并常常需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常需增加胰岛素用量。1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只能吃少量或不能吃食物、或在呕吐时,也必须坚持至少吃少量碳水化合物,切勿全部停用胰岛素。对驾车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2) 由于低血糖或高血糖或由此而造成的视力障碍可导致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可能降低。在驾车或操作机械等特别需要有高度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时,可能出现危险。(3) 应该告知患者在驾车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发生低血糖。尤其是对低血糖警告症状觉察力降低或不能觉察以及低血糖发作频繁的患者,更要加倍小心。有上述问题的患者,应该慎重考虑驾车或操作机械是否可取。
2~8℃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