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确当前血肿的具体处理方案
需确认血肿范围、硬度及疼痛程度变化,指导压迫止血、冰敷等急性期处置措施是否仍然适用。
2. 二次损伤的应对措施
针对未及时制动导致的血肿扩大,需说明现阶段活动限制要求及防护方法,避免进一步损伤血管。
3. 血肿吸收促进方法
建议超声检查确认血肿性质,指导热敷时机、理疗介入标准等促进吸收的物理治疗方式。
4. 并发症预警指征
告知需警惕的感染征兆(红肿热痛加剧)、筋膜室综合征表现(剧烈胀痛、感觉异常)等急症信号。
5. 药物干预建议
评估是否需要口服云南白药等活血化瘀药物,或局部使用肝素钠凝胶等外用制剂加速吸收。
6. 复诊时间节点
根据血肿大小变化规律,明确观察期长短及影像学复查的临界标准(如3周未吸收需超声复诊)。